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中国啤酒消费市场发展动向分析,然而,2013年啤酒行业亏损企业占比高达28.3%。在我国497家啤酒生产企业中,大型企业13家全无亏损;中型企业254家,亏损企业77家,亏损面30.3%;小型企业239家,亏损企业76家,亏损面31.8%。
2013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5061.5万千升,同比增长4.6%,从销售收入看,2013年啤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14.1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啤酒产量的增幅。2013年,我国啤酒行业共实现利润125.81亿元,同比增长21.5%。绝大部分省份的啤酒利润都出现了提升,主要得益于啤酒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有所增强。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指出:然而,2013年啤酒行业亏损企业占比高达28.3%。在我国497家啤酒生产企业中,大型企业13家全无亏损;中型企业254家,亏损企业77家,亏损面30.3%;小型企业239家,亏损企业76家,亏损面31.8%。
中国啤酒业历经百余年发展,产销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7000吨到2013年产销量突破5000万KL,增长了七千多倍,铸就了连续12年稳居世界首位的辉煌成就。中国啤酒业的五大集团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合计市场份额已接近全国的80%,中国啤酒业也即将形成以五大集团为中流砥柱的产业格局。
全国还存在200多家中小啤酒企业,在规模和竞争上并不具备优势,因此易陷入亏损。在素来竞争“惨烈”的啤酒业,市场集中度无疑将会更加明显,二三线啤酒企业难有更多机会,未来或难逃被目前市场占比近八成的五大啤酒集团兼并、整合的命运。除了市场占有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五大啤酒“巨头”未来排位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未来五大巨头的竞争加剧,雪花占据规模优势,青岛啤酒的盈利能力强,百威的生产技术先进,嘉士伯也正抢占市场,燕京2~3年能否保住地位,还有待观察,五大巨头的格局或迎来变化。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啤酒产业发展现状与盈利空间研究报告(2014-2019)》显示,未来的趋势,西部,包括西南、西北,有两个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原来的基数比较低,主观因素是地域的相对封闭性,两两个因素的存在,可能会保持未来西部还会增长。二是城乡差距缩小,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体系相差1.9%,城市是提高的,农村是降低的,可以看出农村的需求是加大的,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所以农村市场不是说价格是选择啤酒的唯一因素,包括对品牌、品质、服务、口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左右农村消费者的世界。但是整个中国啤酒市场的容量,或者说这个市场容量,已经是趋于饱和的,所以增长的空间也不会太大。在饱和的前提下,将来啤酒的消费市场会迎来多元化的消费升级阶段。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