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玻璃纤维不断向新能源汽车、建筑、风电等下游领域延伸

       玻璃纤维产品种类丰富,广泛用于电绝缘材料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根据玻璃中碱含量的多少,可分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和高碱玻璃纤维,其中无碱玻璃纤维占据全行业95%以上的产量规模。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它是以叶腊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矿石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烘干、络纱等工艺制造而成,其单丝直径为几微米到二十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未来动向研究》显示,玻璃纤维按组成、性质和用途,分为不同的级别。按标准级规定,E级玻璃纤维使用最普遍,广泛用于电绝缘材料;S级为特殊纤维。

玻璃纤维产品分类

名称

特点

E-玻璃

亦称无碱玻璃,是一种硼硅酸盐玻璃。目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玻璃成分的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及机械性能,广泛用于生产电绝缘用玻璃纤维,也大量用于生产玻璃钢用玻璃纤维,它的缺点是易被无机酸侵蚀,故不适于用在酸性环境。

C-玻璃

亦称中碱玻璃,其特点是耐化学性特别是耐酸性优于无碱玻璃,但电气性能差,机械强度低于无碱玻璃纤维10%20%,通常国外的中碱玻璃纤维含一定数量的三氧化二硼,而我国的中碱玻璃纤维则完全不含硼。在国外,中碱玻璃纤维只是用于生产耐腐蚀的玻璃纤维产品,如用于生产玻璃纤维表面毡等,也用于增强沥青屋面材料,但在我国中碱玻璃纤维占据玻璃纤维产量的一大半(60%),广泛用于玻璃钢的增强以及过滤织物,包扎织物等的生产,因为其价格低于无碱玻璃纤维而有较强的竞争力。

高强玻璃纤维

其特点是高强度、高模量,它的单纤维抗拉强度为2800MPa,比无碱玻纤抗拉强度高25%左右,弹性模量86000MPa,比E-玻璃纤维的强度高。用它们生产的玻璃钢制品多用于军工、空间、防弹盔甲及运动器械。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如今在民用方面还不能得到推广,全世界产量也就几千吨左右。

AR玻璃纤维

亦称耐碱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是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简称GRC)的肋筋材料,是100%无机纤维,在非承重的水泥构件中是钢材和石棉的理想替代品。耐碱玻璃纤维的特点是耐碱性好,能有效抵抗水泥中高碱物质的侵蚀,握裹力强,弹性模量、抗冲击、抗拉、抗弯强度极高,不燃、抗冻、耐温度、湿度变化能力强,抗裂、抗渗性能卓越,具有可设计性强,易成型等特点,耐碱玻璃纤维是广泛应用在高性能增强(水泥)混凝土中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型增强材料。

A玻璃

亦称高碱玻璃,是一种典型的钠硅酸盐玻璃,因耐水性很差,很少用于生产玻璃纤维。

E-CR玻璃

是一种改进的无硼无碱玻璃,用于生产耐酸耐水性好的玻璃纤维,其耐水性比无碱玻纤改善78倍,耐酸性比中碱玻纤也优越不少,是专为地下管道、贮罐等开发的新品种。

D玻璃

亦称低介电玻璃,用于生产介电强度好的低介电玻璃纤维。

无碱玻璃纤维

它完全不含硼,从而减轻环境污染,但其电绝缘性能及机械性能都与传统的E玻璃相似。

双玻璃玻璃纤维

已用在生产玻璃棉中,在作玻璃钢增强材料方面也有潜力。

无氟玻璃纤维

是为环保要求而开发出来的改进型无碱玻璃纤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玻璃纤维生产工艺有两种:两次成型-坩埚拉丝法,一次成型-池窑拉丝法。坩埚拉丝法工艺繁多,先把玻璃原料高温熔制成玻璃球,然后将玻璃球二次熔化,高速拉丝制成玻璃纤维原丝。这种工艺有能耗高、成型工艺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等种种弊端,基本被大型玻纤生产厂家淘汰。

