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我国蔬菜供需均衡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导读:2013年我国蔬菜供需均衡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2002年之前,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是导致蔬菜增产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制约蔬菜供给均衡最重要的因素。与1990年相比,2002年蔬菜产量增长了3.72倍,其中播种面积增长了1.74倍,蔬菜单产水平增长约0.72倍。

  目前我国蔬菜供需状况在总量上已经表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但蔬菜供给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短缺的风险依然很大。今后,影响蔬菜供需均衡的因素仍然很多,主要包括:蔬菜生产的土地资源约束、科技进步及其推广深度、生产收益性水平、蔬菜产业流通体系等。蔬菜流通过程中各流通主体的行为也制约了蔬菜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1.影响蔬菜供给的主要因素

  (1)土地资源约束

  2002年之前,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是导致蔬菜增产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制约蔬菜供给均衡最重要的因素。与1990年相比,2002年蔬菜产量增长了3.72倍,其中播种面积增长了1.74倍,蔬菜单产水平增长约0.72倍。但是,2002~2011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9000千公顷左右,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1%(见表4)。

  不过,种植面积的稳定并不能说明蔬菜供给均衡不存在土地资源约束。第一,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压力下,是否能够保持现在的播种规模,前景令人堪忧;第二,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如果科学技术特别是蔬菜栽培技术不能有效改进,即使保持现有播种规模不变,蔬菜供给的数量均衡能否实现依然不得而知;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高要求,可能会使部分农业生产者由注重产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势必将增加对土地的需求。

  (2)科技进步及其推广深度影响蔬菜供给的程度将逐渐加大

  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进步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农业经济领域,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影响蔬菜供给均衡的程度势必呈现出逐渐加大的趋势。以蔬菜生产为例,2002年以前,影响蔬菜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一直是播种面积的变化;而2002年之后,蔬菜产量增长主要表现为单产水平的提高,其主要的动力逐渐转向科学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且,随着人们日益重视蔬菜的品质,科学技术在实现蔬菜供需均衡中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

  因此,今后优化蔬菜供需均衡的举措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在实现蔬菜产量突破的同时,把提高蔬菜品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中,尤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新品种培育技术、种植方法改良技术以及自然环境适应技术等。

  (3)蔬菜的生产收益水平

  毋庸置疑,农业生产者选择农作物品种的决策受到本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除此之外,各农产品成本纯收益率的高低也制约着农业生产者的产品决策,进而影响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导致蔬菜供需均衡的变化。以2000年为例,蔬菜的成本纯收益率高达90.98%,而其他农作物的成本纯收益率水平则相对较低,其中粮食作物(平均)为19.48%、花生为39.89%、棉花50.63%、苹果34.83%。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成本纯收益率显著的差异才导致了蔬菜产业长期以来的持续增产。因此,保持平稳的蔬菜价格水平,从而维持农业生产者稳定的利润空间,对于蔬菜供需均衡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影响蔬菜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因素

  收入高低是影响蔬菜消费的规模和结构。在表5中,从横向看,收入越高,每人每年消费蔬菜的数量也就越多,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从纵向看,同一收入水平居民消费蔬菜的数量基本都处于下降趋势并开始趋于稳定。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收入影响蔬菜消费的边际效应将逐渐降低。

  (2)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体系

  蔬菜供需均衡的实现是蔬菜生产和蔬菜流通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1993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便十分注重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并举的策略。近20年来,我国蔬菜流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致蔬菜产品滞运、挤压、霉烂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而农业生产者利益也受到损失。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模式。这是传统的流通模式,也是现今最普遍的蔬菜流通模式。但是,通过这种模式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蔬菜流通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农民个体直接以小交易量与市场相连,交易成本较大而且话语权有限;另一方面,该物流链条下,流通主体最多,信息不完全的可能性增加,很难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二是农民—蔬菜加工企业—市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销售订单,控制着蔬菜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起着核心的作用。而且,这种形式在现实中并不常见。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蔬菜加工企业)模式。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蔬菜流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通过个体之间横向的联合,一方面增强了与市场的议价能力,扩大了蔬菜生产者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合作社创始人一般都是当地蔬菜种植能人,能够为入社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合作社倡导下的农超对接项目如火如荼,为蔬菜产业市场流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炼乳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单位成本处于低位 下游烘焙、咖啡等市场助力发展

