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健

我国生长激素行业竞争现状分析:本土企业领跑 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当前,我国生长激素行业集中度高,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金赛药业凭借着入局时间早和获批生长激素数量最多等优势,多年占据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多因素驱动下我国医用内窥镜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国产替代已成大势所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我国消化道癌症形势严峻。

颅内动脉瘤千万人群市场下我国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行业规模增长迅速
颅内动脉瘤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大多是由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形成,极易破裂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且引起后果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颅内动脉瘤发病人数达到8402万人,2017-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预计2032年发病人数将增长到9275万人。

从“三分天下”到“百花齐放” 我国抗ED药物行业市场正呈一片红海之势
从药品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占比来看,西地那非是最受欢迎的抗ED药物,领跑抗ED药物市场。数据显示,其2022年销售占比超过65%,分别在零售药店和公立医院渠道拿下41.36亿元和27.35亿元的销售额,较2021年有所微降。其次是他达拉非,占比超过30%。

集采刺激初见成效 我国神经介入器械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
近年来,神经介入手术有效性逐步得到研究验证,神经介入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展,再加上一系列医疗器械创新政策的出台,我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58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75亿元,期间CAGR为20.1%。

我国创新药行业获批数量居历史高位 GLP-1等创新大品种市场潜力大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NMPA批准了39款新药,超之前四年总和;2022年由于疫情等原因,获批数量有所减少,但2023年创新药获批数量恢复至40款,其中进口新药6款,国产新药34款。

我国CAR-T细胞疗法行业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 且国内国产获批数量遥遥领先
近年来,我国CAR-T细胞疗法行业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自2021年6月首款CAR-T细胞疗法获批以来,截至2024年3月19日,国内共有5款CAR-T细胞疗法获批上市。

我国兽药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价格持续下跌加快落后产能出清
具体从细分产品结构来看,兽药原料药可划分为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类别。目前,我国兽药原料药行业形成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抗寄生虫药为辅的市场格局。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兽药原料药行业中抗微生物药占最大份额,2021年市场规模为153.32亿元,占市场总额的83.85%。

政策加码叠加需求直升 我国近视防控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离焦镜大有可为
根据上述内容,OK镜的售价一般在7000元到12000元之间,且每1年到1年半就需要更换一次,日常的护理液、眼药水也价格不菲,对于佩戴依从性要求较高。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20年,我国角膜塑形镜在8-18近视青少年中渗透率仅约1.26%。

我国64排CT行业:下沉市场有望加速发展 本土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跻身前三甲
当前,我国64排CT行业集中度高,2022年CR3达到77%,CR5超过95%。虽然64排CT市场份额仍由通用电气、西门子医疗、飞利浦三大外资企业主导,但其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由2022年的82%下降至2023年的77%。而以联影医疗、东软医疗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我国肺癌药物行业现状及前景:靶向药物市场占比较大 ADC类药物未来可期
从销售额来看,在2022年我国肺癌药物销售额TOP10中,靶向药物数量占比50%,销售额合计251.36亿元;其次是免疫治疗药物和化疗药物,占比为20%。其中,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凭借86.16亿元的销售额位列首位,较2022年同比增长14.11%。

我国软式内窥镜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
软式内窥镜可用于消化道疾病的筛查、诊断与微创治疗,是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核心环节,相对于分子标志物与影像学检查来说,软镜检查的准确率更高,是早癌筛查的金标准。从软式内窥镜下游应用占比来看,消化道疾病诊断占比91.3%,是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其次为息肉切除术、ESD、ERCP等累计占比约8.7%左右。

我国眼科用药行业:市场得到较快增长 角膜病与沙眼病药物需求较大
而随着眼部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基础研究技术和眼部多模式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眼科药物市场得到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2-2022年我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从117.2亿元增长至213.2亿元,CAGR为6.87%;眼科用药产值从69.32亿元增长至130.22亿元,CAGR为7.26%。

全球造影剂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市场增长速度较快 X射线造影剂为主流产品
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造影剂市场规模由49.99亿美元增长至66.7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到5.94%,预计2026年全球造影剂市场规模将超80亿美元。2016-2021年中国造影剂市场规模由94.97亿元增长至167.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1%,预计2026年中国造影剂市场规模将达240亿元左右。

我国青光眼用药行业:患者数量庞大且呈年轻化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另外相较于全球而言,2021年全球眼科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61亿美元,约为中国的10倍,但2015至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为6.5%,整体增速不及中国。2022年我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达到213.2亿元,产值达到130.22亿元。

政策、资本合力 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多个赛道零突破 国产企业争相突破桎梏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达29起,四年融资次数过百,整体表现不凡。在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3亿美元,复合增速为35.7%;预计到2026年达到38.4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预计为26.2%,市场潜力巨大。

政府采购政策加速国产替代 我国X射线成像系统(XR)行业规模已达百亿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XR市场国产占有率不断提高,基本实现进口替代。由于临床上对XR设备的精准性、便捷性、高效性的诉求越来越高,中国XR设备有望向着智能化、移动化、动态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XR市场规模约123.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4.1亿元。

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MR)行业:3.0TMR将成市场主增长点 国产品牌逐步崛起
超导MR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其中1.5T MR系统目前保有量最多,更新换代主要是以3.0TMR取代1.5TMR。在细分市场方面,2020年,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MR)行业主要以1.5T及以下为主,市场份额占比约为74.9%,3.0T高端MR占比25.0%,预计未来3.0T MR将成为MR市场要增长点,

医疗新基建与配置政策驱动需求释放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规模接近千亿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达954亿人民币(按终端口径),占整体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11.3%,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中的第三大细分市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75亿元。

我国PET-CT行业分析:保有量水平极低 联影医疗等国产龙头已实现技术突围
在市场竞争方面,GE、西门子、飞利浦等海外龙头仍然占据头部市场,GSP三家2022年新增市场占比超过国内63%,但部分国产龙头已经实现突围,如国内品牌占比较高为联影(占比28.84%)。目前,联影医疗的高端PET-CT类设备从技术参数、指标上来看,部分性能参数和指标已经优于国外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