家庭服务
家政服务劣势及机遇分析: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上涨 三大因素促使市场需求增多
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交由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团队打理或承担的服务,这一服务将家庭事务进行社会化与职业化。按照服务范围划分,家政服务项目可分为家庭清洁服务、月嫂服务、育儿服务、母乳哺育服务、老人看护服务、烹饪服务、管家服务、家庭教育服务等。按照服务类型划分,家政服务项目可分为钟点工服务、单次服务、住家家政服务、非住家家政服务等。
我国家庭清洁护理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销售渠道以大卖场及超市为主
家庭清洁护理行业主要为各类家庭清洁产品,包括衣物清洁护理产品,以洗衣剂产品(洗衣液、洗衣粉、洗衣皂等)为主;个人清洁护理产品,以洗手液与香皂为主;以及家居清洁护理产品,主要包括厨房以及厕所护理产品。
微整形优势及机遇分析:热玛吉等项目技术升级 资本追捧助推行业发展
整形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进而增强人体外在美感的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极强的医学科学。微整形是整形的延伸,主要指以非手术方式,利用高科技医疗技术改善外形的整形。
我国月子会所产业链现状分析:行业向好发展 带动上游月嫂市场需求
月子会所是一种专门的母婴护理机构,其服务的对象是刚分娩出院的产妇和婴儿(即坐月子期间的产妇和婴儿),主要从产后婴儿的喂养、健康保健和产妇的形体恢复、心理健康等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为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我国月子会所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含供应场地、母婴用品及设备、月嫂、医护员工等;行业主要为母婴群体提供产妇调养和婴儿照护等服务,因此行业下游消费者构成较为简单。
2021年我国家政服务现状分析:政策促进规范发展 行业整体向好
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属于民生范畴。家政服务业主要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或以固定场所集中提供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的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
我国牙齿美容细分市场现状:正畸、修复、美白市场规模均稳定增长
牙齿美容,是指医生通过口腔技术手段,修整牙齿排列不齐、牙齿形态色泽异常、使患者达到牙齿美容效果的治疗过程,主要可分为三大方式:牙齿正畸、牙齿修复、牙齿美白。
政策与需求双重因素驱动 我国微整形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微整形,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微整形包括的项目类别很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局部注射类、电光美容类、微创吸脂术类。
疫情后我国美容美发成复工速度最快行业 市场发展持续向好
目前,美容美发行业经营模式正由单一走向综合,形式愈发多样化,品牌机构朝连锁、加盟方向发展。美容美发行业机构形态可分为专门型、发廊型、休闲型、沙龙型、享受型、会员型、治疗型,其中大多数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
私密护理成全球美容服务市场增长最快领域之一 水疗护肤占比达六成
随着人们对自身美容管理诉求的逐渐上涨,使得全球美容服务行业相关领域快速发展。美容服务行业可细分为水疗按摩、护肤服务、瘦身服务、美甲、纹身、私密护理、美黑、面部塑形等领域。其中水疗按摩和护肤服务合计占比为64.7%;而私密护理及面部塑形将成为全球美容服务市场增长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我国男士美容行业消费客单价远超女士 六成男性自主购买美容仪
由于我国美容行业细分类别的扩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美容护肤消费群体不再只是女士。近些年,我国男士对美容护肤产品的消费意愿逐步增强,男士美容零售规模从2012年的124.5亿元增至2019年的158.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47%。预测2020年男士美容零售规模达177.9亿元,同比增长11.96%。
我国美容仪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电子美容仪占线上成交额七成比例
2019年我国淘面部美容工具以电子美容仪为主,成交额占比为74.31%;其次是洗脸仪和蒸脸器/美容喷雾机,成交额占比分别为8.68%、7.10%;美眼仪成交额占比最小,为0.94%。
我国家庭清洁护理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线上零售成最快销售渠道
2019年全球家庭护理清洁行业最大市场仍在欧洲,市场占比26.5%;我国家庭清洁护理市场占比仅为11.8%,比2015年有所上升。未来随着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及卫生意识的逐渐加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清洁护理用品的需求将会增长,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也会进一步提升。
2020年中国家政行业“二孩”政策显成效 月嫂市场愈加火爆
就目前来看,城镇居民是我国“月嫂”市场的主要需求对象。据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呈逐年上涨趋势,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意愿的提高为我国“月嫂”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潜在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