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中国冶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网摘要:当前,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下,冶金矿山生存确实遇到了极大挑战。

  当前,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下,冶金矿山生存确实遇到了极大挑战。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行业发展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全球钢铁有效需求不足,产量增幅大幅回落,低成本铁矿石产能释放仍在加速进行,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市场竞争加剧,价格还在震荡下移。有专家预测,未来3到5年不会出现较平稳的反弹,国内绝大部分矿山的资金将会逐渐流失殆尽。

  “国内矿山的发展不能等、不能停。”中矿协常务副会长雷平喜说。他表示,国内铁矿发展不仅有资源基础(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探明保有铁矿资源820.5亿吨,资源潜力近2000亿吨),有需求基础(国内目前的产量只能满足20%左右的需要,市场空间很大),还有支撑基础(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贫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专有工艺技术,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和专业团队,拥有了相对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完全有能力把国内矿山建设好、发展好。现在,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供大于求的形势难以缓解,疲弱运行的态势难以改变,矿山企业不能指望钢铁需求和生产大幅增长,不能等待市场出现大逆转,必须转变观念,要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企业的生存,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那么,我们要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局?以下是2015年中国冶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首先要从企业内部挖潜做起,果断采取改革、管理、创新等综合性措施保生存。我们要以市场为标尺,以能够生存下来为目标,调整生产组织方案,全面优化经营模式,建立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和快速联动反应机制,确保“有进有退、有保有压、该停就停、该调就调、该转就转”;要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全面压缩各类费用,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要强化现金流管理,优化融资结构,多渠道运作资金,探求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源联营、股权互换、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改善日益困难的融资问题,压降财务费用。

二是要从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预期入手,加强政策扶持,改善发展环境,增强解困工作的信心。相关人士建议把降低企业总体税费负担水平放在政策调整的首要位置,对不合理、重复征收、税(费)上加税(费)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统筹考虑,切实加以解决;按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制定商品铁矿石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对进口铁矿石的质量检验,鼓励优质铁矿石进口,禁止58%以下高硅、高铝、高磷、高硫等杂质含量高的粉矿进口和使用(约占进口粉矿量的25%),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适时调整铁矿石进口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土地、矿权获取成本,鼓励大项目、大基地建设,鼓励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及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三是要主动争取钢铁企业的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矿山和钢铁企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共存共荣,谁也离不开谁,所以合作才是永恒的。在铁矿石市场疲软的背景下,钢厂的采购策略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大小矿山矿混用”转向“以较大矿山为主”,由“国内国外矿混用”转向“以国外为主”,由“零散采购与协议矿混用”转向“以协议矿为主”,钢厂的库存也由1至1.5个月降到两周,民营企业有的只有1周,离港口近的企业只有2天。这些变化要引起矿山企业的高度重视,积极主动服务钢企,拓展市场,促进纵向合作,强强联合,建立长期、稳定、友好的购销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产业链和谐共赢。

  四是要依靠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我们要优先建设比较优势突出、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市场竞争力强的大项目,停止年产量15万吨以下铁矿的矿权设置和审批,逐步整合关闭10万吨/年以下的露天矿、6万吨/年以下的地下矿,适度控制千米以下矿井建设以及小规模低品位矿开发,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矿业集团,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切实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探索矿产-土地-环境-社区系统协调发展新模式,促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

  五是要强化战略引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研究编制铁矿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约束、发展制约和发展保障,运用战略思维,科学研究编制规划,努力实现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由“数量、速度、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两化融合、人才密集型”;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矿区资源条件、矿区生态环境容量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开发布局,科学确定开发规模,实现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矿山建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六是要努力发挥好协会在组织、协调、引导、研究、沟通、交流、宣传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建立和完善行业沟通与协调机制,立足当前行业解困工作,上下努力,多方联动,攻坚克难。更多相关行业信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冶金行业现状调查及未来五年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镁行业分析:镁价显现较大上行弹性 新型现代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我国镁行业分析:镁价显现较大上行弹性 新型现代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中国镁资源储量占全球70%。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球原镁产量为112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原镁产量102.48万吨,同比增长24.73%,推动中国原镁全球产出占比从2023年的82%增长至2024年的92%。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不断向高端方向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但自2021年起其增长速度增速逐渐放缓。同时我国钛材产量持续增长,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江浙、珠三角等地区。从竞争来看,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市场呈现以宝钛股份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注意的是,

2025年04月10日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全球钨资源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为最大钨储藏国。中国钨矿储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由于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全球钨供给面临压力;我国受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影响,钨产量增长乏力。钨矿供应紧张,推动钨价持续高位运行。钨应用广泛,消费结构稳定,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国内钨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激增,且钨

2025年04月09日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重大项目开工延后,房屋新开工和施工均疲软影响,我国不锈钢焊管需求量及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钢厂有所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不锈钢焊管产量也明显下降。国内不锈钢焊管供需两弱,国外购买力较强,推动不锈钢焊管出口步伐加快。国内不锈钢焊管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但大型企业较少,目前友发集团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产能扩张速度超过需求扩张速度,产能过剩现象严峻。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我国电解铝逐渐形成产能天花板,供应弹性有限。电解铝下游以建筑、交通、电力为主,受益于房地产回暖及光伏、汽车产业发展,我国电解铝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下游需求结构较为单一,以变压器为主,2020年占比在88%左右。近年来,我国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从产品结构来看,磁感取向电工钢是我国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近年来其产量不断攀升,2024年同比增长28.11%。此外,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还有部分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已高于国内粗钢,在国际供给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300系不锈钢产量占比超50%,为我国不锈钢最大细分品类。不锈钢环保、性能优势突出,应用由建筑、汽车、家电拓展至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表观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我国不锈钢行业运行呈现强供给、弱需求的特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出口持续走强。

2025年03月21日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刺激国内特钢产量增长及优特钢产能扩大。国内特钢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偏低,促使大型企业积极出海,特钢出口金额已远超过进口金额。但国内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导致特钢进口平均单价几乎倍于出口平均单价。整体来看,我国特钢行业具备“由弱走强”潜力。

2025年03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