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进口啤酒市场首现双降

导读:进口啤酒市场首现双降。 2015年我国进口啤酒53.83万千升,同比大增59.2%。
  参考行业报告《
2016-2022年中国啤酒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15年我国进口啤酒53.83万千升,同比大增59.2%,首次超过啤酒出口量,消费升级初现端倪,精酿啤酒逐渐流行。2016年进口啤酒市场是否表现依旧这么活跃,具体来看一下2016年进口啤酒市场数据统计。

  据啤酒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了解,2015年国产啤酒产量达4715.72万千升,同比下跌5.06%,而国内啤酒产销量已连续五年处于下坡状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吸引众多国外啤酒厂商的目光。

  在持续增长的进口啤酒领域,中国进口啤酒商正在经历着剧变。因为不断涌入的参与者、新品种和新品牌,中国进口啤酒商正在陷入库存积压、亏损抛售、价格竞争、利润骤降的困境中。

  2016成为部分进口啤酒商的一个挑战
  “2016年,进口啤酒领域形势相当严峻。市场虽然有接近50%的增长,但新品牌却实现了约300%的增长。相当部分的企业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库存,部分企业还出现了爆仓的情况”,某业内人士近日告诉酒业家记者。


  进口啤酒市场首现双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进口啤酒数量近5.4万千升,同比减少20.4%,金额约为3.8亿元,同比减少10.7%。这是进口啤酒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双下滑。

  今年1~9月,中国进口啤酒约51.3万千升,同比增长19.1%;金额约为34.5亿元,同比增长21.5%。虽然9月进口啤酒的数量和金额上出现了降幅,但进口啤酒整体持续两位数的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上海部分精品超市和酒吧等进口啤酒销售终端了解到,进口啤酒有黑啤、红啤、棕啤、黄啤、白啤之分,大多来自德国、比利时、荷兰、泰国、韩国等地。

  “据我了解,目前上海就有进口啤酒超过200种以上,入局者还会持续增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上海进口啤酒馆大区总裁邹国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自2012年以来,进口啤酒连续四年大幅增长,啤酒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国进口啤酒53.8万千升,同比增加59.4%;金额约为5.8亿美元,同比增加41.3%。自2012年以来,进口啤酒连续四年大幅增长,四年累计增幅737.2%。

  “中国啤酒最大的瓶颈在于,低端啤酒销量下滑,高端市场却没有做起来,目前处于青黄不接的节点。”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整个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社会的老龄化,使得啤酒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德国啤酒在中国消费市场上一直表现出良好态势,啤酒行业数据显示,在2015年进口啤酒市场中,德国啤酒以34.9%的市场占有率领先其他国家进口啤酒品牌,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正宗的德国啤酒受《啤酒纯净法》规定限制,原料只能有水、麦芽、酵母和啤酒花。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德国啤酒的总体品质。”上海德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VolkerKrass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水以外,我们的全部原料都是来自德国进口。工厂设立在安徽铜陵,因为那里有优质的水源。”

  目前德国啤酒进口主要还是以海陆运输为主,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会使得啤酒很大程度上失去其新鲜的口感,影响啤酒品质。所以也不乏VolkerKrass这样的啤酒行业从业者,以本地新鲜酿造方式,将除了水以外的原料进口到国内,再进行生产。

  “进口啤酒的日常销售主要分布在酒吧和精品超市,也不乏一些受众定位精准的电商平台,它们主攻中国啤酒的高端市场。”BottleXO联合创始人邹政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记者观察了解到,啤酒消费不同于其他品类的酒水,消费者通常追求新鲜感,品牌忠诚度低。但该群体社交活跃,乐于分享,进口啤酒吸引了这类消费人群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曝光率,使得更大范围内的消费人群认为其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然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进口啤酒数量近5.4万千升,同比减少20.4%,金额约为3.8亿元,同比减少10.7%。这是进口啤酒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双下滑。

  啤酒行业专家方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去年大量的经销商进入进口啤酒领域,现在这些啤酒临近过期,进口商都在清理库存,这直接导致了啤酒进口量的减少。此外,造成啤酒进口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进口啤酒经历了长期增长后开始进入调整阶段。

  进口啤酒领域市场竞争激烈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行业的整体利润也开始逐渐降低,但行业和市场仍处在高速发展中,行业参与者的持续增加,以及大型企业的介入,行业的整合与规范已然起步。

