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迎接机遇 谋划未来 打造国产葡萄酒的国际品牌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葡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运营管理深度分析报告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葡萄酒消费国,葡萄酒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迅速扩张,世界各大葡萄酒主产国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对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在激烈的竞争和绝佳的发展机遇面前,提升我国葡萄酒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国产葡萄酒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力推并扩大中国产区葡萄酒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打造并叫响中国产区葡萄酒的世界级品牌及中国名牌效应意义重大。


  
困难重重

 

  生产成本高,价格劣势明显。在我国,农业的优惠税收政策无法覆盖葡萄酒生产全过程,而欧盟等葡萄酒发达国家,葡萄酒被视为农副产品,能够享受农业税收的优惠政策。此外,国外的机械化程度也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2015年,我国进口散装葡萄酒总量约为1.46亿升,平均价格为0.68美元/升,而国内散装葡萄酒成本价格高达10元/升(约1.5美元/升),同时我国将逐渐对更多的葡萄酒生产国实行零关税,国际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日趋明显。

 

  原料种植管理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我国大部分中小型葡萄酒生产企业,葡萄原料主要从农民手中收取,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统一化管理、行业协会作用尚未突显,而国外在修剪施肥、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早已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相比之下葡萄原料品质、农药残留等指标更为可控。

 

  文化推广和品牌建设乏力,缺少代表性的品牌。近年来,我国葡萄酒生产企业、经营者、酒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文化推广和品牌建设乏力。在2015年年度百强葡萄酒品牌中,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作为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均已有了代表性的葡萄酒品牌,而我国无一上榜。

 

  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专业性技术人才匮乏。虽然我国葡萄酒产业已经培养和引进了大量技术人才,但技术人才的水平和培养,还没有引起部分产区及企业的足够重视。擅长土肥管理、栽培技术、酿酒工艺、高品质葡萄酒生产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匮乏。同时,我国的葡萄酒产业规范、标准还不能完全符合中国的具体实情,过分依赖国外的“标准”轨道,缺乏因地制宜、“土生土长”的指标体系创建。

 

  迎来机遇

 

  国内市场需求及消费群体不断增大。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为1.5升/年,而世界人均葡萄酒消费为4-5升/年,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葡萄酒消费者逐渐成熟,对葡萄酒的品质、文化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多样性、个性化,而本国的生产企业更加贴近、熟悉本国消费者的饮食和地域习俗,能够更好的立足于国内市场。

 

  国产葡萄酒对产区打造推介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在“十三五”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环境下,政府与企业联手,以示范区等形式抓好产区的基础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产区内涵,包括生态环境、技术基础、文化再造、人才培养、政务环境、品牌推广、产区个性化塑造等,将对我国的葡萄酒产区建设和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建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国产葡萄酒本土优势更有利占据核心市场。很多大型国产葡萄酒企业围绕酒庄、酒厂所在地区,形成一个根据地市场,以根据地市场为依托,还可以辐射周边市场。同时,通过推进酒庄与基地、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功能的融合,结合本土互联网等营销模式的推广,在市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

 

  谋划未来

 

  提高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健全葡萄酒标准体系。适时建立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制度,强化源头监管;提高国内葡萄酒“生产许可证”的准入门槛,提升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取消或严格以贴牌或委托加工方式生产葡萄酒,确保葡萄酒生产和流通安全;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保障我国葡萄酒市场规范、有序。

 

  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保障原料质量安全。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选择适宜葡萄种植品种,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模式,提升原料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体系,提升酿酒葡萄品质。

 

  加大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国内酿酒师、品酒师队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国内酿酒师队伍,使其能够从种植、管理、采收、酿制全过程把关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同时,在企业和检验检疫系统培养专业的品酒师队伍,执行葡萄酒标准中的感官分级评价,牢牢掌握对进出口葡萄酒进行品评鉴定的话语权。

 

  强化品牌和文化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在葡萄酒知名产区,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培育与旅游资源进行相结合的建设和开发,使旅游区域葡萄产业基地形成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补充。借鉴法国原产地控制命名经验,在国内知名产区建立统一的品牌联盟,推出统一的葡萄酒专用标识,共同打造推广产区品牌,树立和推广产区形象。

