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含乳饮料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内容提示:饮料企业普遍面临着高成本、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形势,在乳酸饮料这一品类上,只有把“乳”的成分重点突出、夸大,才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议价能力。

       连日来,我国含乳饮料市场风波不断。

       自11月28日被曝的可口可乐 “中毒门”余波犹在,与事发产品可口可乐含乳饮料美汁源果粒奶优属同一品类的国内另一食品巨头——娃哈哈旗下的“营养快线”又被批添加剂过多,另外“小洋人”、“旺旺”等含乳饮料也被指营养价值少添加剂多……一时间,含乳饮料被戴上“过度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帽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

        据记者了解,含乳饮料只是“含乳”而并非“乳品”,二者不能画等号。国内一些普通消费者并不知二者的区别,往往将它们混淆。

       乳企利润增长点

        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含乳饮料开始起步,含乳饮料以其独特的风味、独特的特点从软饮料行业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各大食品企业二三十年的精心培育,现已发展成我国饮料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细分品类。

       近几年来,“营养快线”、“小洋人”、“旺旺”等品牌在含乳饮料市场攻城拔寨之时,国内乳业巨头蒙牛、伊利、光明等早已将目光投向这块巨大的蛋糕,积极开发含乳饮料投身其中:蒙牛推出的“真果粒”、伊利“果立享”、 光明“Hi优果粒”……一时间,含乳饮料江湖,竞争近乎惨烈。

       就在国内饮料企业杀得风生水起之时,外资品牌也将触角伸向含乳饮料市场,急切希望分得一杯羹。

       2009年10月,可口可乐在上海发布其首款水果牛奶饮料——美汁源果粒奶优。美汁源果粒奶优的上市标志着可口可乐正式进军含乳饮料品类。

       丰厚的利润成为支持含乳饮料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据悉,营养快线一箱5元的高毛利,成为娃哈哈刺激经销商销售积极性的明星产品。一个单品2009年就为娃哈哈贡献近100亿元的收入,占其整体销售收入的将近20%。

       公开资料显示,含乳饮品,特别是乳酸饮料是乳制品企业的重要产品种类,有的企业占其营销额的30%,甚至更高,已成为乳制品企业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乳品还是饮料

       不过添加剂过多成为含乳饮料发展的一颗“定时炸弹”。

       其实,面对含乳饮料的添加剂过量问题,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情。在购买含乳饮料时,消费者考虑得更多是品牌或口味,真正对含乳饮料产品本身的营养价值知之甚少。

       12月6日,在北京南三环一家家乐福超市,记者看到消费者王女士小推车里装着一些乳制品和含乳饮料像营业养快线、味全。

       记者问王女士乳品和含乳饮料有何区别时,王女士显得很是纳闷:“这些不都是牛奶吗?”她补充说,她的孩子最喜欢喝含乳的饮料了。

        针对“营养快线”等含乳饮料被批添加剂过多等问题,之前有食品专家就表示,娃哈哈营养快线中包含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斯巴甜、乳化硅油等10多种食品添加剂,虽然属于国家规定的添加剂范围,但是没有标明各种添加剂的含量,无法判定是否超标。

       专家同时提醒,如果添加剂日均摄入总量过大,也有可能会因为叠加效应危害人体健康。记者在可口可乐果粒奶优产品配料表发现:食品添加剂多达7种。

       专家指出,国家允许在饮料中添加一定添加剂。有些添加剂是氨基酸或者植物,有些则是合成的化学品。但合成的添加剂都是要经过安全风险评估的,会确定其在饮料中最大的使用剂量。

       不过目前很多企业并未将添加剂的剂量一一标明。有些产品虽然加入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添加剂,但是一些企业考虑到降低成本,其会使用更低廉的添加剂代替原有的成分。

       据悉,含乳饮料并非奶类,虽然其中含有必备的牛奶成分,但更多是水。含乳饮料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只相当于鲜牛奶的1/3左右。 消费者如果长期将含乳饮料当奶给孩子喝,势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含乳饮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乳成分少,其蛋白质含量多在0.7%—1.3%之间,大部分只有0.8%,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含糖分较高,这很迎合孩子们的口味。

       至于企业为什么打着乳品的幌子卖饮料,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饮料企业普遍面临着高成本、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形势,在乳酸饮料这一品类上,只有把“乳”的成分重点突出、夸大,才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议价能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辣椒碱行业市场分析:技术驱动与供需格局下的高增长赛道

