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解读中国白酒行业三十年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经行政认定为驰名商标;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政府公布了第四、五、六、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便包括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遗址、四川水井坊酒坊遗址、四川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等多处白酒文物;迄今还有18家白酒企业的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成果均极大提升了白酒企业的文化内涵与品牌附加值。
参考:《中国白酒市场规模现状及未来五年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30年来,白酒行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一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产业焕发出崭新活力。在本次会议所发布的报告中,将白酒行业三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归纳为八个主要方面。
一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马勇表示,通过30年的发展,白酒行业已经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社会化科研和教育机构深度参与,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体系,白酒生产基础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都取得显著成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2004年1月,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白酒行业首次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白酒行业在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发展上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和分析;2015年1月,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成功举行,对2004年以来的10年间白酒科技工作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通过这些会议,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国白酒行业和骨干企业在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是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人才团队建设成果显著。30年来,白酒行业一如既往地抓好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为行业发展培育和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以白酒国家评委团队的发展为例,1988年,根据原国家经济委员会文件精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印发《关于进行一九八八年优质食品评选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沈怡方任组长,于桥任副组长,高月明、曹述舜、曾祖训、王贵玉为成员的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专家组,在湖南长沙市组织了全国白酒国家评委考核,由此建立和完善了我国白酒行业最具权威的感官品评专家队伍。2000年9月起,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白酒专业委员会具体承办,在贵州省贵阳市和山东省淄博市找了二次第六届白酒国家评委考评会,经考核聘任白酒国家评委107人,白酒资格评委37人。之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分别于2006年10月和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七、第八届白酒国家评委考评会,分别聘任白酒国家评委175人和161人,资格评委26人,特邀评委28人。这些国家评委长期活跃在白酒感官质量鉴评和酿酒工艺技术实践的一线,并代表着最高的行业水平,受到酒企高度重视,为30年来白酒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和风格特色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在白酒行业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30年来同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高水平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带头人和中流砥柱。
三是发挥区域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增加白酒产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30年来,各级政府和白酒行业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对白酒产品质量和风格特色的重要影响,对水质、土壤、气候,气温和生态等诸多自然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发挥自然环境和区域优势,建设白酒产业集中发展区,支撑着白酒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增长。
四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创新风格特色。白酒行业之所以在30年间长期较快发展,一个关键条件是食品安全得到基本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提高,风格特色不断创新发展。回顾过往,白酒行业尽管出现过1998年朔州毒酒案、2003年元江毒酒案等食品安全事故,但均与正规合法的白酒生产企业无关,并未引起社会公众对白酒骨干企业的质量安全质疑。30年来,白酒企业为维护安全和保障质量,不断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完善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检测能力,培养相应岗位的科技人员,承担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产品质量保障责任,而随着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白酒企业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日益提高。在此基础上,白酒企业愈加重视产品研发和风格特色创新,各种复合香型产品表现突出,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五是白酒品牌和企业无形资产培育发展取得丰硕成果。长期以来,白酒企业高度重视对品牌的打造,以此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自1996年至2014年,共有150余枚白酒及相关蒸馏酒产品注册商标,经行政认定为驰名商标;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政府公布了第四、五、六、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便包括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遗址、四川水井坊酒坊遗址、四川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等多处白酒文物;迄今还有18家白酒企业的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成果均极大提升了白酒企业的文化内涵与品牌附加值。
六是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显著提高,企业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不断改革优化。1985年之前,除部分国优名酒和少数地方骨干企业具有相应的生产规模意外,白酒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存在大量手工作坊,生产布局较为分散。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白酒生产单位达3.7万家,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达4700家。此后,在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白酒集中度不断提高,至2014年,白酒行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7310家,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有4000余家,另外还有白酒小作坊1470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63%,前50强企业占比为54%,白酒行业实现利润百强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81%,前50强企业占比为76%。
同时,白酒行业体质机制变化也经历了一个从“政府推动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白酒企业体制变革与制度创新为行业未来发展开创了有利格局,包括高盛投资、平安资本、盈信资本、弘毅资本、君联资本等PE/VC纷纷进入白酒行业,推动白酒行业管理模式与市场营销进一步走向现代化。
七是,妥善应对和化解突发性危机事件,维护行业秩序、优化发展环境。30年来,白酒行业历经多次较为严重、广泛和持久的公共危机事件,对此,白酒行业坚持自我完善,妥善应对和化解突发性危机,为维护行业秩序和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条件,其中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的,是化解新工艺白酒风波、甜蜜素事件和白酒塑化剂影响。
八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首先,白酒是从传统手工作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禅悦,能够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白酒行业在高峰期可以安排劳动就业达110万人以上,到2012年,仅统计规模以上的1400余家白酒企业,其安置从业人员已达48万人。其次,白酒是高利税行业,全部税率总计名义税率可达4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白酒行业税收保持高速增长,在2003至2012的黄金十年间,,白酒税收年均增长率达29.5%,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税金总额达525亿元。另外,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固态法白酒主要以高粱、玉米、小麦及其他杂粮为原料,新工艺白酒同样需要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优质食用酒精,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白酒产区以及我国西北、东北地区的高粱、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广泛形成了“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收购”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此外,白酒行业对其他关联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能力,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和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这其中包括机械制造、印刷、造纸、玻璃、塑料、不锈钢、化工、物流、零售和餐饮等多个产业领域。2014年,若计算批发、零售、餐饮等环节以及物流仓储等成本,白酒行业终端零售价总额可达万亿规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