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产业转移趋势及相关政策改革情况分析(图)

        产业转移趋势: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下中国制造业转出国地位渐明,钢铁产能国际转移或已是大势所趋
        世界钢铁工业格局的演进昭示着钢铁产业的国际转移与各国钢铁工业生命周期的兴衰。雷蒙德弗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大致描绘了各国钢铁工业生命周期的发展历程。弗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涵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阶段,产品在引入期诞生、在成长期繁荣、在成熟期触顶、在衰退期淘汰。在产业全球化潮流下,经济体内部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逐渐延伸为国际间产业的轮回,处于工业化进程初中期、产品成长期的国家承担产业移入国的角色,而处于工业化进程后期、产品成熟期的国家则承担产业转出国的地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钢铁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世界钢铁工业格局的演进昭示着钢铁产业的国际转移与各国钢铁工业生命周期的兴衰。雷蒙德弗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大致描绘了各国钢铁工业生命周期的发展历程。弗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涵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阶段,产品在引入期诞生、在成长期繁荣、在成熟期触顶、在衰退期淘汰。在产业全球化潮流下,经济体内部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逐渐延伸为国际间产业的轮回,处于工业化进程初中期、产品成长期的国家承担产业移入国的角色,而处于工业化进程后期、产品成熟期的国家则承担产业转出国的地位。

        第一次产业转移浪潮: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作为新兴国家,承担了产业移入国的地位,由英国接入钢铁等制造业。其背景是,随着英国产业高度发展,国内产业成本逐渐升高,市场容量矛盾日益突出,美国凭借其英国殖民地的地位以及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成为英国的主要产业输出国。19世纪70-90年代承接英国的钢铁产业转移,美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钢铁工业生产力的爆炸性增长。

        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20世纪50年代,日本与原联邦德国承接了美国的产业移入。其背景是,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始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铸就了“日本制造”的世界性地位。

        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在20世纪70年代,亚洲“四小龙”逐渐承接了来自日本与原联邦德国的产业转移。其背景是,两次石油危机和两次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和德国将能耗高、原料需求量大、污染环境的“重、厚、长、大”的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造船和化工等重化工业以及汽车、家电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其目的是在国内发展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在1980年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凭借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扮演产业移入国角色,由美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等国家承接制造业的移入。其背景是,美国、日本、德国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将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把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承接制造业转移筑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外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打开,钢铁工业迎来迅猛发展的“黄金十年”。

        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2008年以后,世界迎来第五轮产业全球化转移浪潮,中国开始承担产业输出国的地位,印度、越南等国凭借其低制造业成本开始承接制造业的移入。其背景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整体性拐点,人口红利消失与资源禀赋约束推高钢铁成本,钢铁工业增长边际逐渐由总量发展切换至结构升级,钢铁工业即将迈入成熟期。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移出国地位正在得到确认,制造业由中国转移向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整体趋势逐渐明朗。

图:世界粗钢产量、各阶段主导国家及主导国产量占比区间均值

        边际线索: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海外转移曙光展露
        如前文所述,中国制造业产业移出国地位渐明,钢铁行业国际产业转移或已是大势所趋。而当前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动作正向我们传递边际线索。

        第一,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方面,《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产能作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手段之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立足国内优势,推动钢铁行业对外产能合作,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国家建设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带动钢铁装备对外输出。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正在向我们提供包括钢铁在内的制造业产能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思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方向,“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推进阶段。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历史”项目组发布的《“一带一路”专题研究》,“一带一路”涵盖亚非欧三大洲的64个国家,总人口44亿,占全世界的63%。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29%,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球的23.4%,经济体量颇为可观。

        第三,当前中国钢铁企业也正在为产能转移蓄势,部分钢铁企业开始在中亚、南亚等潜在的产业移入国投资建厂。2014年以来河北钢铁集团陆续进行境外投资建厂、开展并购业务,如据2014年9月河钢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中非发展基金签署《河北钢铁集团南非钢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河钢500万吨南非钢铁项目建设正式启动;2016年4月,河钢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成立河钢塞尔维亚公司。中国中冶、马钢集团与瑞士福莱姆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甘肃酒钢集团也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未来随着沿线国家落实“进口替代”政策,我国钢企将介入海外钢铁资源,和当地企业进行联合生产,实现钢铁产能的全球化布局。

        钢铁行业国际产业转移正成为疏导过剩产能的重要方向;“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不仅将通过海外基建投资、疏通贸易等方式振兴我国钢铁产品的海外需求,且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制造业产能海外转移正在悄然带动钢铁工业供需格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重大项目开工延后,房屋新开工和施工均疲软影响,我国不锈钢焊管需求量及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钢厂有所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不锈钢焊管产量也明显下降。国内不锈钢焊管供需两弱,国外购买力较强,推动不锈钢焊管出口步伐加快。国内不锈钢焊管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但大型企业较少,目前友发集团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产能扩张速度超过需求扩张速度,产能过剩现象严峻。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我国电解铝逐渐形成产能天花板,供应弹性有限。电解铝下游以建筑、交通、电力为主,受益于房地产回暖及光伏、汽车产业发展,我国电解铝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下游需求结构较为单一,以变压器为主,2020年占比在88%左右。近年来,我国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从产品结构来看,磁感取向电工钢是我国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近年来其产量不断攀升,2024年同比增长28.11%。此外,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还有部分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已高于国内粗钢,在国际供给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300系不锈钢产量占比超50%,为我国不锈钢最大细分品类。不锈钢环保、性能优势突出,应用由建筑、汽车、家电拓展至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表观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我国不锈钢行业运行呈现强供给、弱需求的特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出口持续走强。

2025年03月21日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优特钢产能扩大 我国特钢行业质变潜力广阔 市场集中度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高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刺激国内特钢产量增长及优特钢产能扩大。国内特钢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偏低,促使大型企业积极出海,特钢出口金额已远超过进口金额。但国内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导致特钢进口平均单价几乎倍于出口平均单价。整体来看,我国特钢行业具备“由弱走强”潜力。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无取向电工钢行业:高牌号产量占比提升 进口量减少但均价上涨

我国无取向电工钢行业:高牌号产量占比提升 进口量减少但均价上涨

近年来,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不断上升,同时其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目前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仍是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品种,但近几年来,其产量占比逐渐缩减;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占比则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为无取向电工钢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增量。受此驱动,新能源

2025年03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