       池窑拉丝法把叶腊石等原料在窑炉中熔制成玻璃溶液,排除气泡后经通路运送至多孔漏板,高速拉制成玻纤原丝。窑炉可以通过多条通路连接上百个漏板同时生产。这种工艺工序简单、节能降耗、成型稳定、高效高产,便于大规模全自动化生产,成为国际主流生产工艺,用该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约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

       玻璃纤维行业已形成较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

       自2000年以来,中国玻纤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球玻纤行业集中度高,已形成较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中国巨石、美国欧文斯科宁、日本电气硝子公司(NEG)、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美国佳斯迈威(JM)这全球六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全球玻纤总产能的75%以上,我国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国内玻纤产能的70%以上。以中国巨石为代表的中国玻纤企业的迅速崛起,正不断改变着世界玻纤格局。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实现玻璃纤维纱总产量541万吨,同比增长2.64%。2020年中国巨石实现粗纱及制品产量200.72万吨,销量208.59万吨;泰山玻纤实现玻纤纱生产量38.06万吨,销售量37.66万吨。

2020年我国玻璃玻纤行业市场占比

资料来源: 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风电等产业不断驱动玻璃纤维行业市场

       玻纤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建筑建材、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管罐、工业应用以及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占比分别约为34%、21%、16%、12%、10%和7%。其中有相对比较偏周期的应用领域(建筑建材、管罐等),也有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汽车轻量化、5G、风电),所以玻纤行业兼具“周期”和“成长”双重属性。2020年,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轻量化 替代品、以风电叶片为代表的新能源玻纤需求增长较快。

2020年我国玻璃纤维细分市场占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风电持续保持高景气周期

       在风电行业,玻纤主要被应用于制造风电叶片与机舱罩部分,其中叶片占风机成本20%,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风电市场。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其中主要提到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预计2025、20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35%以上。从路径规划上来看,将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不仅将给风电并网构建绿色通道,还将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风电用玻纤纱也因此需求紧俏,自2019年底,玻纤龙头企业纷纷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对风电用玻纤纱的生产。虽然2021年底以后海上风电中央财政补贴将取消,但不少地方政府已积极出台海上风电投资、度电补贴等激励政策。目前,广东已出台地补政策,浙江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也已明确将对海上风电予以地方补贴。由此可见,未来十年中国风电行业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行业高景气度将持续。

       2021年陆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未来风电需求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度电成本的下降,大容量、长叶片、高塔架被认为是降低度电成本的主要手段。1GW风电叶片约需1万吨玻纤用量,随着风机机型容量越来越大,风机叶片朝着大型化趋势演变,每兆瓦风电叶片所需玻纤用量增加,长期利好风电用玻纤产品需求。

       二、新能源汽车力拉动玻纤轻量化材料需求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重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相关研究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车重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节能减排是汽车轻量化的核心驱动力,材料轻量化成重点内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汽车轻量化领域传统金属材料的重要替代品,近年随着汽车的节能减排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汽车上应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QFRTP)、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材料(GMT)、片状模塑料(SMC)、树脂传递模塑材料(RTM)以及手糊FRP制品。玻纤在汽车及厢内设施制造方面应用广泛,占到全球玻璃纤维总消费量的20%左右。欧美平均每辆轿车使用增强塑料达117公斤,占轿车重量的5-10%,其中42%为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国内经济型轿车增强塑料用量每辆16-20公斤,载货汽车为20-30公斤,市场空间广阔。

       2018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贸易战升级等影响,我国汽车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20年起汽车产量逐渐触底复苏。除传统汽车市场复苏带来轻量化需求复苏之外,环保趋严也将加速玻纤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渗透率的提升。汽车环保节能政策趋严下,新能源和轻量化成为汽车减排、节能降耗的重要路径,二者均带来玻纤应用的显著提升。对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不仅能够节能降耗,还可以通过增加续驶里程,减少动力电池的更换次数,从而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在目前电池成本高、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处于高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将有力拉动玻纤轻量化材料需求。在政策支持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2019年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明确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要达到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

