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催化剂行业应用广、前景大 国产替代化仍是主要趋势 分子筛催化剂将成发展新方向
我国催化剂产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3 年贸易逆差为 1.47 亿美元)。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催化剂的国产替代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此外,随着环保要求下,以及对催化剂性能和选择性要求的提高,更加注重催化剂活性和应用范围的环境友好型新型材料——催化类分子筛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我国环氧丙烷行业:市场面临供应过剩局面 HPPO法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工艺
经历了几年的扩能潮,我国环氧丙烷产能规模得到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市场供需矛盾也在日益加剧,整体面临着供应过剩局面。此外,在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新工艺装置的投产下,氯醇法工艺的生存空间正被逐步压缩,而HPPO 法凭借绿色环保、工艺流程短、收率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工艺。

我国碳酸钙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进口量持续上升且均价走低
近年来,我国碳酸钙行业稳步发展,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进口量也在持续上升,2024年1-11月同比增长54.48%,且已超过同期出口数据;进口均价则整体下跌,由2018年的2538.82元/吨下降至2024年1-11月的910.48元/吨。

我国双氟磺酰亚胺锂行业发展现状: 均价持续下跌 企业加速产能布局
不过,由于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工艺复杂、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高,现阶段主要作为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与六氟磷酸锂配比使用,因此其在总体锂盐中添加比例不超过10%,整体生产规模也还比较小。但在下游需求推动下,2023年其产能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89%和138.71%。

我国FEP行业产能产量稳增 但市场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
近年来,我国FEP行业处于扩能周期中,产能不断扩张,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92%,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同时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和下游需求推动,其产量不断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37.25%。

酚醛树脂行业扩产速度放缓 有望形成多种类、小批量生产格局 圣泉集团稳居龙头
酚醛树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合成方便、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如酚醛模塑料、木材加工和层压板、研磨和摩擦材料、 耐火级绝缘隔热材料等。受环保政策限制,近年来我国酚醛树脂表观消费量减少,扩产速度放缓,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我国碳酸锶行业分析:产能集中度较高 《目录》印发或将改变供给格局
目前,我国碳酸锶行业产量整体保持稳定,产能集中度较高,2024年总产能合计20.5万吨,其中行业产能CR1、CR3、CR6分别为29%、59%、100%;2017-2024年碳酸锶产量维持在7.5-9万吨区间范围内,其中2024年总产量为8.72万吨。

我国相转移催化剂下游需求量大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且市场规模呈稳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相转移催化剂市场规模约39.4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相转移催化剂生产国之一,生产企业较多。2022年国内相转移催化剂产能已经超过10万吨,产量为7.85万吨。但是由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实力较为薄弱,大部分企业产能较低。

旅客运输量破七亿 我国机场行业客流量呈两级分化 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在哪?
航空机场是航空运输业的一个分支,是指机场向旅客或航空公司等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活动。近年来,我国机场数量逐渐增长,旅客运输量突破七亿人次,客座率整体保持80%以上。2024年,我国航空出行需求常态化增长、国际航线加速修复综合作用下,2024年前三季度,机场行业综合运营指标同比均较快增长。

有机硅行业:技术完善下我国成主产国 应用拓展带动需求增多 出口结构仍待优化
随着有机硅应用由电子、电器等传统领域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拓展,未来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伴随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2014 年以来我国有机硅出口量已超过进口量,但出口平均单价长期低于进口平均单价,出口结构仍有待优化。

我国木糖醇行业发展现状:产量回升且70%以上用于出口 进口均价则持续下滑
自2021年起,随着原料供应稳定以及新增产能和下游需求释放,我国木糖醇总产量恢复增长,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2022年同比增长13.35%。据悉,我国木糖醇市场以晶体木糖醇为主,液体木糖醇占比较少,且其产量在2022年出现大幅下降。

我国环氧氯丙烷下游消费以环氧树脂为主 产量、表观消费量稳增且进口量持续缩减
虽然我国环氧氯丙烷行业新旧产能处在迭代过程中,但其产能扩张整体趋势不变,由2018年的130.7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07.2万吨。同时我国环氧氯丙烷下游消费结构较为单一,约80%以上都用于生产环氧树脂。随着环氧树脂产能产量上升,环氧氯丙烷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带动其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不断上升。此外,我国环氧氯丙烷行业基本

我国帘子布行业分析:新存量汽车轮胎需求上升 市场格局或生变动
由于帘子布主要应用于汽车轮胎,所以其需求与下游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两年,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而汽车轮胎一般使用3至5年、或是行驶6至8万公里更换,所以不断上升的汽车数量及较为稳定的置换周期带动我国轮胎及帘子布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油墨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环境友好型油墨将是未来行业着重发力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下游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我油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油墨行业市场规模为 172.16 亿元,同比增长7.21%。2019-2023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6.10%。

我国环已酮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 下游需求持续增加且贸易顺差额整体扩大
近年来,我国环已酮行业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突破千亿吨,同比增长11.2%。同时其产量也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同比增长19.69%。我国环已酮下游消费以己内酰胺和己二酸为主,2023年合计占比约为90.24%。2018-2023年我国己内酰胺和己二酸产量不断增长,有力地支撑着环已酮行业的发展,带动其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全球TDI产能正向中国集中 万华化学生产规模跃居首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TDI产能缩减至312.9万吨;而我国TDI产能增长至144万吨,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46.02%, 已成为全球最大TDI生产国。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TDI产能或将达到205.5万吨,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有望提升至54.89%。

全球天然橡胶行业现状及前景:多因素导致产量缓增 中国蕴藏消费新增量
其中亚洲尤其中国、印度等地区贡献全球天然橡胶主要消费增量,主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其汽车保有量、销量增多,轮胎需求持续上升,从而带动了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长远来看,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内外需共振背景下中国天然橡胶消费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我国锂盐基本面呈现供强需弱格局 运行空间显著收窄 降本增效成为锂企主旋律
近两年,我国锂盐基本面呈现供强需弱格局,需求结构逐渐从传统行业切换至成长行业。在历经2023年的价格俯冲后,2024年锂盐运行空间显著收窄,相关产品价格始终保持“低位运行”,全年基本在7-11万元/吨区间震荡,从而导致了锂盐企业营收、净利润普遍剧降,甚至亏损。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提升 价格走低下多家上市公司业绩下滑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且随着“马太效应”凸显,其市场份额逐渐向贝特瑞、上海杉杉等具有成本、规模、技术等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数据显示,其CR6由2022年的65%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8%。其中,贝特瑞市场份额常年位居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首位,2024年上半年约为25%。

我国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前景广 生物基材料与生物燃料是当前利用最佳途径
当前我国废弃油脂资源丰富,供应量在全球领先,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政策的推动下餐厨处理公司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从途径来看,目前生物基材料和生物燃料是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