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陶瓷行业发展形势浅析

核心提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急速衰退,特别是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国也在不断出台各种调控政策积极应对。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经济环境明年是否会趋好?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企业要做好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拿出明年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只有比别人看得远,走得早,才能赢得发展的机遇。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急速衰退,特别是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国也在不断出台各种调控政策积极应对。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经济环境明年是否会趋好?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企业要做好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拿出明年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只有比别人看得远,走得早,才能赢得发展的机遇。
  全球经济的低迷,直接影响了外国客商前往中国参加展会的热情。第12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开幕人气惨淡,主会场多为个性化瓷砖的企业,一些大牌的陶瓷企业只有寥寥几家。

  另从第104届广交会上可以看出,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挑战,那些能够自主创新、竞争力强的外贸企业相对受影响较小。事实上,广交会也是努力促进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企业扩大成交。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这将使第104届广交会的参展企业可能会面临欧美客商购买力下降、订单萎缩等问题。在近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国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廉价的中国制造优势锐减,单纯的加工贸易已经难以适应形势。

  2008年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在过去的9个月中,有8个月的出口增速是低于上年同期的。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减少。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进口需求回落,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出口企业困难进一步增加,这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将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但建筑陶瓷不在此范围。

  自6月份以来,众多陶企受累于多重因素,市场销售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库存爆满,甚至出现了停窑调节的现象,而在一些新型产区,新建的车间和生产线也明显放缓了步伐。进入7月份后,绝大多数陶企的销量同比都下降了20~30%,有的甚至下降幅度接近80%,即使降低价格也难以有效地增加销量。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初至今已有近20家无钱自救的小型陶瓷企业纷纷倒闭。营销中心设在佛山南庄华夏陶瓷博览城的多家中小陶企关闭1、2条生产线,而所占的比重却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50%。在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及新兴陶瓷产区的江西都有不少陶企关闭部分生产线,有的甚至完全停产,而山东则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关停陶瓷生产线。

  以新中源、新明珠、欧美等为代表,一些规模型企业纷纷藉迁移扩张之势在当地推出自己的区域品牌,期望利用区域品牌在本地的成本、物流和服务优势,在细分市场中赢得高份额。然而,由于品牌影响力与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区域性品牌的有效销售半径通常不会超过500公里。区域性消费市场尽管容量有限,但市场需求却同样是多样化的,抛光砖、瓷片、仿古砖“一个都不能少”,这也加剧了产品的频繁转换,与大规模生产形成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大规模连续式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最先投产的几个企业首先感受到了压力,所期望的成本优势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是全国大规模的转运遭遇了产区的物流瓶颈。目前这些企业都已减缓扩张的速度,并用“停窑调节”方式为生产线扩张后压力过大的库存产品买单。

  建陶行业已从微利时代转入高成本时代。土地、税收、能源、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上涨成为必然。加上来自政府环境保护、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国外同行的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很多企业在过去5年所积累的利润,将成为未来3年的成本。在经济寒冬中,抗寒能力差、最容易倒闭的企业具有5个特征:无品牌、无规模、无独特竞争力、无人才、无网络。随着竞争加剧,客户资源的掠夺和巩固在建陶行业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家在寒冬中要保持冷静、潜心学习,同时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和管理素质、明确整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因此,当房地产甚至股市等大环境、大趋势还没有明朗之前,家居建材行业不太可能会有大的改变和突破。我们能做的,可能还是放平心态,踏实做事,静观后续发展。房市的惨淡,精装政策的来临,让卖场及建材商们开始在思考,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光走零售路线已经难以生存,与开发商,装饰公司的合作成了他们目前走出困境的另一根稻草。到底谁能抓住这根稻草还得靠实力说话。

  科技创新是佛山陶瓷产业从以往的成本创新转变为价值创新、从大规模低成本增长向集约化高附加值发展的有利武器。在当前佛山陶瓷产业整治的关键时刻,许多企业徘徊在“关、停、转”的边缘,而无心科技创新。但是,无论是转移扩张还是本土升级,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摆脱“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形象,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载体铜箔行业分析:IC载板打开需求增长空间 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我国载体铜箔行业分析:IC载板打开需求增长空间 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长期以来,载体铜箔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卡脖子”的一环。然而,在AI、5G、汽车电子驱动芯片需求爆发、国家战略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国内厂商技术突破的三重共振下,格局正在重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IC载板生产国,正迎来载体铜箔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期。目前,我国头部载体铜箔厂商已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

2025年09月10日
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分析:新能源与航空国产化驱动 百亿市场迈向高端制造新蓝海

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分析:新能源与航空国产化驱动 百亿市场迈向高端制造新蓝海

汽车作为粉末冶金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粉末冶金技术以其近净成形、材料利用率高、可制造复杂零件等独特优势,在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性能提升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粉末冶金市场应用正从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向电驱动系统、电池结构件、传感器等新领域高速扩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相

2025年09月08日
钠离子电池带来需求增量 金属钠行业市场价格上扬 国产规模与技术优势突出

钠离子电池带来需求增量 金属钠行业市场价格上扬 国产规模与技术优势突出

当前全球金属钠消费集中于靛蓝粉和医药中间体领域,分别占比55%、34%;金属钠还可作为原子能反应堆的冷却剂以及钠-硫电池的负极材料,这两个新兴领域的需求空间正逐渐打开。

2025年08月30日
精密冷锻件行业:汽车领域需求增长动力十足 三重壁垒构筑稳定竞争格局

精密冷锻件行业:汽车领域需求增长动力十足 三重壁垒构筑稳定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2021年国外乘用车冷锻件需求量达91.3万吨,我国乘用车冷锻件需求量为43.0万吨,提升空间达48.3万吨。考虑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国内汽车市场复苏及整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我国乘用车冷锻件替换动力十足,需求量将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82.4万吨,与国外的应用差距将逐渐缩小。

2025年08月23日
我国高碳铬铁行业总供给下降 产能“南弱北强” 市场企业竞争“一超多强”

我国高碳铬铁行业总供给下降 产能“南弱北强” 市场企业竞争“一超多强”

近年来,在家电、轨道交通、建筑装饰等下游市场共同推动下,我国不锈钢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产量持续上升,为高碳铬铁行业提供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全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已从2020年的3013.9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944.11万吨。2025年1-6月,产量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达到2016.86万吨,同比增长5.17%。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资源端匮乏,产业优势集中于铜加工行业。2024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受限于原料储量等因素,仅占全球总产量的7.8%;而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1.3%,阴极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1.7%,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9%。

2025年08月15日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钢铁行业一直是供给侧“反内卷”先锋。2011-2015年,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以及钢铁产能的无序释放,钢铁行业供给过剩幅度逐年显著。为化解产能过剩,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产能利

2025年08月11日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玻璃基板企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以应对能源成本的通胀压力。显示玻璃基板涨价潮来袭,根据数据,2023 年下半年和 2024 年下半年,主要玻璃基板制造商分别将玻璃基板价格上调了超过 10%。2024 年Q3、2024 年Q4玻璃基板价格分别上涨 3%和7%。

2025年08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