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中国大豆成本结构情况及变动趋势分析

  大豆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土地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即生产成本是中国大豆成本的主要部分。预计 2015 年中国大豆总成本为 9984 元/公顷,其中物质与服务成本 2980 元/公顷,劳动成本为 3323 元/公顷,土地成本为 3681 元/公顷,三类成本占比分别为 29.85%、33.28%和 36.87%,生产成本占比超过总成本的60%。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大豆市场运营现状及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2015年中国大豆成本结构
 
  美国大豆总成本变化较为稳定,2004—2015 年复合增长率为 3.37%;与此同时,中国大豆总成本迅速增长,从 2004 年的 253 元/亩迅速增加到2015 年的 666 元/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9.2%。正是由于中国大豆成本的迅速增长,在 2010 年中国大豆成本首次超过美国,并且成本差距逐渐变大。
中美大豆总成本变化情况
 
  从成本构成看,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即生产成本是中美两国大豆成本的主要部分,2015 年生产成本占中美两国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 63.1%和 66%。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投入中国显著低于美国,但二者的差距逐渐在缩小,2004 年美国物质与服务费用比中国高 71.6%,2015 年二者差距缩小为 50.4%。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大豆普遍采用机械作业的生产方式,因此机械费用投入大,而中国近些年机械化水平发展迅速,与美国的机械费用投入差距不断缩小,2004 年美国机械费用是中国的近 3 倍,而到 2014 年美国机械费用投入仅比中国高 16.5%。
中美物质与服务费用差距有缩小趋势
 
中美机械费用投入差距不断缩小
 
  人工成本是中美成本结构中差距最大的,这也主要是由于美国机械化程度较高,在大豆生产中投入的人工相对较少,且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2015 年由 7.29%降低到 4.64%;而中国在城镇化发展中,农业劳动力结构化缺失促使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从而导致中国大豆人工成本快速上升。
美国大豆人工成本变化不大
 
中国大豆人工成本快速上升
 
中国农业工资水平快速提升
 
  中国土地成本增速超过美国,2004—2015 年,中国土地成本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3.3%,而美国仅为 3.4%。2009 年以前,中国土地成本低于美国,到 2009 年中国土地成本首次超过美国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中美土地成本差异的原因主要由于两国土地制度的不同,中国土地成本中自营地折租占主体地位,而美国目前 90%左右的土地非自有,绝大多数农民都是租地种田。
中美大豆土地成本变化情况
 
中国大豆土地成本结构
 
2014年美国土地所有权情况
 
  由于大豆国际贸易市场的现货价格以 CBOT大豆期货价格为定价参考值,因此美国牢牢把握国际大豆定价的话语权,主要分析美国大豆成本对其收割期价格的支撑作用以及中国大豆总成本对收购价格的支撑作用。
  2004—2015 年间仅有两次美国大豆收割期价格跌破大豆成本,而中国仅在2014年大豆平均价格跌破总成本,主要是因为 2014 年中国取消大豆临储政策,从而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不断下跌并跌破成本线。在价格景气的 2012 年,中美大豆价格超过成本的幅度分别为 22%和36%。
  大豆成本对价格会构成底部支撑,大豆价格与成本变化方向基本一致,但在大豆价格远离成本线的年份,成本只能决定大豆价格的走势而不能决定价格变动幅度,在大豆价格逼近成本线的年份,大豆价格具有较大的反弹概率和反弹力度。
美国大豆成本与收割期价格对比
 
中国大豆总成本与平均收购价格对比
 
  自 2008 年以来,我国连续 6年在东北地区实行大豆收储政策,并且收购价格呈逐年上升态势,该政策有效支撑了国内大豆价格,国产大豆价格整体维持区间波动,临储政策使得国内大豆价格长期高于国外。随着 2014 年我国取消大豆临储政策,国产大豆价格不断下跌,但内外价差并未随之消失,这主要是因为近年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快速上涨导致我国大豆总成本居高不下,与国外转基因大豆相比,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单产低,进一步推高国内大豆成本,高成本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从而使得内外价差短期内难以消除。
国内大豆价格长期高于国外
 
