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三元“消化”三鹿尚需时日 一季报净利仅为伊利1/3


    10月28日,三元股份发布2009年三季报。

    根据季报显示,由于第三季度业绩的“拖累”,前三季度三元股份总营业收入为18.33亿元,同比增长84.29%,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同比减少27.77%至160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253元。

    三元股份董秘王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三季报整体来说,我们还满意的,市场整合投入不可能那么快,产能并没有充分发挥。”

    营业税金同比增加365.02%

    第三季度,三元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6.99亿元,同比增长105.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69万元,同比上年同期677万元的净利润大幅减少405%;基本每股收益-0.0326元。

    第三季度,三元股份销售毛利率为20%,较之今年中期时的26.78%下降约7个百分点。

    在三元股份的三季报中,记者看到河北三元对其业绩的影响。

    三季报显示其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加365.02%,三元股份对其变动原因解释称:由于河北三元依据增值税提取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加。

    于此同时,其促销费用增加也大幅增加,三元股份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3.78亿元,大幅增长165.04%;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增长194%至1.44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三元股份第三季度业绩的巨大降幅“出乎意料”,亏损应该来自于三元股份的子公司。营销一直是三元股份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将原三鹿资产纳入麾下之后;同时,伊利、蒙牛等一线乳企经过一年时间的恢复,产销已经基本恢复到三聚氰胺事件前的水平,这给三元股份也带来了较大的销售压力。

    早在今年3月份,三元集团以6亿的价格,成功竞购因“问题奶粉”丑闻而破产的石家庄三鹿集团首批拍卖资产,也是其核心资产。

    招商证券分析师朱卫华认为,倍增的企业规模,将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三鹿以奶粉为主,三元股份以巴氏奶为主,经营模式差异较大,合得好是种互补,合不好则很容易松散垮掉,三元股份销售收入50%—60%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现在要管理三鹿的全国市场,完全不一样,三鹿的经销商为三鹿兜下退货形成的债权,此次只得到部分清偿,元气大伤,能否继续为三元来开拓渠道还是未知数。”

    “收购三鹿以后,这是第一年,也是个打基础的一年,前期肯定会投入的,我们扎实做好工作,合理的投入是正常的也是在预料之中。”王吟对此如此看法。

    一季报净利仅为伊利1/3中报业绩主要来自投资收益,三元股份接手三鹿已近9个月的时间。 记者分别对三元股份一季报、中报和刚刚公布的三季报进行比对。发现三元股份的一季报就并不靓丽。

    一季度刚刚结束,中国乳业传出捷报。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乳制品行业1至2月实现全面增长,乳制品累计产量284.83万吨,同比累计增长9.1%。龙头企业伊利率先止跌回升,液态奶销量份额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成为目前中国乳品行业中市场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伊利2008全年净利润亏损达人民币16.87亿元,成为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亏损最严重的中国乳品上市企业。不过,伊利一季度就转亏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03.59%。

    相较受损很严重的伊利一季度净利润达到了1.13亿而言,三元股份并未受到三聚氰胺打击的一季度却盈利只有3000多万,似乎有些不太及格。

    而记者查阅,三元股份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73.24%;实现营业利润35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实现净利润3673万元,同比增长138.01%。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实现的3673万元净利润中有3493万元是由参股公司北京麦当劳贡献的,其贡献率高达95%。如此之高的投资贡献,且远远偏离主营业务,这在三元股份以往的业绩公告中是没有过的。

    “我觉得几个季报没有可比性。“王吟表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元配方奶粉上市对于三元进军国产奶粉市场和提升自己的乳业争霸地位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虽然三元接手了三鹿的核心优质资产,也相应地启动了经销商网络,但实际上不等于拥有了三鹿的市场份额。”

    三元收购三鹿的事,就像是一个馅饼砸到了头上,是好事同时也是考验,借此发展全国品牌是绝佳机会,但经不住考验,就有崩盘的危险。

    在三元高调要吞下三鹿时,外界一直以“蛇吞象”来形容,但三元吞掉三鹿后,其董事长曾放言跻身全国乳业前三的行列,但现在看来路还很漫长。

    “河北三元现在一切正常,各方面工作都在积极开展。”王吟最后表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千亿市场爆发起点 我国精酿啤酒行业消费量逆势向上 Helens、胖东来等入局

千亿市场爆发起点 我国精酿啤酒行业消费量逆势向上 Helens、胖东来等入局

当前我国啤酒行业已走过增量时代,进入到了存量和缩量间波动的新时代,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产量出现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为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中国食品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啤酒行业营业收入大幅减少5.7%,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收入下滑的

2025年08月15日
公务接待新政策出台 我国白酒市场增长乏力 低度酒、光瓶酒等成行业新方向

公务接待新政策出台 我国白酒市场增长乏力 低度酒、光瓶酒等成行业新方向

2025年已过半,头部酒企普遍承压,我国白酒市场增长乏力,产量持续下降。并且,2025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让我国白酒行业需求受限短期内恐难消退。在上述因素下,酒企普遍降低目标,开启“控货潮”,优化供给缓解渠道压力。

2025年08月07日
即时零售成啤酒行业新引擎 精酿啤酒产量将增长 企业有望迎来成本下行红利

即时零售成啤酒行业新引擎 精酿啤酒产量将增长 企业有望迎来成本下行红利

近年来,国内主流公司啤酒销量基本保持平稳,2018-2024年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销量 CAGR 分别为-1.0%、+0.4%、+2.5%。啤酒销量面临传统渠道压力。过去啤酒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餐饮、夜店、聚会等,2024年国内餐饮行业低迷,闭店率激增至40%,导致啤酒即饮渠道消费减少,KTV等场所的消费降低,也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光瓶酒消费场景逐渐拓展 价格带上探 众多酒企加速入局

我国光瓶酒消费场景逐渐拓展 价格带上探 众多酒企加速入局

我国光瓶酒行业自2013年起驶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352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超1500亿元。同时其消费场景逐渐拓展,价格带已从30元以下逐渐上探至30 - 100元区间,部分高端产品突破200元,呈现明显消费升级。在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的背景下,光瓶酒凭借其高性价比优势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吸引众

2025年06月03日
我国黄酒行业冰火两重天 全国化趋势渐显 高端、年轻、国际化仍是企业发力点

我国黄酒行业冰火两重天 全国化趋势渐显 高端、年轻、国际化仍是企业发力点

2024年我国黄酒市场正所谓是冰火两重天,喜忧参半。喜的是黄酒三巨头营收迎来近五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且全国化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愁的是,黄酒三巨头的成绩正在持续分化,业绩承压仍是共性难题。与此同时,面对市场“低价低利”的困境,头部品牌双双选择提价,推动行业从“以量换利”转向“以质取胜。当前高端化、年轻化、全国化、国际化

2025年05月19日
消费积极定调 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整体上升 酒企实现控货挺价

消费积极定调 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整体上升 酒企实现控货挺价

白酒作为顺周期板块,其基本面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相关性,所以随着消费复苏及国家积极出台消费政策,白酒消费市场预期提升。回顾2024年,我国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第三年,白酒从业者仍在名品价格倒挂、动销不足、终端市场库存难以消化的牢笼中苦苦挣扎,同时进入2025年春节后,国内酒业进入淡季。因此,我国白酒企业们先后出台“控量

2025年03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