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我国蔬菜供需均衡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导读:2013年我国蔬菜供需均衡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2002年之前,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是导致蔬菜增产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制约蔬菜供给均衡最重要的因素。与1990年相比,2002年蔬菜产量增长了3.72倍,其中播种面积增长了1.74倍,蔬菜单产水平增长约0.72倍。

  目前我国蔬菜供需状况在总量上已经表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但蔬菜供给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短缺的风险依然很大。今后,影响蔬菜供需均衡的因素仍然很多,主要包括:蔬菜生产的土地资源约束、科技进步及其推广深度、生产收益性水平、蔬菜产业流通体系等。蔬菜流通过程中各流通主体的行为也制约了蔬菜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1.影响蔬菜供给的主要因素

  (1)土地资源约束

  2002年之前,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是导致蔬菜增产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制约蔬菜供给均衡最重要的因素。与1990年相比,2002年蔬菜产量增长了3.72倍,其中播种面积增长了1.74倍,蔬菜单产水平增长约0.72倍。但是,2002~2011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9000千公顷左右,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1%(见表4)。

  不过,种植面积的稳定并不能说明蔬菜供给均衡不存在土地资源约束。第一,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压力下,是否能够保持现在的播种规模,前景令人堪忧;第二,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如果科学技术特别是蔬菜栽培技术不能有效改进,即使保持现有播种规模不变,蔬菜供给的数量均衡能否实现依然不得而知;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高要求,可能会使部分农业生产者由注重产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势必将增加对土地的需求。

  (2)科技进步及其推广深度影响蔬菜供给的程度将逐渐加大

  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进步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农业经济领域,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影响蔬菜供给均衡的程度势必呈现出逐渐加大的趋势。以蔬菜生产为例,2002年以前,影响蔬菜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一直是播种面积的变化;而2002年之后,蔬菜产量增长主要表现为单产水平的提高,其主要的动力逐渐转向科学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且,随着人们日益重视蔬菜的品质,科学技术在实现蔬菜供需均衡中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

  因此,今后优化蔬菜供需均衡的举措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在实现蔬菜产量突破的同时,把提高蔬菜品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中,尤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新品种培育技术、种植方法改良技术以及自然环境适应技术等。

  (3)蔬菜的生产收益水平

  毋庸置疑,农业生产者选择农作物品种的决策受到本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除此之外,各农产品成本纯收益率的高低也制约着农业生产者的产品决策,进而影响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导致蔬菜供需均衡的变化。以2000年为例,蔬菜的成本纯收益率高达90.98%,而其他农作物的成本纯收益率水平则相对较低,其中粮食作物(平均)为19.48%、花生为39.89%、棉花50.63%、苹果34.83%。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成本纯收益率显著的差异才导致了蔬菜产业长期以来的持续增产。因此,保持平稳的蔬菜价格水平,从而维持农业生产者稳定的利润空间,对于蔬菜供需均衡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影响蔬菜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因素

  收入高低是影响蔬菜消费的规模和结构。在表5中,从横向看,收入越高,每人每年消费蔬菜的数量也就越多,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从纵向看,同一收入水平居民消费蔬菜的数量基本都处于下降趋势并开始趋于稳定。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收入影响蔬菜消费的边际效应将逐渐降低。

  (2)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体系

  蔬菜供需均衡的实现是蔬菜生产和蔬菜流通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1993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便十分注重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并举的策略。近20年来,我国蔬菜流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致蔬菜产品滞运、挤压、霉烂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而农业生产者利益也受到损失。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模式。这是传统的流通模式,也是现今最普遍的蔬菜流通模式。但是,通过这种模式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蔬菜流通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农民个体直接以小交易量与市场相连,交易成本较大而且话语权有限;另一方面,该物流链条下,流通主体最多,信息不完全的可能性增加,很难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二是农民—蔬菜加工企业—市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销售订单,控制着蔬菜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起着核心的作用。而且,这种形式在现实中并不常见。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蔬菜加工企业)模式。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蔬菜流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通过个体之间横向的联合,一方面增强了与市场的议价能力,扩大了蔬菜生产者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合作社创始人一般都是当地蔬菜种植能人,能够为入社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合作社倡导下的农超对接项目如火如荼,为蔬菜产业市场流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软饮料行业:无糖化理念渗透 电商渠道崛起释放消费潜力 市场将不断向头部倾斜

软饮料行业:无糖化理念渗透 电商渠道崛起释放消费潜力 市场将不断向头部倾斜

我国软饮料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快速,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软饮料作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具有高度稳定性,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较低,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5年04月23日
全球膳食纤维产能利用率持续上行 中国市场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快 发展潜力大

全球膳食纤维产能利用率持续上行 中国市场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快 发展潜力大

随着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膳食纤维行业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营养健康类政策陆续发布,一方面要求居民形成科学膳食习惯,另一方面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功能性膳食纤维等健康食品。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膳食纤维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国内产销两旺,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黄金时期,未来市场规模增速将快于全球。

2025年04月18日
新国标正式实施!我国成人奶粉行业扩容确定性较高 头部乳企拉快布局进度

新国标正式实施!我国成人奶粉行业扩容确定性较高 头部乳企拉快布局进度

由于婴配粉市场受新生儿数量影响正在萎缩,成人奶粉作为竞争格局尚未明晰的潜力赛道增量空间更可期待;同时,在国内老龄化背景下,成人奶粉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行业扩容确定性较高,尤其是中老年市场潜力较大。此外,2025年2月8日起,成人奶粉新国标正式实施,驱动乳企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创新”,通过配方升级、精准细分和品质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737亿 卫龙稳坐龙头地位

我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737亿 卫龙稳坐龙头地位

休闲食品俗称“零食”,在正餐以外的时间里或休闲时间食用的包装食品。其种类丰富且消费人群广泛,拥有巨大的市场体量。目前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于“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市场持续扩容。根据2024年天猫零食节消费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年,我国零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元大关。而这也将给辣味休闲食品带来广阔的发展机会。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卤制品消费增速放缓 行业规模增长受困 头部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差异化发展

我国卤制品消费增速放缓 行业规模增长受困 头部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差异化发展

如今,卤味生意是越来越难做!2024年,“卤味卖不动”等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而随着头部上市企业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2024年业绩的出炉,似乎更加佐证了这一说法。同时面临经营持续承压,2024年头部卤味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差异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当下,卤味赛道作为消费行业的重要分支,正处于“存量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魔芋行业:高产量、低成本下极具发展潜力 深加工市场提升空间广阔

我国魔芋行业:高产量、低成本下极具发展潜力 深加工市场提升空间广阔

在我国,不仅魔芋的应用开发很多样,种植历史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目前广泛分布于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省份。魔芋在全世界大约有 130 种,而我国就有 30 多种,由于部分品种毒性较强,所以目前我国主要栽培三大类品种,即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量价齐升黄金发展期 质价比时代供应链将成重要竞争力

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量价齐升黄金发展期 质价比时代供应链将成重要竞争力

目前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于“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市场持续扩容。根据2024年天猫零食节消费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年,我国零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元大关。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中式糕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健康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我国中式糕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健康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特色食品,中式糕点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在特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消费需求更是高涨,传统中式糕点行业逐渐崛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中式糕点行业市场规模达436.6亿元。

2025年04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