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数字出版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在过去看来先进的电子出版物,面临高技术含量出版物冲击,也逐步变成传统电子出版物,市场也日渐萎缩。
参考《2012-2016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研究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前景探析
1.传统电子出版物市场受到冲击
2008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颁布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中这样定义:电子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信息编辑加工、存储在固定的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并通过电子显示、播放、阅读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
在过去看来先进的电子出版物,面临高技术含量出版物冲击,也逐步变成传统电子出版物,市场也日渐萎缩。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电子出版物理念匮乏,只是单纯地把载体和技术作为既定的服务者,进行简单的载体搬家,从纸质版转化为电子版,缺乏创意,也没有“电子精神”在里面。
而决定产品未来的是产品内容上的创新和技术上驾轻就熟的嬗变,缺乏这种理念在其中,是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的。二是在传统电子产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产业链。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人们主要依赖手机和网络,其次才是光盘、电视等传统类的阅读方式来得到信息。如果电子出版物还一味地充当产业升级中的过渡品,始终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上盗版问题和资金周转等问题,电子出版物会一直以纸质出版物的附属形式而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数字时代的阅读是高效的、智能的。不能满足大众阅读需求的传统电子产物,其市场逐渐萎缩也在意料之中。
2.数字出版产业传播渠道的优势
在我国,有五大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分别为: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文学创作型、电子商务型、电信运营商型和技术服务型平台。联通、移动主推手机阅读业务,其他终端开发甚少。电信除此之外开发了IPTV、可视电话、电子阅读器等载体。实现了无缝多屏阅读,也就是多终端、多网络的全方位式数字阅读。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服务商代表在推出知识服务平台后,又相继推出了知识社区平台,赋予了知识服务走向知识社区化的新理念,首次在国内将SNS衔接在专业的数据平台之上。而龙源期刊网则探索出了一种不受时间、内容、载体限制的动态传送内容模式。这些类型的投送平台各具优势和特色。我国“十二五”期间,将会建设8—10家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兴起,内容的传送与聚合正在摸索出成熟的模式,其产业链链接的渠道更加受到重视,这对打造我国数字产业健康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3.移动数字出版业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壮大,以手机作为载体的数字出版形式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2012年,在AllianceforAuditedMedia公司主持的对北美将近210家纸媒的调查中显示,有近90%的媒体在移动领域有所动向,其表现形式大体为,聚合媒体新闻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其中63%的出版商把平板电脑视为未来出版业的重要数字化通道,22%的出版商已经开始盈利。同样在我国,各大运营商也很积极地参与到该领域中,其中以移动、联通和电信为主要的代表,原国家国新闻出版总署也和他们签订了《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且支持运营商对运营平台的合理化建设。
除此之外,还为各大运营商提供数字产品运营服务、网络技术等。使运营商在经营相关业务的同时,依法取得开展数字出版物网络传播业务的资质。
4.数字出版业横向发展前景
全媒体形态在移动终端的体现日益明显。首先,传统媒介的概念日渐模糊,更多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且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崛起,乃至在通信领域和广电领域的渗透应用,媒介的终端功能日益强大。其次,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经济潮流的导向影响,使得社会阶层更加零散化,市场的导向趋向也十分分散,所以要针对这种导向为消费者量身定制所需要的服务。
伴随着数字出版业与互联网界限逐渐模糊,媒介也突破了自身的种种技能,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渠道都有了新的发展。
更加丰富的音频视频和图文内容得以生产,不断优化的技术得以呈现,更加注重数字平台的打造,期望实现更高层面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在积极探索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优势,通过传播、采编流程的再造,向移动终端、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媒体领域前进,达到传统与新媒体之间的整合。在战略的选择和部署上,侧重于跨媒体跨区域合作联盟、产业链上下游传媒企业战略联盟。整合其经营资源,并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以期通过终端、网络、内容三大方面的融合,来共同促进我国传媒产业的建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