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进口牛奶专供中国消费者 牺牲品质延长保质期

        导读:进口牛奶专供中国消费者 牺牲品质延长保质期。为此,记者走访了郑州售卖进口牛奶的超市,连线了身在异国的华人、留学生,采访了进口食品经销商以及食品行业专家。专家认为,理论上而言,超高温灭菌技术可以生产出保质期为一年的常温奶,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即使牛奶没有变质,营养也流失了很多。

        参考:《中国牛奶市场盈利现状深度调研与企业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进口牛奶时,首先不可单纯以价格为导向选择产品;其次,从正规渠道购买真正的进口牛奶,谨防上“假洋牛奶”的当。


  这瓶进口牛奶的保质期是12个月。专家认为,理论上而言,超高温灭菌技术可以生产出保质期为一年的常温奶,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即使牛奶没有变质,营养也流失了很多


  近日,YouTube网站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两名外国小伙在中国旅行期间,在郑州某超市购买了两瓶德国进口牛奶。令二人不解的是,这两瓶牛奶的保质期均为一年,“在欧洲,牛奶的保质期一般是4到5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可中国的进口牛奶为何保质期这么长?这样的牛奶喝下对人体是否有害?”


  为此,记者走访了郑州售卖进口牛奶的超市,连线了身在异国的华人、留学生,采访了进口食品经销商以及食品行业专家。专家认为,理论上而言,超高温灭菌技术可以生产出保质期为一年的常温奶,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即使牛奶没有变质,营养也流失了很多。


  进口牛奶也有中国“专供”?


  YouTube网站上两名外国小伙在中国遭遇一年保质期牛奶的视频不断传播,二人的困惑也逐渐升级为中国大多数消费者的困惑。他们表示,在欧洲,牛奶的保质期一般是4到5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可中国的进口牛奶为何保质期这么长?这样的牛奶喝下对人体是否有害?


  “‘双12’时在网上买了两箱新西兰进口纯牛奶,问新西兰的朋友是否可以给孩子喝,对方却说没见过这个品牌的牛奶,当时我就惊呆了!” 吴女士如所有负责任的妈妈一样,仔细看了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还将蛋白质、钙、钠、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国产牛奶特仑苏进行对比,“含量不差上下,我觉得孩子应该可以喝。但是保险起见,还是咨询了新西兰的朋友。对方称,新西兰人常喝的是需要低温冷藏的巴氏杀菌牛奶,对于保质期一年的常温牛奶,她没有见过。”


  无独有偶,德国留学生贾婷也留意到,家人给爷爷奶奶购买的进口德国牛奶品牌,自己也是闻所未闻。“我查阅了几家进口牛奶企业的相关信息发现,大部分品牌的公司和地址都在国内。而唯一在德国注册的进口牛奶品牌,其产品却没有在德国销售。”贾婷对此感到疑惑,她致电牛奶包装上的电话,客服表示,该品牌确实是在德国注册的,但产品只销往中国。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只在中国销售的进口牛奶并不少见,有人称之为“专供”牛奶,“近些年,进口食品行业鱼目混杂,进口牛奶需求量大,大家看到商机后一窝蜂挤进来。为了减少成本,不少经销商打起了小算盘,在国外注册一个洋品牌商标,再贴牌代工专做销往中国的常温牛奶,如此,成本降低了,利润也上升了。”


  进口牛奶的保质期


  为啥这么长?


  记者在郑州麦德龙超市、丹尼斯拜特精品超市看到,大部分进口牛奶的保质期是9~12个月。记者对比国产常温牛奶发现,国产牛奶市场中有保质期30天的塑料袋包装常温奶,有保质期45天的利乐袋装常温奶,保质期较长的是盒装产品,其时间也仅有进口常温奶的一半,即6个月。


  那么,进口牛奶的保质期为啥这么长?


  一位资深的进口牛奶经销商介绍:“首先,进口牛奶要经过出厂检测、出境检测和入关检测三道程序,历时2~3个月。其中,进口牛奶的海上运输时间一般为30~45天。也就是说,一瓶保质期为12个月的进口牛奶,除去3个月检测运输时间、保质期最后3个月不易销售带来的时间成本,黄金销售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所以,这都是进口牛奶不得不延长保质期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超市发现,不少临期的进口牛奶正在搞促销。“很多消费者喜爱购买临期产品,一来认为进口牛奶品质有保证,临期也无碍,二来价格实惠。”拜特精品超市进口牛奶导购员说。


  进口牛奶保质期长


  是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一年保质期的牛奶品质到底如何?


  对此,记者采访了西班牙食品学博士荷赛先生,他表示:“西班牙本国消费的原瓶原装牛奶保质期多半是4个月左右,而一些企业为了便于出口,会生产5~6个月的产品。但保质期一年的牛奶没有见过。理论上而言,超高温灭菌技术可以生产出保质期为一年的常温奶,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即使牛奶没有变质,营养也流失了很多。”


  他解释说,一般而言,牛奶从第4个月开始,其物理性质将发生变化。比如说蛋白质开始析出,油和水开始分离,牛奶的香气、风味、甜度、口感、颜色都开始下降,苦味和不愉快的气味开始上升。基本上从第4个月开始,牛奶的口感变化明显。除了微生物的威胁,牛奶中的各种酶也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表示,绝大部分进口牛奶都是超高温灭菌奶,营养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不少进口牛奶的保质期长达一年,远比国产常温奶的保质期长,这意味着当初杀菌时温度更高或时间延长。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进口牛奶时,首先不可单纯以价格为导向选择产品;其次,从正规渠道购买真正的进口牛奶,谨防上“假洋牛奶”的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