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医药保健

我国外用重组人凝血酶行业需求规模庞大 国产企业正加大相关药品研发力度

我国外用重组人凝血酶行业需求规模庞大 国产企业正加大相关药品研发力度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双向转诊等政策的落实,基层医疗机构逐渐恢复常规手术功能,外科手术台数不断上升。根据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外科手术台数为6320万台,预计以9.8%的年复合增长率于2025年将达到10430百万台。

2024-01-19
我国骨髓纤维化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潜力大

我国骨髓纤维化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潜力大

治疗方面,骨髓纤维化属于罕见病,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目前,全球仅有三款获批的骨髓纤维化靶向药——芦可替尼、菲达替尼和帕瑞替尼。在国内,目前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的JAK抑制剂仅有瑞士诺华公司的芦可替尼,拥有100%的市场份额。而杰克替尼的成功开发将有望显著降低治疗费,突破进口药物垄断,成为骨髓纤维化患者可及、特效新药。

2024-01-19
我国自动化药房行业渗透率仍较低 健麾信息与艾隆科技引领发展

我国自动化药房行业渗透率仍较低 健麾信息与艾隆科技引领发展

目前我国自动化药房渗透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容。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三级医院渗透率为45%,二级医院12%,而一级医院仅为7%,连锁药店渗透率则更低.仅为0.7%。

2024-01-19
填补自免领域空白 我国JAK抑制剂行业迎来国产元年 百亿级规模持续扩大

填补自免领域空白 我国JAK抑制剂行业迎来国产元年 百亿级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我国有可能诞生自主研发的JAK抑制剂。现阶段,国内已经有三款自主创新JAK抑制剂进入NDA阶段,分别是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恒瑞医药的艾玛希替尼、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

2024-01-18
我国肝细胞癌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多纳非尼认可度持续提升

我国肝细胞癌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多纳非尼认可度持续提升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其75-85%左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肝细胞癌新发病例数达到37.9万人,预计2030年新发病例数达到47.3万人。

2024-01-18
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获批数量最多 恩华药业为龙头企业

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获批数量最多 恩华药业为龙头企业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开发一直是学术机构和药企的重点关注对象,临床试验登记数量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神经系统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数量为335项,较上年同比增长39.58%。

2024-01-16
“它经济”下乘风而起 我国宠物驱虫药市场渗透率提升 国产替代正当时

“它经济”下乘风而起 我国宠物驱虫药市场渗透率提升 国产替代正当时

以大宠爱和福来恩为例,官方指导的用药周期为1月/次,单个宠物每年需使用12次。数据显示,2021年,在宠物医院动保产品销售结构中驱虫药销售额占比约25.1%;2021年8月-2022年7月宠物疫苗驱虫到店情况占比为11.65%,同比上一个观察期提升2.8%。

2024-01-16
我国高值耗材行业现状分析 心血管耗材占比最大 集采常态化推动国产化率提升

我国高值耗材行业现状分析 心血管耗材占比最大 集采常态化推动国产化率提升

但随着高值耗材领域的集采常态化开展,进口品牌终端价降幅相对较大,导致进口产品渠道利润大幅压缩,对经销商的吸引力降低。高值耗材进口品牌的渠道优势降低,国产企业有望受益,推动国产化率提升。

2024-01-05
我国中药材行业:中医药产业带动市场持续发展 种植面积与产量整体呈现增长

我国中药材行业:中医药产业带动市场持续发展 种植面积与产量整体呈现增长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我国中药材产量也随之稳步增加。2021年我国中药材产量达到495.2万吨,较2020年同比上升4.98%。虽然2022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产量依然呈现增长态势,达到了521万吨,较2021年增长25.8万吨。

2024-01-05
我国骨科植入器械行业方兴未艾 国采常态化下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我国骨科植入器械行业方兴未艾 国采常态化下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目前我国高值耗材市场进入中高速成长阶段,行业规模不断增长。预计随着国内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以骨科、血管介入等为代表的高值医用耗材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值耗材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