收储价格有效支撑国产大豆价格
 
大豆人工成本与土地成本快速上涨
 
  2014 年国家取消大豆的临时收储政策,转向目标价格补贴,在缺少收储的调节下国产大豆直接面向市场形成流动性,大豆价格持续下跌,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但与同样取消收储政策的棉花相比,大豆内外价差收窄幅度弱于棉花,其主要原因在于国产大豆产量低成本高,同时由于进口大豆基本是转基因大豆,只能用于压榨而无法进入直接食用领域,导致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替代性减弱,因此国产大豆价格并未像棉花一样迅速靠近国际价格。
国内棉花价格迅速靠近国际价格
 
棉花内外价差迅速收窄
 
国内大豆价格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大豆内外价差收窄幅度相对较小
 
  预计大豆内外价差将逐步收敛,但短期内不会消失,主要基于:(1)随着中国土地改革的不断推进,土地流转的实施进程将不断加快。实施土地流转将提升中国农业规模化水平与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大豆种植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此外,规模化种植还可带来种子、化肥投入品等集中采购成本优势;(2)随着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与补贴发放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国产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得到加强;(3)由于中国还未放开转基因大豆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单产远低于转基因大豆,因而其种植成本更高。随着未来大豆内外价差的逐步收敛,预计内外价差稳定在10—15%的水平。
中国大豆单产远低于美国
 
  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接近 90%,是高度国际化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联动性较强。在2016 年全球大豆产需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国际大豆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国内方面,经历了大豆连续多年减产的同时需求稳步提升,产需缺口巨大,只能通过大量进口弥补,国内外市场共同走强将有望带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因此,预计 2016 年大豆现货价均价为 3600 元/吨,高点落在 4000—4200 元/吨。
国内大豆现货价与国际大豆现货价走势一致
 
  从库存角度看,中国大豆的期末库存量与国内大豆价格呈负相关关系,在大豆期末库存处于低位时期,国内大豆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当大豆库存开始回升时,大豆价格则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认为,2016年国内大豆期末库存的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豆价格的上涨形成支撑。
大豆价格与期末库存负相关
 
中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开始下降
 
  从历史上看,在 2012 年大豆出现产需缺口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始终处于高位,尽管国家多次抛储,并在 2012、2013年分别抛储 221 万吨和 305 万吨,但并未改变大豆价格处于高位的现状,虽然国储大豆投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供给,但所投放的储备大豆并未明显改善产需缺口。
国产大豆收抛储情况
 
2012年抛储并未改变大豆价格高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但深加工不足仍是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我国是全球柿子种植大国以及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占比超九成、产量占据四分之三。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球柿子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公顷(1638万亩);其中中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00.6万公顷(1509万亩),占全球比重达到92.1%。2023年全球柿子产量达到528.4万吨;其中中国柿子产量超400万吨,占比75%以上

2025年10月10日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凉味剂行业:WS系列产品取代薄荷醇趋势显著 中草香料增长速度领先

薄荷醇,也叫薄荷脑,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传统凉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烟草等行业。下游市场平稳发展下薄荷醇需求保持稳定,目前全球薄荷醇每年消耗量约 4 万吨。2021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约为 47 亿元,预计 2028年全球薄荷醇市场规模将达到 75 亿元,2021-2028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9%。

2025年10月06日
冷链发展下我国NFC果汁行业供给能力增强 市场规模强劲增长 农夫山泉稳坐龙头

冷链发展下我国NFC果汁行业供给能力增强 市场规模强劲增长 农夫山泉稳坐龙头

NFC果汁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时间比较短,所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水果原有的营养成分、新鲜水果的原汁原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和市场消费升级,NFC果汁迎来广阔增长空间。2019-2024年我国NFC果汁市场规模由30亿元增长至64亿元,CAGR达16.4%。期间2020年经历疫情冲击短暂下滑,但随后快速复苏并加速增长,我国N

2025年09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