我国辣椒碱行业市场分析:技术驱动与供需格局下的高增长赛道

辣椒碱作为辣椒中关键的活性成分,已从传统的食品调味料跃升为医药、日化及特种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本报告从清晰的产业链入手,深入剖析了上游原料的波动性、中游以超临界CO₂萃取为代表的技术革新,以及下游多元应用的强劲拉动。在全球市场面临巨大供需缺口的背景下,以及在“辣味潮流”、健康需求、技术升级与政策支持四重动力的驱动下

2025年11月24日
“减糖”政策和下游需求爆发 我国甜菊糖苷行业快速发展 头部企业效应显著

“减糖”政策和下游需求爆发 我国甜菊糖苷行业快速发展 头部企业效应显著

与市场上主流化学合成的高倍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相比,甜菊糖苷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而甜菊糖源于天然植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其长期食用的安全性已被原产地居民实践所验证。

2025年11月24日
我国甘油二酯油行业:从“健康概念”到“国家战略” 老年控脂刚需撬动千亿市场

我国甘油二酯油行业:从“健康概念”到“国家战略” 老年控脂刚需撬动千亿市场

近年在健康消费升级与国家对国民健康日益重视的背景下,甘油二酯油已从“市场概念”升级为“国家健康战略支撑点”——中国营养学会、国家卫健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权威机构联动发声,从营养科学与产业发展维度为其健康价值与战略地位定调。

2025年11月20日
即食滋补品行业:即食阿胶、鲜炖燕窝市场较成熟 同质化与原料瓶颈下企业如何破局?

即食滋补品行业:即食阿胶、鲜炖燕窝市场较成熟 同质化与原料瓶颈下企业如何破局?

即食滋补品市场竞争激烈,伴随着显著挑战。一方面,同质化内卷加剧,即食滋补品市场已进入红海,阿胶糕、枸杞原浆、人参液等品类高度同质化,品牌方为争夺存量市场,被迫陷入“重营销、轻研发”的竞赛。另一方面,原料瓶颈持续,产业链上游(如驴皮、高品质燕窝、野生花胶)的供应依然刚性且稀缺,原料的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持续威胁中游品牌方的

2025年11月20日
低温酸奶行业健康升级与性价比并行 全国龙头主导、区域品牌深耕双轨格局形成

低温酸奶行业健康升级与性价比并行 全国龙头主导、区域品牌深耕双轨格局形成

长期以来,低温酸奶受制于冷链物流等客观条件,往往以线下为主要消费场景,大卖场、大超市成为低温酸奶主要销售渠道。而近年来随着电商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及冷链物流设施的加速完善,低温酸奶线上销售额暴涨,复合增速远超整体乳制品和其他细分领域。根据数据,淘系电商平台近三年1-5月整体乳制品销售额复合增速为6.29%,而低温酸奶近三年

2025年11月19日
低温鲜奶行业:乳业复苏新引擎 群雄逐鹿下企业如何抢占先机?

低温鲜奶行业:乳业复苏新引擎 群雄逐鹿下企业如何抢占先机?

在乳业普遍下行的情况下,低温鲜奶市场逆势增长,成为推动乳业持续复苏的重要力量。我国低温鲜奶销售额增速表现好于常温纯奶等其他乳制品品类,2025年Q2我国低温鲜奶销售额增速甚至高达19.38%,渗透率持续提升下品类需求韧性较强。

2025年11月18日
芝麻油行业新变局:迎消费升级和出海浪潮 市场呈现“多强、长尾”分布状态

芝麻油行业新变局:迎消费升级和出海浪潮 市场呈现“多强、长尾”分布状态

芝麻油作为一种健康、美味的调味品,长期在中国食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2016-2023年我国芝麻油需求量由28.9万吨增长至36.33万吨,预计2024年我国芝麻油需求量将达38.48万吨。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果胶行业仍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低糖、低热量饮食趋势将打开低酯果胶成长空间

我国果胶行业仍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低糖、低热量饮食趋势将打开低酯果胶成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柑橘种植大国,2024年总产量达6791.49万吨,为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柑桔类水果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果皮废料,使得果胶提取具有显著的资源循环利用优势。

2025年11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