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能源材料

头部企业扩产意愿不强 石英砂行业供给受限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拉动需求增长

头部企业扩产意愿不强 石英砂行业供给受限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拉动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石英砂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仍然以普通及精制石英砂为主。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石英砂产量为9407吨,其中普通石英砂的产量占比为49.7%,精制石英砂的产量占比为42.6%,高纯及超高纯石英砂的产量占比为7.7%。

2023-12-05
我国钒行业资源短期产能增量有限 全钒液流电池领域需求尚未打开

我国钒行业资源短期产能增量有限 全钒液流电池领域需求尚未打开

根据USGS数据,2022年全球钒储量为2600万吨,同比增长8.3%,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南非,其中中国储量占比37%,澳大利亚占比29%,俄罗斯占比19%,南非占比14%。在产量方面,2022年全球钒产量为10万吨,中、俄、南非占比较大,产量分别占比70%、17%、9%。

2023-12-02
“零碳乡村”模式逐渐形成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趋理性 市场呈良性竞争

“零碳乡村”模式逐渐形成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趋理性 市场呈良性竞争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67.14GW,占光伏新增装机总量的52.07%;2022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57.62GW,占光伏装机总量的40.21%;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225.26GW,占光伏装机总量的43.29%。

2023-12-02
工控电源行业:下游工业自动化需求提升  市场技术仍处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阶段

工控电源行业:下游工业自动化需求提升 市场技术仍处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阶段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均需要大量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潜力巨大,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2611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2822亿元。

2023-11-27
各大厂商积极推进相关产品应用 我国光伏SiC器件行业需求基础良好

各大厂商积极推进相关产品应用 我国光伏SiC器件行业需求基础良好

据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541万千瓦,同比增长44.4%;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1316万千瓦,同比增加6869万千瓦。

2023-11-25
我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我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我国先进陶瓷材料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多应用于军工、通讯、半导体、工业结构件、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由于环保需求和先进材料需求的增加,我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2年达到922亿元。

2023-11-22
我国热力行业:供热能力与需求量不断提升 经营主体由单一国营企业变为多种所有制模式

我国热力行业:供热能力与需求量不断提升 经营主体由单一国营企业变为多种所有制模式

热力行业市场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地区气候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上述因素的不断利好,热力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国热力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226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024亿元,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7.55%,具体如下图所示:

2023-11-22
用气人口数量增多带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增长 IC卡智能燃气表占据主导

用气人口数量增多带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增长 IC卡智能燃气表占据主导

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智能燃气表需求量由2748万台增长至4348万台,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由56亿元增长至88亿元。2022年我国智能燃气表需求量约为4810.4万台,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约为96亿元。

2023-11-21
我国光固化材料行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单体类是市场较主流产品

我国光固化材料行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单体类是市场较主流产品

随着光固化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下游市场对材料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内光固化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2022年光固化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96.59亿元增长到192.89亿元。

2023-11-21
下游需求旺盛且放量扩产 我国锂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市场增量可观

下游需求旺盛且放量扩产 我国锂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市场增量可观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加及海外市场需求继续高增长,带动锂电池出货量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锂电池出货655GWh,同比增长100%,预计2025年锂电池出货量将达1747GWh。

2023-11-20
煤电行业:短期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主体 容量电价机制“靴子”落地助力转型

煤电行业:短期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主体 容量电价机制“靴子”落地助力转型

且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占比最大。

2023-11-20
好“风光”后 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公交车效应逐渐显露 劣币出清是发展之路

好“风光”后 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公交车效应逐渐显露 劣币出清是发展之路

近年来,由于国内电力市场改革、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国家政策刺激,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持续增长,尤其是2022年在俄乌地缘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下,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170.8%,为130GWh。

2023-11-15
2023年我国软磁铁氧体行业现状分析 锰锌铁氧体占据绝大多数市场

2023年我国软磁铁氧体行业现状分析 锰锌铁氧体占据绝大多数市场

作为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材料,近年来磁性材料市场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磁性材料产量由116.1万吨增长至170.2万吨,需求量由128.7万吨增长至188万吨。

2023-11-14
我国碳酸锂行业:供需关系博弈持续 市场价格不断下跌

我国碳酸锂行业:供需关系博弈持续 市场价格不断下跌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2年我国碳酸锂产能约60万吨,产量39.50万吨,同比增幅约为32.5%,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约63%的市场份额。

2023-11-11
我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 产量需求量总体保持增长 出口数量长期大于进口数量

我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 产量需求量总体保持增长 出口数量长期大于进口数量

焦化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焦化首要产品为焦炭,焦炭产量约占焦化产品的75%左右。我国是世界焦炭生产大国,焦炭产量一直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焦炭产量为4.64亿吨,2022年我国焦炭产量为4.73亿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94%。

2023-11-03
晋陕蒙退出启动将致焦炭行业供给迎来收缩 市场需求韧性仍存

晋陕蒙退出启动将致焦炭行业供给迎来收缩 市场需求韧性仍存

我国是全球焦炭生产大国,产量多年稳居世界前列。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全年焦炭产量为4.7亿吨,同比增长1.3%。焦炭产量除满足国内需求外,部分用于出口,2022年我国焦炭出口893万吨,净出口842吨。

2023-11-03
政策支持、企业布局叠加下游需求高涨 我国碳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政策支持、企业布局叠加下游需求高涨 我国碳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成熟化和产业应用多元化,石墨烯与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融合持续深化,进而带动需求量不断增长,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石墨烯产业规模达265亿元(下游应用制品市场规模),2022年市场规模约335亿元,占全球的30%以上,并逐年提高。

2023-10-31
我国LNG加气站行业现状分析 2025年市场保有量将超7000座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我国LNG加气站行业现状分析 2025年市场保有量将超7000座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LNG具有无色、无味、无毒和无腐蚀性等特点,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清洁的能源之一。LNG安全性高,具备比其他化石燃料更高的使用效率,当下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LNG成为重要的燃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我国液化天然气产量达1742.6万吨,液化天然气需求量为8042.7万吨。

2023-10-30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将成为热管理市场主流散热解决方案 未来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将成为热管理市场主流散热解决方案 未来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我国笔记本电脑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办公设备市场在2020-2021年迎来了较大增长,2020-2021年国内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达27.62%。2022年由于移动办公和线上教育的爆发式增长需求基本被满足,笔记本电脑销量增长放缓。2022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规模为141

2023-10-20
我国锂电隔膜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未来干湿法两种路线有望互补并存

我国锂电隔膜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未来干湿法两种路线有望互补并存

隔膜是锂电池中的核心内层组件之一,是制造锂电池原材料中具有高附加值的材料。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达到165亿平方米;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达133.2亿平米,同比增长65.26%,占据全球80.7%的市场份额,有望成为继负极、电解液之后第三个实现全面出口的锂电中游材料。

2023-10-0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