2024-01-04
我国中药行业市场进入实质性快速发展期 中药配方颗粒或为未来新增长点

我国中药行业市场进入实质性快速发展期 中药配方颗粒或为未来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在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消费者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日益增加、种植技术升级、政策多重利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达6064亿元,同比增长4.82%。到2022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到6230亿元左右。

2024-01-03
我国失眠药行业:新品注入新活力 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我国失眠药行业:新品注入新活力 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近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患者人群相当庞大。到2021年我国失眠症成人患者数量达2.8亿人,远超美国5853.9万人,占我国总人口比例1/5。预计2022年患病人数达2.9亿人。可见由此产生的治疗需求使得失眠药市场呈现出良好的成长前景。

2024-01-03
我国轻医美行业现状 光电类、注射类项目深受欢迎 市场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我国轻医美行业现状 光电类、注射类项目深受欢迎 市场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为97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39%;2022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为120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54%。预计2023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为146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04%。

2023-12-30
存量与增量双驱动降脂药行业规模扩大 国产企业加速入局PCSK9靶点药物

存量与增量双驱动降脂药行业规模扩大 国产企业加速入局PCSK9靶点药物

根据数据,在国内等级医院中2023年上半年降脂药销售额TOP10里,其中阿托伐他汀钙以21.87亿元位居榜首,比第二名高出9.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PCSK9生物制剂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的销售额均进入TOP10,排名第4和第9名,爆发力量不容小觑。

2023-12-28
我国水光针行业分析:合规化发展加速 市场竞争关键是安全性与效果

我国水光针行业分析:合规化发展加速 市场竞争关键是安全性与效果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我国具备NMPA三类械认证的水光针产品仅有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高德美、锦波生物、双美生物等几家公司。市面上,我国水光针行业竞争关键是安全性与效果。例如,纯HA水光针技术成熟、功效单一、维持时间不长,如碧萃诗、术唯可水光针,位居中低端市场,而瑞蓝唯瑅凭借“微交联、长效”等差异化优势占据高端水

2023-12-25
我国超声骨刀行业分析:骨科类需求规模庞大 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我国超声骨刀行业分析:骨科类需求规模庞大 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同时,我国生产超声骨刀的企业数量较少,仅有水木天蓬医疗、速迈医疗等,其中水木天蓬医疗已于2021年被三友医疗所收购;国外企业有E.M.S.、法国赛特力Satelec等,这类企业技术专利较多,发展时间长,产业链较为成熟,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

2023-12-25
我国智慧药房行业现状分析 公立医院具备发展优势 整体渗透率仍偏低

我国智慧药房行业现状分析 公立医院具备发展优势 整体渗透率仍偏低

此外,公立医院资金实力雄厚,在智慧药房建设中具备优势,或将更快实现智慧药房覆盖。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收益分别为35862亿元、6548亿元;2022年我国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收益分别为38444亿元、7648亿元。

2023-12-25
我国静丙行业分析:批签发实现稳定增长 天坛生物市场占有率较高

我国静丙行业分析:批签发实现稳定增长 天坛生物市场占有率较高

2018-2022年,我国静丙批签发实现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静丙批签发达到1089批次,截止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批签发902个批次,同比增长17.44%。

2023-12-23
生物医用材料: “卡脖子”困境下国内企业迎难而上 行业正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生物医用材料: “卡脖子”困境下国内企业迎难而上 行业正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近十年来,全球APM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APM市场达到38.1亿美元,2010-2018年CAGR约为10.5%,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约为84亿美元,2020-2026年CAGR为8.6%。

2023-12-16
我国血制品行业:供需两端均迎新机遇 高壁垒下将形成强者更强局面

我国血制品行业:供需两端均迎新机遇 高壁垒下将形成强者更强局面

血液制品属于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是战时和平时不可或缺的急救产品。近年来我国血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攀升的状态。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为512亿元,同比增长8.2%。预计2023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44.3亿元。

2023-12-15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