       三、PCB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市场机遇

       电子玻纤纱是一种绝缘性较好的玻纤材料,可制成玻纤布,用于印制电路板(PCB)的核心基材—覆铜板的生产。电子玻纤纱约占覆铜板成本的25%-40%,是制备PCB的重要原材料,其需求与PCB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5G基建、大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对PCB及上游电子纱/电子布原材料的供应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传统行业渗透,智能制造、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智慧医疗等融合新领域蓬勃发展,“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拓宽了PCB的应用范围,推动电子纱/电子布需求提升。(cyy)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硬质合金行业产业链正不断完善 高端市场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我国硬质合金行业产业链正不断完善 高端市场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我国硬质合金行业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末,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我国硬质合金产业链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集原材料制备、产品生产加工以及下游应用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2025年01月15日
全球铋行业分析:供需格局将持续改善 中国企业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

全球铋行业分析:供需格局将持续改善 中国企业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

不过,全球铋行业整体消费韧性仍然较强,2023年消费量达到16766吨,并且市场供需格局将持续改善。中国作为全球主要铋金属生产国,并且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我国部分铋行业企业逐渐加大在高端铋产品方面的研发投入,有望逐渐占据全球铋行业主导地位。

2025年01月07日
复合铝箔行业:产品更轻薄安全但量产成本较高 产业化加速将带来增量空间

复合铝箔行业:产品更轻薄安全但量产成本较高 产业化加速将带来增量空间

工艺路线决定复合铝箔量产成本较高,约为3.2元/平米,是传统铝箔的5倍左右。复合铝箔大规模应用前需进行性能测试,多数复合铝箔厂商仍处于测试阶段。在生产端和应用端共同推动下,复合铝箔产业化将加速,工艺成本或将逐渐下降,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带来增量空间。

2025年01月07日
全球铟行业分析:供需规模整体平衡 高纯度铟材料或是中国企业研发目标

全球铟行业分析:供需规模整体平衡 高纯度铟材料或是中国企业研发目标

而且全球铟需求量维持在1700-1800吨/年,供需关系整体平衡,并且ITO靶材及新兴的铟镓锌氧化物(IGZO)靶材占全球铟消费量的80%。海外高纯铟及其氧化物加工企业凭借着起步较早、技术水平优势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产企业主要是一定规模的单独从事金属精深加工的企业。

2025年01月06日
资源濒危近在眼前 我国锑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国家正加大生产监管力度

资源濒危近在眼前 我国锑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国家正加大生产监管力度

锑是重要的“工业味精”,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金属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各种阻燃剂、合金、陶瓷、玻璃、颜料、半导体元件、医药及化工等领域。其中,阻燃剂占比55%,铅酸电池占比15%,聚酯催化占比15%,玻璃陶瓷占比10%。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铜板带行业发展现状:自给能力增强 贸易差额由逆转顺 出口量持续增长

我国铜板带行业发展现状:自给能力增强 贸易差额由逆转顺 出口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电力、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发展需要,我国铜板带行业持续扩能,产能逐年增长,由2019年的30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7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25%;其产量也在持续增长,由2019年的222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8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07%。

2024年12月24日
我国氧化锆行业供应链成熟 上游锆资源匮乏需依赖进口推高成本 下游市场需求广阔

我国氧化锆行业供应链成熟 上游锆资源匮乏需依赖进口推高成本 下游市场需求广阔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氧化锆行业拥有成熟且稳定的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到提炼加工再到最终产品出售的整个过程形成一体化闭环。从上游来看,目前我国的锆矿资源较为匮乏,需要大量依赖进口,从而推高了氧化锆成本。从下游来看,氧化锆应用广泛,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固态电池领域中,未来市场需求将得到显著提升。

2024年12月20日
铝型材行业:工业铝型材产量占比提升 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和集中化

铝型材行业:工业铝型材产量占比提升 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和集中化

铝型材,是铝棒通过热熔、挤压、从而得到不同截面形状的铝材料。随着经济发展和加工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铝型材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9-2023年我国铝型材产量由1878万吨增长至218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8%,预计2024年我国铝型材产量达2204万吨,增速为1.10%。

2024年1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