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二五“期间我国钨制品行业发展因素与技术水平。《中国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重点发展终端高附加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产品”。
参考《2016-2022年中国钨钼制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1、有利因素
(1)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中国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重点发展终端高附加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产品”。《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出“重点开展:超细晶和纳米硬质合金工模具、高强耐磨超粗晶硬质合金产品开发、超大型硬质合金制品集成制备技术及性能评价、耐磨耐蚀特种硬面材料及应用技术、高效精密加工数控刀具及其涂层的研究与开发和军用高性能硬质合金的材料及应用研究”。
(2)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部分钨制品企业已通过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实施技术吸收、改造和自主研发,在部分关键设备如喷雾干燥、气体压力烧结等设备方面已实现国产化。随着硬质合金挤压成型、气体压力烧结等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硬质合金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有所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的显著提高,逐渐缩小了我国钨制品行业和国外同行业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降低国内钨制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为我国有效的合理利用钨资源提供了技术装备保障。
(3)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钨制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初中级钨制品出口量逐年下降,终端消费钨品出口量逐年增长,出口初中级钨制品的格局有所改善。2010 年初中级钨制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 77.30%,比 2005 年降低了 8.78%。相反 2010 年出口硬质合金 4803 吨实物量,是 2000 年的近 4 倍。到 2013 年,出口钨中间产品占出口总量的 72.49 %,同比减少了 4.37 个百分点;出口钨材、钨丝和硬质合金占总量的 27.51 %。2014 年,出口钨初中级冶炼产品占出口钨品总量的69.59%,同比下降 2.9 个百分点,出口钨材、钨丝和硬质合金占总量的 30.41 %。总体看,出口钨制品仍然以钨中间产品为主,但出口深加工产品的数量在逐步增加。
2、不利因素
(1)行业法规和行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钨制品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定,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一些财税政策和监管措施等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产业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2)钨资源优势逐步减弱
我国钨资源储量丰富,钨矿开采主要以黑钨矿为主。但随着黑钨矿逐年开采,优质的黑钨矿产量比重逐年下降,已由 2007 年前的 70%下降至 2012 年 50%。而富矿相对较少,较难选的白钨矿开采逐年增加,我国钨资源优势有所减弱。
3、行业的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行业的技术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钨制品行业在利用碱压煮、离子交换技术冶炼钨精矿,氢还原法制取钨粉,碳化法制取碳化钨粉,成型技术和气体压力烧结制取硬质合金以及表面涂层新材料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钨制品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但在超细材料制备、功能梯度合金制备、涂层材料沉积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和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仍是各家企业投入的重点。
(2)行业现有主流技术及其特点
从钨精矿生产氧化钨阶段,主要采用碱压煮、离子交换技术冶炼钨精矿,此技术生产的仲钨酸铵结晶体具有纯度高、晶粒品种齐全的特点。特别是用该技术生产的紫色氧化钨具有针状体结构,是制造超细碳化钨的理想原料。
从氧化钨到碳化钨粉阶段,主要采用氢还原法制取钨粉、碳化法制取碳化钨粉。氢还原法制取钨粉具有简单易行、先进合理、稳定可靠、成本低等特点。用碳化法制取碳化钨粉是在高温下用介质气体催化反应进行,首先氢气与炉料中的炭黑反应形成碳氢化合物(主要是 CH4),然后含碳气体将钨粉碳化生成碳化钨粉。此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碳化完全。
从碳化钨到制造硬质合金阶段,主要采用模压工艺和挤压工艺。模压工艺主要采用自动压力机,将混合料压制成型,使压坯密度分布均匀,并配有高精密模架,保证了压制产品的精度;机械手大大降低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和稳定了压坯质量。
硬质合金挤压工艺是近十多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它具有流程短、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台挤压机的生产能力比同吨位的模压机效率高 5~10 倍,且质量远远优于模压产品。另外它可生产超长、超薄和超细的合金棒材、板材、管材和螺旋铣刀等高端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