我国炼乳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单位成本处于低位 下游烘焙、咖啡等市场助力发展

从下游来看,目前炼乳的应用主要集中在B端市场,奶茶、咖啡、烘焙、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炼乳的需求增长。此外当前在我国炼乳市场上,雀巢、菲仕兰等国际企业仍占据这有利地位。而国产企业虽然数量较多,全国性、地方性品牌均有布局,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2024年12月20日
消费潜力释放将为我国纯牛奶行业提供广阔空间 牧场建设加速致使原奶价格下行

消费潜力释放将为我国纯牛奶行业提供广阔空间 牧场建设加速致使原奶价格下行

原奶作为纯牛奶加工企业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其价格和原材料成本波动关联度高。当前上游规模牧场建设加速,大型牧场纷纷加大投入。由于原奶产量大幅增加,2024年,国内原奶价格整体处于下行阶段。到2024年10月31日,我国生鲜乳平均价格3.13元/千克,较2023年12月下降了0.53元/千克。

2024年12月19日
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转型调整阶段 人均消费量提升空间大 贸易逆差额缩小

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转型调整阶段 人均消费量提升空间大 贸易逆差额缩小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进口规模始终大于出口规模,对外贸易常年呈现贸易逆差格局,进口替代空间大。不过,自2022年起,我国乳制品进口规模和贸易逆差总额呈现缩小态势,对外依赖度下降。2023年进口总量、进口总额和贸易逆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9.96%、12.63%和13.32%。

2024年12月17日
我国休闲食品行业人均消费规模提升空间大 市场整体分散 部分品类出现龙头企业

我国休闲食品行业人均消费规模提升空间大 市场整体分散 部分品类出现龙头企业

截至2023年,中国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量、消费额分别为7kg、334元,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休闲食品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市场以风味零食为主,占比超过50%。我国休闲食品整体市场较分散。根据数据,我国休闲食品CR10仅为22%,而日本接近40%,美国已超50%,韩国达70%。

2024年12月17日
我国橄榄油行业需求空间广阔 国产品质优势逐渐显现 市场价格降温有望拉动消费

我国橄榄油行业需求空间广阔 国产品质优势逐渐显现 市场价格降温有望拉动消费

近年健康消费刚需给橄榄油市场带来了发展新潜力。目前我国已成功构建橄榄油规模化种植体系,国产品质优势逐渐显现,进口依赖度出现明显下降。此外在价格方面,得益于供应量的增加,全球橄榄油价格出现降温,预计将利好消费市场。

2024年12月17日
拎稳“油瓶子” 我国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潜力大 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成行业一大难点

拎稳“油瓶子” 我国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潜力大 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成行业一大难点

随着木本油料产业链的完整性,为行业供给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木本油料供给市场主要有核桃、油茶籽、油橄榄、油用牡丹等。其中核桃和油茶籽是我国木本油料产量最大的细分种类,产量占比分别为53.4%和39%,油橄榄和油用牡丹产量相对较小,占比分别为0.7%和0.6%。

2024年12月17日
市场逐渐放开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规模将快速扩张 产能主要集中于日韩等国家

市场逐渐放开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规模将快速扩张 产能主要集中于日韩等国家

阿洛酮糖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国产能尚处于建设过程中。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国内阿洛酮糖合计产能约为 3.42 万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潜在阿洛酮糖产能或超过 28.61 万吨。

2024年12月14日
下游消费复苏推动我国蛋制品加工行业发展 市场仍处起步阶段 未来前景良好

下游消费复苏推动我国蛋制品加工行业发展 市场仍处起步阶段 未来前景良好

蛋制品加工业是整个鸡蛋行业的重要子行业,且在整个产业链上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加大。进入2023年以来,受消费复苏+消费理念转变影响,我国蛋制品加工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蛋制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比例与市场集中度仍较低,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2024年12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