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公布三个月,据称这项新政今年12月底出台。新政中“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品牌)9种产品配方”的内容引爆乳业热议,乳企的敏感神经始终紧绷。
参考:中国乳品添加剂市场发展态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3-2017)。
《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公布三个月,据称这项新政今年12月底出台。新政中“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品牌)9种产品配方”的内容引爆乳业热议,乳企的敏感神经始终紧绷。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外界所传的“一家乳品生产厂只留3个系列”的说法只是一个讨论稿,将来有可能不会超过5个,国产与进口奶粉将实行相同的政策。除了奶粉配方注册制度外,更严格的是加大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督审查力度,淘汰一部分质量没有保证的企业,奶粉品牌将会大幅减少。
尽管还不能确定将来一家乳企的品牌数量到底是3个还是5个,但大幅压缩乳企品牌的数量,已近于板上钉钉。未来“一方多品”的奶业格局即将打破。
不过,也要看到,配方注册制下,同一企业批准注册的同一产品配方只能对应一种产品,这虽然能改变“配方雷同、价格不同”的乱象,也能堵住贴牌生产模式造成的质量“黑洞”,但若将其置于市场经济的逻辑下来审视,仍有探讨空间。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案发,国家就此掀开一场“奶粉风暴”。先是问责整改,再是发布“五不准”政策,设置一系列禁入准则,继而对婴幼儿奶粉实施药品级监管。这些监管措施,对重塑奶业秩序、提升奶粉质量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而配方注册制直接将监管触角伸向微观的奶粉生产领域,这是否有越界之嫌?
单个奶企作为一方市场主体,采用什么营养元素,生产哪种奶粉,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按理说都是可以自主决定的。即便企业在当下存在“同一配方多个品牌”的现象,长远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完善,消费者自会根据价格与质量做出合理选择。
何况,“一方一品”仅限于一家奶企内部,对竞争企业并没有影响。可以想象,在奶粉品牌大量缩减的情况下,不同企业难免出现同质化竞争,这无疑会弱化消费者的选择权。况且,被减掉的必然是那些中小奶企,大企业会否就此形成垄断,或会构成隐忧。
此外,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大型乳业集团旗下往往拥有多家子公司,这些企业获准注册配方数量该按集团算还是子公司计算?如果是后者,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注册子公司规避配方数量限制,这项规定的意图也就被绕过了。
行政部门加强对奶粉企业的监管是必须的,但是,怎样监管而不逾越权力和市场的边界,则是不得不慎重对待的问题,其背后同样关乎市场规律和乳品企业的权利。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