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规模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到2014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了3649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296亿元。与此同时,一些食品细分领域的行业集中度也达到很高的比例。比如,啤酒TOP5 市场份额接近70%,乳制品TOP5市场份额超过60%,茅台、五粮液占据高端白酒市场90%以上,食用油TOP3市场份额超过60%,而其它食品农业细分领域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食品产业发展体现出越来越强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为了巩固和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整合并购成为食品龙头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以2014年为例,从1月份飞鹤乳业收购吉林艾培特开始,到12月光明食品集团收购广西凤糖结束,2014年,中国食品行业全年上演并购事件超过20起,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尽管受消费信心不足等冲击,中国食品产业资本市场依然保持极高的市场活跃度。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农副食品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目前,中国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能力还不匹配,决定了中国食品农业将进入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以肉制品产业链为例,在产业链的上游包括种源、饲料加工和生猪养殖,在产业链的中游包括屠宰加工和肉制品深加工,在产业链的下游包括了冷链物流、流通渠道和终端消费等,大致共八个环节。在产业链的上游,中国食品企业无论是种源还是种养殖,整体上基本处于一种小规模化、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管产品质量、数量还是生产经营的成本等方面,很难满足现代食品加工业对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均衡性的发展要求,而中国食品产业链中游的发展水平和加工能力,基本与国际上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客观上存在着食品加工能力的大量闲置,形成食品产业上游与产业中游衔接的巨大矛盾;从食品产业链下游来看,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也远远滞后于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另外,在现代流通渠道建设方面,除一二线城市以外,也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不单单是肉制品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制糖业、乳制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都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未来驱动中国食品产业整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作用相互叠加,共同推动食品农业进入了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
从产业链的上游来看,基于食品安全、区域产业布局和调整落后产业结构的考虑,政府将成为推动食品产业链上游整合的重要要力量。
在食品产业链的中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程度较高,在行业增速回落的情况下,食品龙头企业为巩固自身地位或是进入一个更具成长性的领域,将成为推动产业整合的主导力量。
从行业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集中度程度不是很高的调味品、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食品及功能饮料等细分行业领域,都存在较多的产业整合的发展机遇。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