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钢材产量及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导读:我国钢材产量及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趋势分析,“十二五”时 期,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其任务是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对于少数有实力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 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将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三大主力,其中房地产用钢仍将是最大的需求通道,预计2015年房地产 用钢为4.05亿吨。

  钢铁工业系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012年,钢材市场需求呈现出降中趋稳走势。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回落的影响,钢材市场生产增速有所回调,2012年我国累计生产钢材95186.10万吨,同比增长7.70%;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90978.64万吨,同比增长6.93%。2013年1-6月份,我国累计生产钢材51696.45万吨,同比增长10.21%;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49310.29万吨,同比增长9.88%。

  2012年1-12月全国钢材累计总产量951,861,108吨,同比增长7.66%。12月当月钢材产量81,374,768吨,同比增长13.52%。

  2012年1-12月全国钢材累计总产量分省市统计

地区

钢材(吨)

12月产量

1-12月止累计

12月同比增长(%

累计同比增长(%

全国

81374768

951861108

13.52

7.66

北京

193119

2538192

-24.35

-11.29

天津

4975069

57085861

27.29

12.07

河北

16715519

209951997

15.89

9.41

山西

3447811

37976318

8.92

11.78

内蒙古

1377897

16618237

20.45

15.51

辽宁

5431497

59160894

18.92

0.43

吉林

933350

12295152

16.84

18.17

黑龙江

382796

6101810

-11.85

2.47

上海

1906447

23407603

-4.13

-7.62

江苏

8895372

109891752

9.54

9.8

浙江

2889360

33613255

2.38

5.76

安徽

2457242

27653517

4.58

2.01

福建

1991012

20344031

20.39

14.63

江西

1991982

23688855

1.54

2.24

山东

6283279

78179108

18.76

8.94

河南

2895001

34813807

13.47

5.7

湖北

2610674

35584169

-15.33

-2.91

湖南

1699503

18475193

-0.24

-3.95

广东

3049665

29929624

24.13

2.78

广西

2419836

21423817

47.65

17.86

海南

19443

208894

30.8

-9.79

重庆

1066665

11502221

11.21

0.45

四川

2226138

22816226

22.31

7.3

贵州

578056

5602228

14.34

23.06

云南

1504348

16000443

12.46

16.81

陕西

1106513

12835532

25.84

24.6

甘肃

896116

8830416

14.25

7.66

青海

103519

1394822

-12.46

-1.89

宁夏

112721

1091419

94.56

41.7

新疆

1214818

12845716

36.99

30.74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十二五”时期,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其任务是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对于少数有实力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将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三大主力,其中房地产用钢仍将是最大的需求通道,预计2015年房地产用钢为4.05亿吨。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建筑钢材场竞调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铜矿行业分析 智利资源最为丰富 中国供给不足 进口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铜矿行业分析 智利资源最为丰富 中国供给不足 进口规模持续增长

产量方面,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全球铜矿产量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全球铜矿产量为2200万吨,2000-2022年CAGR为2.3%。铜矿主要产区产量维持在 1400 万吨附近,智利作为铜矿储量大国,产量占比最高,为24%。

2024年06月28日
政策环境利好 我国再生铅行业正处于上升期 产量保持稳步增长

政策环境利好 我国再生铅行业正处于上升期 产量保持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再生铅行业仍处于上升期,在利好政策实施和废铅供应稳定等因素推动下,其产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由2016年的193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26.03万吨,且已形成安徽省、江苏省、河南省、江西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湖北省七大再生铅主产区。随着再生铅产量上升,我国铅原料对外依存度得到进一步下降,2021年降至14%,

2024年06月21日
我国铜行业现状分析:供应量进一步紧张 多重因素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我国铜行业现状分析:供应量进一步紧张 多重因素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铜矿产量为170万吨,占全球铜矿产量的7.7%,铜矿库存约为669万吨。同时,我国矿山矿石相对世界主流矿山平均品位水平而言相对较低,且矿石品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铜矿品位下降至0.56左右,进一步加剧国内铜矿紧缺的程度、开采难度及其开采成本。

2024年06月15日
汽车等下游发展带动全球精密冲压特殊钢规模扩大 我国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

汽车等下游发展带动全球精密冲压特殊钢规模扩大 我国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销量增长,对精冲钢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刺激精密冲压特殊钢产量提升。

2024年06月15日
我国覆铜板行业供需及对外贸易现状:产销量双双下滑 进口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覆铜板行业供需及对外贸易现状:产销量双双下滑 进口均价持续上涨

虽然我国覆铜板出口量始终大于进口量,但其出口额却始终低于进口额。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覆铜板进口以高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高,使得进口均价始终大于出口均价,且近年来呈现上涨态势,由2017年的8.71万元/吨上升至2023年的19.55万元/吨。

2024年06月07日
全球铸造加工行业现状分析 年产量维持在1.1亿吨左右 产能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

全球铸造加工行业现状分析 年产量维持在1.1亿吨左右 产能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

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近年来机械工业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使得全球铸件产量维持高位,在1.1亿吨左右。

2024年06月07日
海内外企业积极布局 我国玻璃基板行业规模恢复增长 市场仍存在诸多挑战

海内外企业积极布局 我国玻璃基板行业规模恢复增长 市场仍存在诸多挑战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普及和更新换代,液晶显示器件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推动玻璃基板市场规模扩大及产量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玻璃基板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10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333亿元;2022年玻璃基板产量达到5468万平米,呈现小幅恢复增长。

2024年05月31日
我国不锈钢管行业现状分析:“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分散化

我国不锈钢管行业现状分析:“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分散化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增多,中国不锈钢管加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已成为不锈钢管主要生产国,2023年,国内年产不锈钢管约348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65%,约占不锈粗钢的9.5%。

2024年05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