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无取向硅钢供给分析:高端产能不足 企业生产集中度较高

       无取向硅钢是硅钢的一种,也称为无取向硅钢,是含碳很低的硅铁合金。与取向硅钢相比,无取向硅钢晶粒呈现无规则取向分布,其硅含量较低,仅为0.5%-3.0%之间,且生产工艺要求相对简单。无取向硅钢产品通常是冷轧板材、冷轧带材,主要用于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产品。

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区别

对比项目

无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

性质不同

无取向硅钢是含碳很低的硅铁合金,在形变和退火后的钢板中其晶粒呈无规则取向分布

取向硅钢也称冷轧变压器钢,是一种应用于变压器(铁芯)制造行业的重要硅铁合金

特点不同

无取向硅钢含硅0.8%-4.8%的硅铁合金,经热、冷轧成厚度在1mm以下的硅钢薄板。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此外,无取向硅钢的厚度在0.35-0.65mm

取向硅钢的磁性有强烈的方向性,在轧制方向上铁损值最低、磁导率最高和在一定的磁化场下有高的磁感值。取向硅钢的硅含量约为3%,并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同时须含有某种抑制剂(MnS,A1N)。此外,趋向硅钢厚度在0.23-0.35 mm

生产工艺不同

无取向硅钢通过铁水预脱硫,转炉吹炼时通过加入Ca0+CaF:熔剂或稀土元素和钙二次脱硫。沸腾钢水经真空处理脱碳后再进一步脱硫。选用钛和锆含量低的硅铁进行合金化

取向硅钢采用氧气转炉熔炼,钢坯经过热轧、常化、冷轧、中间退火和二次冷轧轧成成品厚度,然后经过脱碳退火和高温退火,最后涂以绝缘层

用途不同

无取向硅钢主要做变压器

取向硅钢主要做电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无取向硅钢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专业化生产阶段,此后产能一直在不断增长,但增速较为缓慢,市场供不应求,需求对外依赖度较大。进入21世纪,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增长速度加快,产量快速上升。2016-2020年我国无取向硅钢动态产能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产能利用率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达1096万吨,产能利用率达87.64%,产量为960.49万吨。

2016-2020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及利用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共生产无取向硅钢约4433万吨,与“十二五”期间产量相比增长36.56%。

“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我国无取向硅钢产量对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无取向硅钢行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部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如50W270、35W300等产品产量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20年我国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约760.2万吨,同比增长0.03%,占比79.15%;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约146.7万吨,同比增长35%,占比15.27%;高效(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53.59万吨,同比下降7.3%,占比5.58%。

2020年国内无取向硅钢产量

分类

产量(万吨)

占比(%

同比增长(%

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

760.2

79.15

0.03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146.7

15.27

35

高磁感无取向硅钢

53.59

5.58

-7.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十三五”期间我国共生产高牌号(高效)无取向硅钢830.14万吨,与“十二五”期间产量相比增长114.9%。

“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牌号(高效)无取向硅钢产量对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0年以来,随着国家家电、电机等行业能效升级新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攀升,大幅释放无取向高牌号电工钢原料市场需求,市场产销矛盾迅速升温,高牌号市场快速成为各电工钢生产企业的拼抢热点。我国高端无取向硅钢产能在不断扩大,将持续挤压低端产能市场空间,推动行业结构持续优化。仅考虑宝钢股份及首钢股份对于新增新能源汽车专线投产时间计算,预计2021-2024年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量分别为200万吨、209万吨、252万吨、270万吨。

2021-2024年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能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我国共有18家无取向硅钢生产企业。其中国企8家,民企10家。从生产工艺上看,国企主要为全流程工艺,而民企(除江苏沙钢外)只具备生产产品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能力。

       从供给格局来看,我国无取向硅钢生产集中度较高。2020年CR7产能占全国比重73.46%,产量占比达到85.9%。

2020年我国无取向硅钢生产企业产能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我国无取向硅钢生产企业产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TC)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无取向硅钢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研究与盈利前景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载体铜箔行业分析:IC载板打开需求增长空间 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我国载体铜箔行业分析:IC载板打开需求增长空间 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长期以来,载体铜箔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卡脖子”的一环。然而,在AI、5G、汽车电子驱动芯片需求爆发、国家战略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国内厂商技术突破的三重共振下,格局正在重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IC载板生产国,正迎来载体铜箔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期。目前,我国头部载体铜箔厂商已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

2025年09月10日
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分析:新能源与航空国产化驱动 百亿市场迈向高端制造新蓝海

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分析:新能源与航空国产化驱动 百亿市场迈向高端制造新蓝海

汽车作为粉末冶金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粉末冶金技术以其近净成形、材料利用率高、可制造复杂零件等独特优势,在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性能提升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粉末冶金市场应用正从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向电驱动系统、电池结构件、传感器等新领域高速扩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相

2025年09月08日
钠离子电池带来需求增量 金属钠行业市场价格上扬 国产规模与技术优势突出

钠离子电池带来需求增量 金属钠行业市场价格上扬 国产规模与技术优势突出

当前全球金属钠消费集中于靛蓝粉和医药中间体领域,分别占比55%、34%;金属钠还可作为原子能反应堆的冷却剂以及钠-硫电池的负极材料,这两个新兴领域的需求空间正逐渐打开。

2025年08月30日
精密冷锻件行业:汽车领域需求增长动力十足 三重壁垒构筑稳定竞争格局

精密冷锻件行业:汽车领域需求增长动力十足 三重壁垒构筑稳定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2021年国外乘用车冷锻件需求量达91.3万吨,我国乘用车冷锻件需求量为43.0万吨,提升空间达48.3万吨。考虑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国内汽车市场复苏及整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我国乘用车冷锻件替换动力十足,需求量将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82.4万吨,与国外的应用差距将逐渐缩小。

2025年08月23日
我国高碳铬铁行业总供给下降 产能“南弱北强” 市场企业竞争“一超多强”

我国高碳铬铁行业总供给下降 产能“南弱北强” 市场企业竞争“一超多强”

近年来,在家电、轨道交通、建筑装饰等下游市场共同推动下,我国不锈钢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产量持续上升,为高碳铬铁行业提供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全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已从2020年的3013.9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944.11万吨。2025年1-6月,产量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达到2016.86万吨,同比增长5.17%。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资源端匮乏,产业优势集中于铜加工行业。2024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受限于原料储量等因素,仅占全球总产量的7.8%;而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1.3%,阴极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1.7%,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9%。

2025年08月15日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钢铁行业一直是供给侧“反内卷”先锋。2011-2015年,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以及钢铁产能的无序释放,钢铁行业供给过剩幅度逐年显著。为化解产能过剩,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产能利

2025年08月11日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玻璃基板企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以应对能源成本的通胀压力。显示玻璃基板涨价潮来袭,根据数据,2023 年下半年和 2024 年下半年,主要玻璃基板制造商分别将玻璃基板价格上调了超过 10%。2024 年Q3、2024 年Q4玻璃基板价格分别上涨 3%和7%。

2025年08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