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我国MMA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稳增下自给率已超100% 且出口规模激增
随着产量上升,我国MMA行业自给率大幅增长,由2020年的79.58%上升至2024年1-8月的116.39%,行业供需格局也从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同时其进出口贸易格局也发生改变,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格局。

特种纸需求回升且成本下降 多家上市企业净利润大涨 行业净出口量持续上升
仙鹤股份、五洲特纸、齐峰新材等12家公司实现营利双增长,其中有8家公司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五洲特纸的归属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2013.39%;民丰特纸、凯丰新材虽然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归属净利润同比大涨超过200%,分别达到211.70%和640.11%。

我国锰酸锂出货量回升且出口均价大涨 行业集中度较高 博石高科龙头地位稳固
目前,我国锰酸锂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CR5达到65%,CR10超过80%。按照2023年出货量,我国锰酸锂市场竞争格局可以分为三个梯队。其中,位于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博石高科

全球百菌清终端市场发生转移 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价格将持续上涨
百菌清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药产品,在全球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较传统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需求量增长较快。2016年全球百菌清需求量为4.9万吨(折百),2020年增至6.2万吨,年复合增速达到6.1%,预计2025年全球百菌清需求量达7.2万吨。

我国氯化铵行业总出口量大幅回升 但进口产品附加值仍远高于出口产品
氯化铵下游具有刚需属性,大部分的氯化铵都用于生产复合肥,国内传统刚需旺季为3-5月春耕肥,8-9月秋季肥。数据显示,2022复合肥在我国氯化铵下游消费中的占比达到87%,是拉动氯化铵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在电池、电镀、医药等领域,氯化铵消费较小,新兴领域有待拓展。

我国PMMA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 对外依存度持续下滑
我国是PMMA净进口国,近年来进口量始终大于出口量,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具体来看,近年来我国PMMA进口量始终维持在18万吨以下,但自2022年起逐年下滑,2023年达到18.22万吨,同比下降5.5%

我国聚氯乙烯行业现状:产能稳步增长 贸易逆差转顺后出口量屡创新高
我国聚氯乙烯下游需求主要来自管材/管件、型材/门窗及板材(地板/墙板),与房地产行业关系度紧密。因此,房地产行业也成为我国聚氯乙烯最大终端需求领域,2021年占比达到48%;基建为第二大终端需求领域,占比达到17%。

我国五氧化二钒产业链分析:中游产量稳增 下游钒电池有望带来更多需求
除了钢铁、铝钒合金等传统领域外,目前我国五氧化二钒应用领域还拓展至全钒液流电池这个新兴领域,是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主要原料之一,1kwh电解液大约需要使用8-9公斤五氧化二钒。

我国光伏压延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产能产量持续增长 但价格逐渐回落
在产能增加和下游旺盛需求推动下,我国光伏压延玻璃产量快速上升,2023年达到2478.3万吨,同比增长54.3%。

我国聚苯乙烯行业迎来新一轮扩能潮 产量稳升 对外依存度和进口量下滑
2018-2019年,我国无聚苯乙烯生产装置投放,其产能维持在311万吨左右。但自2020年开始,随着聚苯乙烯生产装置相继建成投产,行业新一轮扩能周期启动,至2023年其产能突破600万吨大关,达到615万吨,同比增长19.42%。目前,我国聚苯乙烯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靠近上游原材料和

我国三氟化氮行业分析:出口量呈爆发性增长 中船特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三氟化氮生产中的主要杂质包括四氟化碳、氧气、氮气、一氧化氮等,四氟化碳因与三氟化氮性质相似较难去除,是下游客户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中船特气高纯三氟化氮的纯度可达到 5N,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处于行业一流水平,各类杂质含量较低,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我国盐化工主要产品产量整体上升 行业逐步向绿色低碳、精细化方向转型
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在“产业延链工程”中明确提出盐(矿)化工、生物化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方向。其中在盐(矿)化工行业重点加强氟、硅、磷等矿产资源的高值利用,发展超净高纯氢氟酸,特种含氟单体,第四代含氟制冷剂等含氟化学品,高品质氟树

我国石英砂产量持续上升 高纯石英砂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大涨
近几年由于高纯石英砂国内供给不足,再加上下游光伏、半导体等领域需求旺盛,使得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行。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国产高纯石英砂价格由2022年年中的5万元/吨涨至2023年3月的14万元/吨。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初至2023年9月,高纯石英砂(内层砂)的价格由不到10万元/吨

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分析:产能及产量大幅增长 进口替代效应显著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产能达到12.35万吨,同比增长6.93%。同时,PVDF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2023年PVDF产能CR4达到60.62%,浙江孚诺林、东岳集团、内蒙三爱富、阿科玛氟化工产能分别达到2.8万吨、2.5万吨、2万吨、1.45万吨。

终端新能源汽车+储能拉动我国碳酸乙烯酯行业发展 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我国碳酸乙烯酯下游消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应用终端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行业。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碳酸乙烯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产能产量也大幅上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碳酸乙烯酯消费国和生产国。此外,我国碳酸乙烯酯产能分布较为集中,2022年CR6接近80%,其中浙江石化以26.06%的占比位居国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行业现状:市场不断扩容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进行
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不断发展,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从25亿元增长到72.4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

我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扩能期 产量、表观消费量上升且对外依存度下滑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市场发展需要,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使得行业处在持续的扩能当中,产能不断扩张,由2018年的231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97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4%。

我国丁腈橡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上升 兰州石化产能居市场首位
截至2023年底,我国仅有6家丁腈橡胶生产企业,产能格局集中。其中,兰州石化的丁腈橡胶产能居国内市场首位,达到10万吨,占比30.49%;其次为宁波顺泽和镇江南帝,分别达到6.5万吨和6万吨,占比分别为19.82%和18.29%。

我国聚醚改性硅油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强劲 直锁型聚醚改性硅油是最主要细分产品
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升级生产设备,我国硅油产能、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硅油产能107万吨,同比增长26.3%;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6.2%。预计2024年我国硅油产能将达到129万吨,产量将达到70万吨左右。

我国聚酰亚胺行业应用前景巨大 国内厂商正强力推动国产化进程
近年我国聚酰亚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聚酰亚胺市场规模由90.3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9%。这一增长率表明,当前国内聚酰亚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