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铜行业产业政策、技术水平及经营特征分析(图)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管部门及产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

      铜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拟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调整行业结构,实施行业管理,引导行业技术方向等工作。

      铜行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于2001年4月经国务院主管机关批准并核准登记注册,是全国性、非营利性、行业性的经济类社会团体法人。

      国际铜业协会是全球最主要推广合理并有效使用铜的非赢利性国际组织。

      目前拥有覆盖了铜产业价值链的42家会员,包括代表世界主要精铜产量的铜矿企业、冶炼厂以及全球前十大铜及铜合金加工企业。其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国内上海、北京和广州均有办事处。国际铜业协会向各国的政府部门提供制定有关铜和铜合金的政策及法规的相关依据和建议。

      2、产业政策

      我国目前铜行业的产业政策主要如下:

      2014年4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为铜冶炼行业设立了较高的进入门槛,对铜冶炼新建项目的规模、技术、环保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建和改造利用铜精矿和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冶炼能力须在10万吨/年及以上。鼓励大中型骨干铜冶炼企业同时处理铜精矿及含铜二次资源。现有利用含铜二次资源为原料的铜冶炼企业生产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

      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30号),要求“立足国内优势,推动钢铁、有色行业对外产能合作。结合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国家建设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带动钢铁装备对外输出。结合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延伸下游产业链,开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带动成套设备出口”。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精炼铜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2016年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方面,“以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行业为重点,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建立产能合作项目库,推动重大示范项目建设。”2016年10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提高铜行业技术水平,控制新建项目“考虑到我国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在我国有色金属需求增速下降和能源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从严控制铜、电解铝、铅、锌、镁等新建冶炼项目,鼓励对落后铅锌冶炼进行技术改造”。

      (二)行业标准

      目前产品电积铜主要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阴极铜》(GB/T 467-2010)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的《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 001-2000)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颁布的《阴极铜直读光谱分析方法》(YS/T 464-2003)等。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铜冶炼方法可分为火法冶炼与湿法冶炼两种。火法冶炼指利用高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其化合物的过程,适用于硫化铜矿的冶炼。火法冶炼是一种传统的炼铜工艺,也是目前铜的主要生产工艺。虽然历史悠久,但铜的火法冶炼工艺也在不断进步和改善,改变了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的情况。

      湿法冶炼是指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溶液中溶解,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净化、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铜的湿法冶炼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兴起,适用于低品位矿石、尾矿处理、难选的硫化矿、难熔矿等。由于自然界中铜金属主要存在与硫化铜矿中,因此,湿法冶炼法生产的精铜所占比例较小。但与传统的火法冶炼法相比,湿法冶炼制铜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金属综合回收程度高、无二氧化硫污染等优点,且处理低品位复杂矿、含铜废矿石等的能力较强,因此,湿法冶炼已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与发展,湿法冶炼法生产的精铜比例也在不断提升。

      (四)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周期性特点

铜行业的下游需求非常广泛,但主要为建筑与电力。由于建筑与电力为周期性行业,故铜行业的周期性较强,循环周期与宏观经济循环周期基本相同。

当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投资增长时,铜的下游需求旺盛;当经济发展减缓时,铜的下游需求减少。

区域性特点

国内铜的冶炼主要集中于铜矿资源丰富地区,以江西、云南、安徽铜陵等地区为主。而铜加工产业分布较广,没有明显的区域性。

季节性特点

由于铜行业及铜行业的上下游生产受季节影响均较小,因此铜行业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不断向高端方向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但自2021年起其增长速度增速逐渐放缓。同时我国钛材产量持续增长,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江浙、珠三角等地区。从竞争来看,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市场呈现以宝钛股份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注意的是,

2025年04月10日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全球钨资源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为最大钨储藏国。中国钨矿储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由于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全球钨供给面临压力;我国受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影响,钨产量增长乏力。钨矿供应紧张,推动钨价持续高位运行。钨应用广泛,消费结构稳定,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国内钨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激增,且钨

2025年04月09日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重大项目开工延后,房屋新开工和施工均疲软影响,我国不锈钢焊管需求量及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钢厂有所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不锈钢焊管产量也明显下降。国内不锈钢焊管供需两弱,国外购买力较强,推动不锈钢焊管出口步伐加快。国内不锈钢焊管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但大型企业较少,目前友发集团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产能扩张速度超过需求扩张速度,产能过剩现象严峻。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我国电解铝逐渐形成产能天花板,供应弹性有限。电解铝下游以建筑、交通、电力为主,受益于房地产回暖及光伏、汽车产业发展,我国电解铝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下游需求结构较为单一,以变压器为主,2020年占比在88%左右。近年来,我国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从产品结构来看,磁感取向电工钢是我国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近年来其产量不断攀升,2024年同比增长28.11%。此外,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还有部分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已高于国内粗钢,在国际供给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300系不锈钢产量占比超50%,为我国不锈钢最大细分品类。不锈钢环保、性能优势突出,应用由建筑、汽车、家电拓展至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表观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我国不锈钢行业运行呈现强供给、弱需求的特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出口持续走强。

2025年03月21日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刺激国内特钢产量增长及优特钢产能扩大。国内特钢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偏低,促使大型企业积极出海,特钢出口金额已远超过进口金额。但国内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导致特钢进口平均单价几乎倍于出口平均单价。整体来看,我国特钢行业具备“由弱走强”潜力。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无取向电工钢行业:高牌号产量占比提升 进口量减少但均价上涨

我国无取向电工钢行业:高牌号产量占比提升 进口量减少但均价上涨

近年来,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不断上升,同时其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目前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仍是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品种,但近几年来,其产量占比逐渐缩减;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占比则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为无取向电工钢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增量。受此驱动,新能源

2025年03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