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文化创意迅速发展现状及群体集聚化分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可分两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价值属性,二是经济价值属性。文化创意价值属性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所表达的人类精神活动内涵及其影响。
相关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文化创意市场运营格局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居民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以文化艺术创意与经济产业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而组建的,集知识密集和价值导向等特性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可分两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价值属性,二是经济价值属性。文化创意价值属性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所表达的人类精神活动内涵及其影响。
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定价和售卖,把无形资本转化为有形的货币价值,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为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属于创造性的产出,独特性与超越性是产品追求的重要品质,多样性与差异是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之一。创新能够带来新奇的精神享受,也能够开启新的产业链。比如贵金属文化艺术品,可能超越当下时代的审美观或者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内涵,给消费者带来新奇的艺术审美体验,创造新的需求,激发新的消费欲望,赢得市场。文化创意产品的供给创造文化需求也创造文化消费者,文化创意产品在消费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价值循环累积效应。
一、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现状分析
显示:2000 年,我国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2005-2014 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1.3%,2014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23,9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比同期 GDP 增速高 3.9%;占 GDP 的比重为 3.76%,比上年提高 0.13%。核算数据表明,文化及相关产业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行业分,2014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9,9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8.2%,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41.4%;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 2,386 亿元,增长11.2%,占 10.0%;文化服务业增加值 11,641 亿元,增长 15.9%,占 48.6%。
按活动性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 14,671 亿元,占 61.3%;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 9,269 亿元,占 38.7%。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时出现井喷态势,达到1457个,并在2014年时达到2570个园区的顶峰。2015年,园区数量稍有回落,全国正常运作的园区在2506左右。其中由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并且高于同期名义 GDP 的增长速度,2014 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2.13%,比同期名义 GDP 的增速高出 4.73%。 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了全面爆发的态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 GDP 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快速增长。2014 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2,794.3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比重提高到 13.1%,已成为北京市支柱性产业之一。2014 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增加值 2,820 亿元,同比增长 8%,占上海市 GDP 的比重为 12%左右。在独特的“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模式下,2013 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升级态势明显,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 1,357 亿元,增长 18%,占全市 GDP比重超过9%。2014年深圳市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实现1,560亿元,增长15%,占全市 GDP 比重 9.8%,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
二、文化创意产业群体集聚化分析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非常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区;以上海为龙头,包括杭州、苏州、南京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截至 2014 年底,北京市以“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已达 17.1 万户,同比增长 15.8%;注册资本 4,338.50 亿元,同比增长 39.4%。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 11,029 亿元,同比增长 9.5%;文创从业人员 109.7 万人,同比增长 2.2%。
上海市以“工厂改型+园区聚集”发展模式,建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87 个,集聚了 130 万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形成“一轴(延安路城市发展轴)、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多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空间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布局表现出空间集聚化。
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意产业是 2l 世纪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创意衍生品价值链、价值提升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土地、金融资本等硬性资本约束,其资源使用的一次性、单向性和垂直化导致其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而文化创意产业整合知识、文化、人力资本等软性资源,其反复使用、环状价值链的特征驱动其价值创造过程中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成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源泉。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的制造业国家,但也是世界上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终将面临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中国单位 GDP 的能耗是日本的 7 倍、美国的6 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出路和模式。近年来,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突破 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推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整体消费结构的升级。
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逐年增长刺激了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欲望,虽然整体收入增长水平呈放缓趋势但长期积累的市场需求以及沉淀的市场文化底蕴仍有效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依据马斯诺需求的层次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当社会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需求将占据主导地位。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人均GDP 超过 3,000 美元时,将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 GDP超过 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转向以精神消费为主导。2011 年我国人均 GDP 首次超过 5,000 美元,标志着我国消费结构已进入以精神文化消费为核心的快速调整时期。
目前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新的亮点,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以出口导向、生产制造为核心向倚重内需导向和消费服务的转型,加速了消费结构由基础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的转变。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中贵金属工艺品行业具有较强价格导向和文化消费属性,随着我国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和产业、消费结构调整升级的不断深入,贵金属工艺品整体市场需求也将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