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市场发展外在机会及威胁,职业教育并没 有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无普通教育 的文化基础优势,也无职业教育的实践操作技能,成了传统人才观指导下煮出的一锅“夹生饭”,无法就业或难以就业。
(一)外在机会分析
1.发展需求将更为旺盛
西部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任务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得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必然选择。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由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转变,必须有相应的受过专门训练和教育的人力资源提供支撑,因此,劳动力需求结构从数量型紧缺逐渐转向技能型紧缺,技能而不是体能正成为劳动力贡献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另外,西部地区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初、高中毕业生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转移和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有2/3以上人员没有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非农产业所必需的劳动技能,还有大量非农业人口尚需接受就业和再就业职业技术培训,因此,必须通过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来填充和弥补这条“素质鸿沟”,以优化就业结构,这将大大增加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2.发展环境将更为适宜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民办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更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稳定的、规范的、可预期的发展前景将激发更多的民间资源投入到职业教育活动中,民办职业教育将具有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外在威胁分析
1.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评判总体偏低
总体而言,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评判体系中处于明显偏低的位置,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大量存在。受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参加职业教育并不是一个“常规” 教育路径的选择,不认为职业教育具有社会公认的“成功”、“成才” 的表征意义,而是相反,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正是前期教育失败的结果,职业教育处于“二流教育”的地位。因此对职业教育有一种“先天” 的抵触情绪。而民办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更低,除了对职业教育的“先天”抵触之外,还增加了一份对民办教育的“后天”抵触,总认为民办教育不正规,师资不强,条件不好。
2.在日趋剧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的教育格局中,多种办学主体并存,多种教育模式并存,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在这场竞争中,民办教育处于劣势,职业教育处于劣势,民办职业教育更处于劣势。特别是随着我国普通高校的扩招,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大大挤占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同时,这种“挤占”向下延伸,不可避免地“挤占”了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民办职业教育不仅面临生源减少与质量下降,而且还面临优质师资的丧失和资金的流失。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因而还同时面临东部发达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
3.传统人才观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
传统人才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学历和文凭为标准衡量人才,以学历为导向,因此,按照学历文凭高低而非职业技能来确定人们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就成为一种趋势和带有普遍认同意义的常规选择。正是在这种重学历文凭、不重素质技能的传统人才观以及对日高考的人才选拔体制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具备强烈的“升格”和“转型” 的冲动,并在教育模式上被迫走“压缩型”的学历教育之路,大部分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雷同于普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也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 “双师型”老师极为缺乏。受此影响。职业教育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无普通教育的文化基础优势,也无职业教育的实践操作技能,成了传统人才观指导下煮出的一锅“夹生饭”,无法就业或难以就业。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职业教育市场产销调研与运营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8)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