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我国蔬菜供需均衡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2002年之前,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是导致蔬菜增产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制约蔬菜供给均衡最重要的因素。与1990年相比,2002年蔬菜产量增长了3.72倍,其中播种面积增长了1.74倍,蔬菜单产水平增长约0.72倍。
目前我国蔬菜供需状况在总量上已经表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但蔬菜供给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短缺的风险依然很大。今后,影响蔬菜供需均衡的因素仍然很多,主要包括:蔬菜生产的土地资源约束、科技进步及其推广深度、生产收益性水平、蔬菜产业流通体系等。蔬菜流通过程中各流通主体的行为也制约了蔬菜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1.影响蔬菜供给的主要因素
(1)土地资源约束
2002年之前,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是导致蔬菜增产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制约蔬菜供给均衡最重要的因素。与1990年相比,2002年蔬菜产量增长了3.72倍,其中播种面积增长了1.74倍,蔬菜单产水平增长约0.72倍。但是,2002~2011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9000千公顷左右,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1%(见表4)。
不过,种植面积的稳定并不能说明蔬菜供给均衡不存在土地资源约束。第一,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压力下,是否能够保持现在的播种规模,前景令人堪忧;第二,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如果科学技术特别是蔬菜栽培技术不能有效改进,即使保持现有播种规模不变,蔬菜供给的数量均衡能否实现依然不得而知;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高要求,可能会使部分农业生产者由注重产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势必将增加对土地的需求。
(2)科技进步及其推广深度影响蔬菜供给的程度将逐渐加大
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进步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农业经济领域,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影响蔬菜供给均衡的程度势必呈现出逐渐加大的趋势。以蔬菜生产为例,2002年以前,影响蔬菜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一直是播种面积的变化;而2002年之后,蔬菜产量增长主要表现为单产水平的提高,其主要的动力逐渐转向科学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且,随着人们日益重视蔬菜的品质,科学技术在实现蔬菜供需均衡中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
因此,今后优化蔬菜供需均衡的举措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在实现蔬菜产量突破的同时,把提高蔬菜品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中,尤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新品种培育技术、种植方法改良技术以及自然环境适应技术等。
(3)蔬菜的生产收益水平
毋庸置疑,农业生产者选择农作物品种的决策受到本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除此之外,各农产品成本纯收益率的高低也制约着农业生产者的产品决策,进而影响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导致蔬菜供需均衡的变化。以2000年为例,蔬菜的成本纯收益率高达90.98%,而其他农作物的成本纯收益率水平则相对较低,其中粮食作物(平均)为19.48%、花生为39.89%、棉花50.63%、苹果34.83%。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成本纯收益率显著的差异才导致了蔬菜产业长期以来的持续增产。因此,保持平稳的蔬菜价格水平,从而维持农业生产者稳定的利润空间,对于蔬菜供需均衡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影响蔬菜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因素
收入高低是影响蔬菜消费的规模和结构。在表5中,从横向看,收入越高,每人每年消费蔬菜的数量也就越多,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从纵向看,同一收入水平居民消费蔬菜的数量基本都处于下降趋势并开始趋于稳定。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收入影响蔬菜消费的边际效应将逐渐降低。
(2)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体系
蔬菜供需均衡的实现是蔬菜生产和蔬菜流通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1993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便十分注重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并举的策略。近20年来,我国蔬菜流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致蔬菜产品滞运、挤压、霉烂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而农业生产者利益也受到损失。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模式。这是传统的流通模式,也是现今最普遍的蔬菜流通模式。但是,通过这种模式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蔬菜流通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农民个体直接以小交易量与市场相连,交易成本较大而且话语权有限;另一方面,该物流链条下,流通主体最多,信息不完全的可能性增加,很难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二是农民—蔬菜加工企业—市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销售订单,控制着蔬菜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起着核心的作用。而且,这种形式在现实中并不常见。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蔬菜加工企业)模式。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蔬菜流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通过个体之间横向的联合,一方面增强了与市场的议价能力,扩大了蔬菜生产者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合作社创始人一般都是当地蔬菜种植能人,能够为入社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合作社倡导下的农超对接项目如火如荼,为蔬菜产业市场流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