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健
我国康复辅助器具行业市场需求空间大 康复医院、养老机构为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已突破千亿市场规模;2022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达12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22%。预计2024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达163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85%。
全球按摩器具市场不断扩容 亚洲为重要成长动力 中国为出口主要贡献力量
亚洲为全球按摩器具市场重要成长动力。2021年亚洲、北美、欧洲、其他地区按摩器具市场规模分别为58亿美元、40亿美元、46亿美元、24亿美元,分别占比34.52%、23.81%、27.38%、14.29%。预计亚洲将持续贡献增长,2026年达到93亿美元,占比提升至35.63%,2022-2026年CAGR为14.2
我国皮肤病药物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销售额持续增长 市场潜在需求大
药物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皮肤病药物市场需求增多和医保水平的提升等,我国皮肤病药物销售额不断上升,2023年接近200亿元,同比增长14.6%。
誉为“现金奶牛” 我国鼻喷制剂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多家药企强势布局
数据显示,我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产量约为14.9亿支,需求量约为52.2亿支,分别同比增长26.2%、15.8%,进口依赖度达到71.4%,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审批要求高、生产壁垒高和专利问题等因素影响。
我国布地奈德混悬液行业分析: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国家集采后价格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哮喘诊断率约为45.7%,意味着患者有超50%没有得到诊断;中国哮喘患者诊断率仅有28.8%,超七成患者未被诊断,且治疗率仅有28.3%,而与美国哮喘患者46.7%及40.0%的诊断率和治疗率相比,我国哮喘患者诊断率和治疗率提升空间大。
我国生化诊断为体外诊断中发展最为成熟领域 其中生化试剂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430亿元增长到了 11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估计2023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在1603亿元左右。
中国超声设备处于增量阶段 国产品牌跻身行业前列 高端市场国产化空间仍较大
2019-2020年中国超声设备出货量由4万台增长至4.2万台,预计2024年中国超声设备出货量达6.8万台。2015-2020年中国超声设备市场规模由69.9亿元增长至90.2亿元,预计2030年中国超声设备市场规模达216.2亿元,2020-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8.1%。
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多重因素推动下市场已步入成长期 PCR成为主要市场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等,市场发展较为快速,一直保持 17%以上的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430亿元增长到了 11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估计2023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在1603亿元左右。
我国正畸行业潜在需求市场庞大 隐形正畸逐渐成为市场黑马
近年来得益于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口腔服务供给端持续扩容以及颜值经济的推动,我国正畸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正畸行业市场规模从510亿元增长至6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左右。预计2024年我国正畸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70亿元左右。
突破“卡脖子” 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投融资火热 国产替代化进程加快
在中国市场,由于国内CDMO凭借成本、疗效和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全球医药行业的青睐,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规模增长率远比全球平均值更快。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生物反应器市场规模达41.5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54.5亿元。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经济、政策、社会环境多重利好驱动 免疫诊断市场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达308.6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2024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将增至337.3亿元。发展到目前,免疫诊断已快速成长为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占比比重约为 37%。
我国抗生素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头孢菌素类临床使用最广泛
抗感染药物是基础性用药,在细菌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或创伤、手术带来的感染性并发症治疗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为临床用药中最主要的类别之一,抗生素占整个抗感染药物的90%左右。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从终端市场来看,我国抗生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约1945亿元,整体仍将维持较大需求。
“国产药企或被逼上梁山” 我国抗HIV药物行业规模持续扩容 未来会走向何处?
从研发来看,在庞大感染规模需求下,多家企业也积极加大HIV管线研发力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以HIV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药物研发数量高居全球第九位,并且仍处于快速上升态势,而在十大药企中,免疫学是核心管线,总占比在5%到10%之间,主要集中在早期。
全球真菌蛋白行业规模扩大 海外供应商占据主场 中国企业或将受益于政策支持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环境压力增大,巨大的蛋白供应缺口形成,真菌蛋白迎来发展机遇。根据数据,2018-2022年全球真菌蛋白市场规模由245.46百万美元增长至271.97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真菌蛋白市场规模达411.46百万美元,2029年全球真菌蛋白市场规模达878.28百万美元。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端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尤其是 2020年以来,医疗耗材用高分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7-2021 年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 824.84 亿元增长至 2.469.9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1.55%。
多重利好因素下我国医用敷料市场快速扩张 高端化发展仍是行业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也在不断增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2010-2020年,中国人均卫生费用从1490元增长到了5146 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13.20%。到2022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进一步增长到了6010元。
我国康复医疗行业潜在需求巨大 公立医院资源不足 民营医院加速发展
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已突破千亿市场规模,增速为23.75%;2022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达12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22%。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约为1438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达163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85%。
我国麻醉镇痛药物行业前景分析:市场潜在需求较大 扬子江药业领跑
地佐辛注射液凭借着应用范围较广、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长期稳坐麻醉镇痛药物市场首位,2022年院内销售额达到60.72亿元,占比达到20%,远超第二名的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销售额为28.6亿元)。
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规模达到百亿 中国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219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0亿元。在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细分产品结构中,可吸收止血纱布占比30%,可吸收止血海绵占比20%,纤维蛋白胶占比20%,可吸收流体占比15%。
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效应显现 MLED迎来发展机遇 MicroLED为未来市场主流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渗透率不断提升。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