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壮大民族资本契合政府意志新日铁就此诞生。八幡与富士的合并首先得益于当时的政策环境,日本政府当时为了壮大民族资本,提升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产业集约化战略,促进企业的集中、合并或共同行动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重点产业和大企业的优先发展。
参考《2016-2022年中国钢铁铸件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分而复合,消除无序竞争
八幡与富士的合并首先得益于当时的政策环境,日本政府当时为了壮大民族资本,提升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产业集约化战略,促进企业的集中、合并或共同行动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重点产业和大企业的优先发展。1963年3月,通产省提交国会的《振兴特定产业临时法案》即为此类思想的体现,尽管该法案最终没有被通过,但其思想被产业界所接受并在60年代末引发了企业合并高潮。
八幡富士同根同种,合作基础浑然天成
由于八幡和富士皆是从日本制铁公司分割而来,两家大型钢铁公司长期以来在生产和技术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合作,且无论是资产规模、自有资本还是销售额,二者均位列全国前两位,产品结构也高度重合,两家公司合并后不仅可以产线共用,协调作业,减少相互之间的重复竞争,同时相应产品市场占有率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若合并,其中9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超过30%,远超越业内其他竞争者,总体而言,两家合并将使得垄断优势充分显现。
表1:一旦合并,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多类产品市场份额超过30%
消除国内无序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
由于产能过剩叠加钢企自身财务负担偏重,日本国内钢铁行业各类细分产品领域无序竞争程度加剧。因此,在60年代,以八幡制铁公司为中心的六大垄断资本仅在管材、钢板桩、电工钢板、特种线材、镀锌铁皮、轮箍六种产品的集中度超过40%,而在主要产品方面集中度相对偏低,致使垄断资本对于主要产品的价格控制能力偏弱,进而影响到利润的提升。重压之下,不少企业只能采取低价多销的方式以提高销售额,行业无序竞争持续发酵,甚至在1965年引发“住友事件”——住友金属为了保持开工率,拒绝了产业界的协调减产和通产省的行政指导。在此情况下,大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合并或者联合,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并获得“垄断利润”。
国际方面,日本钢铁企业凭借其价格和质量优势在世界钢材出口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欧美国家产能的持续释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钢材出口格局中的地位,日本钢铁企业若强强联合,可以进一步压低成本、提升质量,用性价比优势夺回出口市场主动权。
图1:日本钢材出口在世界总出口量中占据重要地位
合并效果:产量得以控制,利润触底回升
成就全球产量龙头,显著提升行业集中度
合并后,新日本制铁公司粗钢产量一举超越美国钢铁,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并在1970-1997一直稳坐世界头把交椅。同时,日本钢铁行业形成了持续近三十年的“新日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住友金属工业、神户制钢所”五大高炉钢铁企业格局,日本钢铁行业集中度随之也得到大幅上升,并于1972年一度达到82.71%的高点。
图2:新日铁出现后,日本前五家钢铁公司集中度大幅上升
实现总量控制,行业利润触底回升
受益于行业高集中度,日本政府对钢铁企业的生产、产品价格的协调更加便利以及有效,叠加企业层级互相的集中协调,粗钢产量随之得到有效控制,在1973年达到阶段性高点之后,多年维持在年产1亿吨左右的水平,从而有效避免了产能的继续扩张,国内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缓解。 同时,新日铁的出现,也有效遏制了行业恶性竞争的加剧,在以其为核心的大企业主导下,日本钢铁业竞争更加有序,行业销售利润率自1971年开始触底回升。即使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后,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以新日铁为首的大公司主动提高产品价格,带动其他钢铁公司也同步调高价格,在这种制造商主导的生产成本+适当利润定价方式驱动之下,整个行业1974年利润率也并未出现大幅下滑。 出口逐年上升,重获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产量结构稳定并且有序竞争的环境下,日本国内钢铁企业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突破,进而实现了高炉装备的更新升级和产品质量的领先。国内钢材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更优的质量”获得世界各地区市场的青睐,国际竞争力提升显著。
图3:六十年代末,随着新日铁合并尘埃落定,日本钢铁产业技术出口逐年上升
图4:1970年新日铁合并诞生后,日本钢材出口在世界总出口占比大幅上升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