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世界锡的生产与需求,亚洲和南美洲一直是锡精矿主产区,主产国产量在过去20年间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对锡资源持续过度开采,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上世纪90年代主要产锡国的高品位锡矿逐渐被消耗殆尽,锡精矿产量显著下降。
观研天下在《中国锡市场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2012-2016)》中显示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和较低的熔点,能与大多数金属形成合金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电器、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锡还具有不污染环保功能,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及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锡及其制品的市场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亚洲和南美洲一直是锡精矿主产区,主产国产量在过去20年间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对锡资源持续过度开采,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上世纪90年代主要产锡国的高品位锡矿逐渐被消耗殆尽,锡精矿产量显著下降。而中国和印尼是目前全球两大锡精矿生产国,合计产量占到67%,精炼锡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
2001~2011年世界锡生产情况见表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以前全球锡精矿和精炼锡产量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印尼锡资源储量较大且易开采,矿山众多,锡精矿产量一度超过中国,达到12万t。经过多年开采,印尼陆上锡矿资源品位下降、面临枯竭,很多锡企业被迫进入水下开采,品位低且开采成本高,印尼政府也逐渐开始通过打击非法采矿、设定出口配额等方式加强对锡资源的控制。受此影响,印尼锡精矿及精炼锡产量自2005年以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也直接导致全球锡精矿和精炼锡供给下滑,产量仅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出现小幅反弹。2010年世界锡矿山产量为31.27万t,比2009年增长1.1%。2010年世界精炼锡产量为35.72万t,比2009年增长7.36%。
2010年,锡精矿产量增加幅度落后于消费的需求,全年的供应短缺达2.4万t。随着社会库存在2010年的大量消费,2011年以后的供应缺口将越来越难以弥补。2010年产量增幅较大的仅有中国和澳大利亚,其他国家只有小幅的增加。未来印尼等国的产量如果持续下降,中国、玻利维亚等国依靠现有资源进行增产毕竟有限,这将越来越难以弥补精矿供应的缺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锡渣将成为弥补这一缺口的主要原料,用以生产再生锡锭。
中国、印尼、秘鲁是锡精矿的主要生产国,2011年锡精矿产量大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91%。2011年全球锡精矿产量为29.97万t,与2010年相比降低了4.2%,主要是因为中国、印尼、秘鲁等国的锡矿资源不断下降,全球锡精矿产量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锡精矿产量同比减少的情况下,精锡产量却有所增加,2011年精锡产量为36.65万t,比2010年增长2.6%,主要是依靠再生锡产量的增加,以及部分冶炼厂对精矿、尾矿、矿渣等原料库存的消耗。但目前仅中国、比利时等少数几个国家具有再生锡产能,因此,唯有新的矿山项目大量投产,否则锡冶炼原料将日趋紧张。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