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细分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与传统音乐的联系

        导读:细分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与传统音乐的联系,在国际演出市场,他们公司主推原生态民族民间剧目和中国古典文化剧目。把民族文化与国际接轨,吸纳我国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商业化运作,找到国外观众的文化认同点,使得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在世界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音像制品市场

        中国报告网在《中国数字音乐产业专项调研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4-2018)》中提到,在我国,音像市场是音乐文化产业的重要市场。目前,全球音像市场潜力巨大,其消费总量在380亿美元左右,但是,世界各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却极不平衡。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1%。随着数字音乐的入侵,城市消费者对音像制品的热情大不如从前,而在网络没有完全普及的乡镇村,音像制品依然是人们欣赏音乐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当下,音像制品的内容多偏向于城市消费人群,殊不知劳动人民更需要符合他们音乐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娱乐的音像制品。因此音像公司应当积极挖掘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戏曲、歌曲等),拓宽乡、镇、村市场,制造农村消费群体喜爱的音乐产品。

        2.商业演出市场

        2.1国内演出市场

        在演出中,传统音乐同样可以找到发展之路。通过对传统音乐进行一系列的二度创作与加工,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同时也为迎合受众人群的喜好做些创新,虽然这对于传统音乐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如张艺谋、王潮歌、樊跃执导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个产业运作与传统音乐音乐成功结合的案例,其创造的商业价值非同一般,每天两场,每场70分钟,场场爆满。据说每场毛利上百万,净利20万。《印象•刘三姐》采用了“四结合”的模式———政府扶持与广维集团投资管理结合;本土文艺工作者与著名艺术家的品牌效应结合;高素质专业艺术队伍与助学扶贫工作结合;开发山水景观大舞台与拉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结合。

        2.2国际演出市场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联系

        国际演出市场是推动传统音乐发展的机遇,是国际市场中的个性名片。正如2008年“北京音乐与艺术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高层论坛”中,某一国际演出公司老总谈到其公司成功经验时指出,在国际演出市场,他们公司主推原生态民族民间剧目和中国古典文化剧目。把民族文化与国际接轨,吸纳我国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商业化运作,找到国外观众的文化认同点,使得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在世界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另外,演出市场的音乐消费群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可以引导音乐商品价值的延续和派生产品再消费。吴存东、吴琼的《文化创意产业概论》一书中提到“引信”理论,即“在一定环境下经‘引爆’后释放巨大的能量,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炎黄风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推出《炎黄风情》交响组曲时,逐步开发《炎黄风情》系列的动漫、新媒体绘画、雕塑、工艺品、服饰等产品;流行音乐的粉丝们也会因为钟爱某歌手或明星而购买其代言的非音乐类商品。这种营销的手段也称为“矩阵式营销”,即一个产品为轴心,以其他产业衍生出一个矩面,即衍生产品。再如2005年香港导演徐克的《七剑下天山》,制定了严谨的产业链,如七剑游戏,销售规模达7000亿、七剑动漫,中韩动漫、七剑音乐,出口七剑原声大碟等。2006年湖南卫视的热播剧《大长今》,通过观众对《大长今》的着迷,开发者随即以此为契机,衍生相关产业,如韩国料理餐馆、药膳坊、韩式美容机构等。这一举措不但拉动了消费,同时在国外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哈韩”热潮,对传播韩国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相比从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韩语,去韩国求学,这一切都是潜在的利益。

        3.数字音乐市场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联系

        消费者会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数字市场中的音乐产品,而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吸引更多类型的消费者,尽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产品库。数字音乐市场可以效仿音乐制品市场,积极挖掘传统音乐素材。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风”正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盛行,证明这样“接地气”的创作手法不仅具有我国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而且消费者也很买账。如此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收获了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即营利与公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结合。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老年群体涌入!我国KTV行业线上与线下市场均迎挑战 出海、AI或助其破困境

中老年群体涌入!我国KTV行业线上与线下市场均迎挑战 出海、AI或助其破困境

近年来,我国KTV行业迎来至暗时刻,经营场所数量断崖式下滑,而且以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娱乐形式层出不穷,并且成为年轻人选择首选,中老年群体逐渐成为市场主要消费群体。此外,我国KTV行业面临来自线上与线下的冲击和挑战,出海、融合AI技术、跨界合作等方式有望助其突破困境。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主题乐园行业分析:接近6成品牌实现盈利 本土企业继续扩张市场

我国主题乐园行业分析:接近6成品牌实现盈利 本土企业继续扩张市场

虽然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我国本土主题乐园品牌持续走扩张之路。再者,截至2023年9月,中国主题乐园市场渗透率仅为27%,而发达市场平均水平高达68%,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尚未被完全满足。因此,外资品牌加码中国市场布局,本土品牌继续扩张之路,我国主题乐园市场将愈发激烈。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海洋主题乐园行业分析:游客人数超5千万人次 市场需求潜力仍可观

我国海洋主题乐园行业分析:游客人数超5千万人次 市场需求潜力仍可观

海洋主题乐园是以海洋为主题,集海洋生物研究与展示、海洋动物表演、环境教育、海洋科普、海洋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娱乐空间。由于海洋生物保育技术难度高、国际动物组织对采购渠道管控严格,所以我国成规模的海洋公园数量不多,2022年为82座,游客人数为5060万人次,仅占城市级主题公园的15%。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二次元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超两千亿 多家品牌相继入局

我国二次元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超两千亿 多家品牌相继入局

随着二次元行业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市场已从内容产业环节拉动转向内容产业和周边衍生产业双向拉动,并且伴随着动画、漫画、游戏等市场表现出色、线上二次元传播平台逐渐成熟与普及,推动着我国二次元行业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3年,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从189亿元增长至221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42.2%。

2024年11月21日
《黑神话:悟空》出圈后 我国文博游行业持续火热 多个增量新市场涌现

《黑神话:悟空》出圈后 我国文博游行业持续火热 多个增量新市场涌现

在2024年文博游相关产品预订用户中,45岁及以下用户出游人次占比达到86%。由此可见,文博游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出游方式。而且,由于文博游因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也成为众多家长为孩子选择的课外拓展方式之一。

2024年09月23日
推广渠道再变革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流量大战开启 IP链规模超千亿

推广渠道再变革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流量大战开启 IP链规模超千亿

近几年,网络文学依靠移动网络流量红利,可随时随地阅读的网文深受人们喜爱,再加上免费阅读平台上线,吸引较多下沉市场用户,网文用户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04.3亿元,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5.37亿人,同比增长9%。

2024年08月24日
我国文创行业分析 市场受消费者兴趣驱动 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

我国文创行业分析 市场受消费者兴趣驱动 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

文创产品销售渠道包括B站、抖快等视频平台以及线下商店。线下商店是消费人群获取文创产品的热门途径,但随着视频平台、内容平台、电商平台等成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文创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占比逐渐提升。根据数据,文创产品信息获取渠道中视频平台占比22.4%,线下商店占比21.4%。

2024年05月16日
短视频电商异军突起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规模企稳回升 但挑战仍存

短视频电商异军突起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规模企稳回升 但挑战仍存

在细分市场方面,2023年,我国图书零售各细分市场规模增减不一,其中文化教育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23%,少儿读物细分市场销售同比增长3.19%,而社会科学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下降1.08%,文学艺术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下降1.98%,科技生活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下降1.68%。

2024年05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