 

  进军国外高端市场,实现由“做酒”向“创牌”转变。在酿酒工艺和包装设计上打造代表本土文化的特色品牌,通过参加世界葡萄酒大赛、国际葡萄酒挑战赛等国际赛事,提高酒庄及品牌的关注度,同时发挥检验检疫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企业培训,帮扶知名葡萄酒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收集国际葡萄酒政策信息,积极支持企业扩大出口。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消费积极定调 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整体上升 酒企实现控货挺价

消费积极定调 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整体上升 酒企实现控货挺价

白酒作为顺周期板块,其基本面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相关性,所以随着消费复苏及国家积极出台消费政策,白酒消费市场预期提升。回顾2024年,我国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第三年,白酒从业者仍在名品价格倒挂、动销不足、终端市场库存难以消化的牢笼中苦苦挣扎,同时进入2025年春节后,国内酒业进入淡季。因此,我国白酒企业们先后出台“控量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啤酒行业:市场疲软 多家头部企业业绩下滑 目前正面临结构性机会

我国啤酒行业:市场疲软 多家头部企业业绩下滑 目前正面临结构性机会

需求端呈现出收缩趋势。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啤酒人均年消费量自2013年的峰值33升降至2023年的27升,且90后和00后对啤酒的消费占比仅占32%,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低度潮饮和预调酒。另外根据国食品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啤酒行业营业收入减少5.7%,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下滑的品类。

2025年03月26日
“一起一落”因素驱动 我国低度酒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 “轻量化”等或成发展方向

“一起一落”因素驱动 我国低度酒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 “轻量化”等或成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低度酒行业建设和市场教育工作均已完成。近年来,在年轻人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以及传统酒业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低度酒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那么我国低度酒行业品牌们该如何抓住这波市场机遇,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呢?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酱酒行业发展现状:主销价格带整体下移 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放缓

我国酱酒行业发展现状:主销价格带整体下移 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放缓

自2019年起,我国酱酒产能不断扩张,2023年同比增长7.14%;但进入2024年其产能扩张进入拐点,产能出现近6年来首次下降。同时我国酱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逐年递增,但自2022年起,其增长速度均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在价格维度,我国酱酒已形成中高端、次高端、高端和超高端四个主销价格带。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预调酒行业进入规范化、健康化发展阶段 长期看前景广阔且渠道下沉空间大

我国预调酒行业进入规范化、健康化发展阶段 长期看前景广阔且渠道下沉空间大

当前我国预调酒市场洗牌已完成,行业进入规范化、健康化发展阶段,市场重回增长轨道,2019-2023年CAGR 为 18.93%。从消费者偏好来看,消费群体主要为18-34岁的年轻人,口感、口味和酒精度数是消费者购买预调酒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市场格局来看,我国预调酒市场集中度高,市场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

2025年02月07日
新型烟草制品行业现状:欧美市场占比大且增速快 HNB集中度高于雾化电子烟

新型烟草制品行业现状:欧美市场占比大且增速快 HNB集中度高于雾化电子烟

新型烟草制品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北美、西欧和东欧地区,新型烟草制品规模占比大且增长速度快。新型烟草制品中雾化电子烟(Vape)和加热不燃烧电子烟(HNB)市场规模较大;随着消费者需求趋向多样化,以口含烟为代表的新兴产品将迅速成长。

2025年01月24日
全球威士忌行业分析:美国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产区基本雏形已形成

全球威士忌行业分析:美国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产区基本雏形已形成

威士忌可以分为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日本威士忌五大类,其中美国威士忌原料丰富,而其实施禁酒令使美国威士忌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威士忌品类认知正逐步普及,自购需求逐步涌现,我国威士忌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并且产区规模雏形不断完善,挤进全球产区前列指日可待。

2025年01月20日
控烟背景下我国烟标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 部分企业开始缩减相关业务

控烟背景下我国烟标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 部分企业开始缩减相关业务

各烟标印刷企业与各省中烟公司之间原本稳固的合作关系出现松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相关上市企业开始缩减相关业务。目前烟标行业整体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低,CR5为10.42%。烟标头部企业包括劲嘉股份、东风股份、陕西金叶、新宏泽等。

2024年12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