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流通标准规范的广泛运用,酒类流通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酒类经营者资质管理日益完善,市场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流通效率稳步提升,流通成本有所降低,酒类流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虽然一系列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导致整个酒类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流通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但是,借助于酒类产量稳定供应与流通渠道的拓宽,酒类流通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与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1)供给端产量充足,酒类资源丰富
2002 年-2015 年十多年间,全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指年销售额在2,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饮料酒产量从2,883.83 万千升上升至6,412.59 万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7%。虽然在2012 年后受“三公”消费的负面影响,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处在历史高位。其中,作为商务会餐、家庭聚餐等活动传统饮品的白酒的产量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2 年-2016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56%,2016 年白酒产量达到1,358.40 万千升,预计到2020 年,白酒产量将达到1,580万千升。
(2)居民收入增加及城镇化率提升推动消费需求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2013 年的18,310.80 元增加至2016 年的23,821.00 元。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消费能力也有所增强。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也从2013 年的4,126.70 元增加至2016 年的5,151.00 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
另一方面,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从1980 年的19.4%增加至2014 年的54.77%,城镇人口从1980 年的19,140 万人增加至2014 年的74,916 万人。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显示,2015 年我国城镇人口总数达到了77,116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2 个百分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社科院联合编制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3》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约3.1 亿城市居民,城镇化率将达到70%。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程度的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内容更加丰富,活动次数更加频繁,作为社交重要组成部分的酒类的消费量也不断攀升。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