  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与混战中,资本和品牌的力量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不具备资本实力、品牌运营能力和渠道优势的进口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可能性极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千亿市场爆发起点 我国精酿啤酒行业消费量逆势向上 Helens、胖东来等入局

千亿市场爆发起点 我国精酿啤酒行业消费量逆势向上 Helens、胖东来等入局

当前我国啤酒行业已走过增量时代,进入到了存量和缩量间波动的新时代,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产量出现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为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中国食品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啤酒行业营业收入大幅减少5.7%,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收入下滑的

2025年08月15日
公务接待新政策出台 我国白酒市场增长乏力 低度酒、光瓶酒等成行业新方向

公务接待新政策出台 我国白酒市场增长乏力 低度酒、光瓶酒等成行业新方向

2025年已过半,头部酒企普遍承压,我国白酒市场增长乏力,产量持续下降。并且,2025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让我国白酒行业需求受限短期内恐难消退。在上述因素下,酒企普遍降低目标,开启“控货潮”,优化供给缓解渠道压力。

2025年08月07日
即时零售成啤酒行业新引擎 精酿啤酒产量将增长 企业有望迎来成本下行红利

即时零售成啤酒行业新引擎 精酿啤酒产量将增长 企业有望迎来成本下行红利

近年来,国内主流公司啤酒销量基本保持平稳,2018-2024年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销量 CAGR 分别为-1.0%、+0.4%、+2.5%。啤酒销量面临传统渠道压力。过去啤酒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餐饮、夜店、聚会等,2024年国内餐饮行业低迷,闭店率激增至40%,导致啤酒即饮渠道消费减少,KTV等场所的消费降低,也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光瓶酒消费场景逐渐拓展 价格带上探 众多酒企加速入局

我国光瓶酒消费场景逐渐拓展 价格带上探 众多酒企加速入局

我国光瓶酒行业自2013年起驶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352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超1500亿元。同时其消费场景逐渐拓展,价格带已从30元以下逐渐上探至30 - 100元区间,部分高端产品突破200元,呈现明显消费升级。在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的背景下,光瓶酒凭借其高性价比优势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吸引众

2025年06月03日
我国黄酒行业冰火两重天 全国化趋势渐显 高端、年轻、国际化仍是企业发力点

我国黄酒行业冰火两重天 全国化趋势渐显 高端、年轻、国际化仍是企业发力点

2024年我国黄酒市场正所谓是冰火两重天,喜忧参半。喜的是黄酒三巨头营收迎来近五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且全国化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愁的是,黄酒三巨头的成绩正在持续分化,业绩承压仍是共性难题。与此同时,面对市场“低价低利”的困境,头部品牌双双选择提价,推动行业从“以量换利”转向“以质取胜。当前高端化、年轻化、全国化、国际化

2025年05月19日
消费积极定调 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整体上升 酒企实现控货挺价

消费积极定调 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整体上升 酒企实现控货挺价

白酒作为顺周期板块,其基本面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相关性,所以随着消费复苏及国家积极出台消费政策,白酒消费市场预期提升。回顾2024年,我国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第三年,白酒从业者仍在名品价格倒挂、动销不足、终端市场库存难以消化的牢笼中苦苦挣扎,同时进入2025年春节后,国内酒业进入淡季。因此,我国白酒企业们先后出台“控量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啤酒行业:市场疲软 多家头部企业业绩下滑 目前正面临结构性机会

我国啤酒行业:市场疲软 多家头部企业业绩下滑 目前正面临结构性机会

需求端呈现出收缩趋势。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啤酒人均年消费量自2013年的峰值33升降至2023年的27升,且90后和00后对啤酒的消费占比仅占32%,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低度潮饮和预调酒。另外根据国食品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啤酒行业营业收入减少5.7%,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下滑的品类。

2025年03月26日
“一起一落”因素驱动 我国低度酒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 “轻量化”等或成发展方向

“一起一落”因素驱动 我国低度酒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 “轻量化”等或成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低度酒行业建设和市场教育工作均已完成。近年来,在年轻人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以及传统酒业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低度酒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那么我国低度酒行业品牌们该如何抓住这波市场机遇,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呢?

2025年03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