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内容提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5年间我国食品工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食品色、香、味、形,调整营养结构,改进加工条件,提高食品的质量和档次,防止腐败变质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经历了经济危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逆境中高速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09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9678亿元,比2005年的20473亿元增长了143%,年均递增约25%,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食品工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40900亿元,年均增长15%”的目标。“十一五”收官之年2010,我国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6.31万亿元,较2009年增幅达27.5%,占同口径全国工业比重8.9%。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保持稳步增长,取得长足进步。

       2006年食品添剂行业结构发展变化年

       2006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餐饮业的产值也接近1万亿元。在这两个与食品添加剂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工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食品添加剂工业的销售额相比2004年的335亿元增长了37%,达到460亿元;主要产品的产量也有2004的330万吨增长到443万吨。并且,2006年行业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出口额由2004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5亿美元。

       除此之外,2006年食品添加剂行业最为重要的是行业结构发生了很多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由民营、股份制、合资、外资等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替代以国营、集体共有经济为主的所有制形式;

        2.区域结构的变化——由行业企业集中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局面,改变为结合中西部地区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3.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通优化组合、并购和技改、基建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行业骨干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改善了企业规模作坊式多、乱、小的问题。

        4.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的变化——2004-2006年间,新增了17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了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

       2007年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07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二年。在这年食品工业依然保持了蓬勃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餐饮业也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这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7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比2006年增长了18%,主要产品产量也增至5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至15%。在出口方面,创汇超过27亿美元。

       并且,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异VC和异VC钠、谷氨酸钠、柠檬酸、乙基麦芽酚、赖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E、黄原胶、天然、木糖醇等产品依然具备着较强的竞争力。

       2008-2009年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先抑后扬

       2008-2009年对于整个食品工业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两年。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给我国食品安全造成沉重打击,奶粉行业信誉与发展都受到重大影响。而食品添加行业也因为人们错把化学添加剂“三聚氰胺”归类其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误解和排斥。

       此外,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初的时候,经济形势不明朗,产品出口明显下滑,行业企业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同比不容乐观。但是,在政府积极的财政和拉动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据统计,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9万亿,提前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作为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尽管2008年末和2009年初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率较缓(约为8%),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增速明显加快,全行业的整体经济情况呈先抑后扬的态势。后半年全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均比上半年增长幅度要大。2009年全行业主要品种产量达到671.5万吨,同比增长14.6%,销售额达到669亿元,同比增长约15%。出口创汇30亿美元。行业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地满足了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5年间我国食品工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食品色、香、味、形,调整营养结构,改进加工条件,提高食品的质量和档次,防止腐败变质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支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减糖、控糖已成为一种全民饮食风尚,并构成了无糖饮料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2.6亿元上升至570.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3.2%。而这一消费趋势的推动力来自多个方面:年轻群体为身材管理

2025年11月03日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无糖茶销售额暴涨,成无糖饮料热门品类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1-9月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增速维持在20%以上,其中1月、2月分别暴增110%、121%。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占无糖饮料总销售额的比重已达40%,与无糖碳酸饮料的占比差距快速缩小。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稀奶油是各类烘焙食品、甜品、饮料的重要原料,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转变,我国稀奶油需求释放。2019-2023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由63.19万吨增长至69.89万吨,预计2024、2025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达73.04万吨、76.67万吨,同比增长4.5%、5.0%。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