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金刚石工具行业市场概况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金刚工具市场发展现状与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金刚石工具是指用结合剂把金刚石固结成一定形状、结构、尺寸,并用于加工的工具产品。1955 年人造金刚石的首次合成成功为金刚石工具的制造及推广奠定了基础。金刚石磨料所具有的硬度高、抗压强度高、耐磨性好等特性使得其成为加工硬脆非金属材料及硬质合金的理想工具,广泛用于玻璃、陶瓷、磁性材料、集成电路、宝石、石材、墙地砖、混凝土、耐火材料等加工。

      我国金刚石工具制造行业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上游人造金刚石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下游应用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地金刚石工具制造企业大量出现,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目前,我国企业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金刚石工具生产国、使用国和出口国之一,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但总体来说,我国金刚石工具制造市场竞争格局极为分散,技术门槛较低的产品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金刚石砂轮是中央有通孔的圆形固结金刚石工具,是一大类特定形状的金刚石工具。其使用用途与金刚石工具类似,主要用于玻璃、陶瓷、铁氧体、半导体材料等硬脆性材料和硬质合金材料的加工。随着非金属硬脆材料应用的拓展及人造金刚石品级的提升,金刚石砂轮使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

      金刚石砂轮的用途广泛,不同厂商的产品可能定位为某些特定行业使用。公司生产的金刚石砂轮传统上主要用于磁性材料,报告期内受电镀金刚线产品的带动,又拓展至蓝宝石、硅材料加工,并计划加大集成电路行业应用的拓展。

      (1)磁性材料用金刚石砂轮

      磁性材料是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材料,主要包括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等。磁性材料的硬度高、性脆、忌温度骤变,机械加工存在一定难度。随着磁性材料应用的发展,其加工精度、加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使用金刚石砂轮磨削磁性材料已被众多厂商所接受。目前,全球已在稀土永磁材料、永磁铁氧体、非晶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生产及应用技术等领域形成庞大的产业群,其中仅永磁材料的年度市场销售额就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中国是磁性材料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磁性材料用金刚石砂轮市场基本由国内企业占据,但是一些高端产品还是依赖进口,因此未来磁性材料用金刚石砂轮的发展空间将主要集中于高性能产品。

      (2)集成电路用金刚石砂轮

      集成电路(IC)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根据2014 年6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到2015 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500 亿元;到2020 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到2030 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因此,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硅是集成电路(IC)行业的基础材料,目前90%的集成电路器件都是以硅为基本原材料制造。因此,随着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高速增长,集成电路用硅材料加工市场空间大。

      集成电路硅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多个工序需要使用金刚石砂轮,如晶锭截切整圆、硅片切割、CMP抛光垫的修整、硅片倒角、背面减薄等,因而集成电路用金刚石砂轮的市场空间相当大。但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所使用金刚石砂轮大多由日本、美国、台湾企业生产,国内相关金刚石砂轮无论是工艺技术、产品质量都与先进地区产品有较大差距。

      (3)金刚石砂轮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国内金刚石砂轮行业利润水平分化较为明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金刚石砂轮行业总体集中度较低,竞争较充分,另一方面是部分下游行业发展趋缓。

      大量服务于传统应用领域的金刚石砂轮生产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主要定位低端市场,依靠压低产品价格以获取市场空间和利润,其利润水平相对较低。少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牌优势的金刚石砂轮生产企业,依靠技术、品牌等优势,通过研发中高端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润水平。

      目前传统石材、墙地砖、耐火材料等传统领域使用国产金刚石砂轮已有较长时间,利润率较低,而集成电路硅材料、光伏硅材料、汽车制造等新兴精密加工应用领域使用的金刚石砂轮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利润空间大。

      随着国内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及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应用领域金刚石砂轮制品的国产化程度逐步提高,专业服务于该等领域的厂商的利润将保持较高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不断向高端方向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但自2021年起其增长速度增速逐渐放缓。同时我国钛材产量持续增长,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江浙、珠三角等地区。从竞争来看,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市场呈现以宝钛股份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注意的是,

2025年04月10日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全球钨资源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为最大钨储藏国。中国钨矿储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由于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全球钨供给面临压力;我国受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影响,钨产量增长乏力。钨矿供应紧张,推动钨价持续高位运行。钨应用广泛,消费结构稳定,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国内钨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激增,且钨

2025年04月09日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重大项目开工延后,房屋新开工和施工均疲软影响,我国不锈钢焊管需求量及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钢厂有所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不锈钢焊管产量也明显下降。国内不锈钢焊管供需两弱,国外购买力较强,推动不锈钢焊管出口步伐加快。国内不锈钢焊管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但大型企业较少,目前友发集团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产能扩张速度超过需求扩张速度,产能过剩现象严峻。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我国电解铝逐渐形成产能天花板,供应弹性有限。电解铝下游以建筑、交通、电力为主,受益于房地产回暖及光伏、汽车产业发展,我国电解铝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下游需求结构较为单一,以变压器为主,2020年占比在88%左右。近年来,我国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从产品结构来看,磁感取向电工钢是我国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近年来其产量不断攀升,2024年同比增长28.11%。此外,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还有部分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已高于国内粗钢,在国际供给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300系不锈钢产量占比超50%,为我国不锈钢最大细分品类。不锈钢环保、性能优势突出,应用由建筑、汽车、家电拓展至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表观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我国不锈钢行业运行呈现强供给、弱需求的特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出口持续走强。

2025年03月21日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刺激国内特钢产量增长及优特钢产能扩大。国内特钢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偏低,促使大型企业积极出海,特钢出口金额已远超过进口金额。但国内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导致特钢进口平均单价几乎倍于出口平均单价。整体来看,我国特钢行业具备“由弱走强”潜力。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无取向电工钢行业:高牌号产量占比提升 进口量减少但均价上涨

我国无取向电工钢行业:高牌号产量占比提升 进口量减少但均价上涨

近年来,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不断上升,同时其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目前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仍是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品种,但近几年来,其产量占比逐渐缩减;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占比则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为无取向电工钢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增量。受此驱动,新能源

2025年03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