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高校自建特色数据库现状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矛盾,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现状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矛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及科技文化等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20年的建设,已经日趋完善,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本手段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次是市场经济的各种经济主体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依照自身的资源禀赋,独立地算计着自己的利益;三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20年前,计算机尚未普及;10年前,互联网刚刚起步;而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人,这些网民都是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潜在用户。
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现状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矛盾:
第一,对文献资源检索利用的集中性与文献资源存放的物理分散性的矛盾。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需要对所探讨领域的文献资源进行系统性和完整性检索,唯有如此,其研究所得结论才够权威和科学。因此,对文献资源能够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检索和利用,是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但是,由于文献资源的存放、保管在不同的单位,且产权归单位所有,这就造成了文献资源存放的物理分散性。这种分散性存放是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文献数量偏少且不够系统的根本原因。以广西旧地方志为例,据《广西地方史志联合目录》统计,广西旧地方志文献资源共有265种,主要分布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等10多家单位。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虽然根据自己的馆藏资源建立起“广西旧地方志全文数据库”,但由于没有得到其他单位的协同参与,致使该馆所建立的“广西旧地方志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旧地方志只有约79种,无法满足读者全面查阅广西旧地方志文献资源的要求。
第二,特色数据库建设、服务的封闭性与查阅利用的开放性、系统性的矛盾。现在,除了少数高校的特色数据库已列入CALIS的子项目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都是在封闭状态下由高校内部自行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的。
建设特色数据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的投入,特色数据库是很难建好的。封闭式建设,犹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校有多少文献资源和财力,就建多大的数据库,有什么样的建设队伍,就建什么样的数据库。这种状况必然导致特色数据库数量虽多,但每个数据库所收集的文献资源既不全面、系统,质量也良莠不齐。此外,由于受财力的限制,很多特色数据库只是书目数据库,而不是全文数据库,这也给文献资源利用带来了困难。
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基本上采用封闭式的服务模式,即仅供校园网使用,限制外网访问(卢晓凤,2012年)。如上所述,我国网民已经突破5亿人,在高校之外,有着对文献资源检索利用的庞大用户群。而目前特色数据库的这种封闭式服务,显然与社会对文献资源的广泛需求是相矛盾的。
第三,建库标准的多样性与数据库使用的便捷性和后续的可扩展性存在矛盾。一个优秀的特色数据库,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为将来的发展、升级留有足够的空间。但目前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各个学校的建库标准存在很大差异,使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大打折扣。董敏红2010年曾对河南省15所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进行了统计,发现在这些图书馆中,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建库系统,如TPI平台建库系统、天宇平台建库系统、超星数字图书平台建库系统、EISA建库系统以及自我开发的建库系统,由于各个高校图书馆建库平台不统一,造成了使用元数据标准也不统一,最后导致操作系统也很难统一。河南省的这种状况,在全国其他省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建库标准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用户检索和利用的难度,而且也给数据库将来的扩展与升级带来很大限制,增加了文献资源二次开发的困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