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治液态奶进入中国市场满足国内消费者期望,奶源再次成为行业巨头们关注的焦点。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受奶牛生产结构调整、奶源偏紧,生鲜乳价格连续6个月较快上涨,累计涨幅16.5%。
相较于乳业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加工、包装等技术上还存在巨大差距。对国产品牌来说,当前的竞争不仅来自内部,未来在中高端液态奶市场上将要共同面对外资品牌的竞争。
上月底刚宣布暂停明治奶粉在中国销售,11月15日,日本明治乳业又突然宣布将首次在中国推出市售型低温牛奶、酸奶。新品将于12月1日起在华东地区销售。据悉,新品由苏州工厂生产,为此明治已经筹备了将近三年。
奶源再次成为行业巨头们关注的焦点。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受奶牛生产结构调整、奶源偏紧,生鲜乳价格连续6个月较快上涨,累计涨幅16.5%。
“由于前段时间国家禁止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使部分企业失去了一些奶源,他们必须另寻新鲜奶源,这也造成了奶源供应的紧张。此外还有国际市场的影响,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气候干旱,使得外围产品价格升高。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奶荒’。由于外界对进口奶源恢复信心,而且日本奶源的冷藏技术较为先进,尤其不添加防腐剂,消费者也相对偏好天然进口奶,此次明治公司的战略布局可谓眼光独到。
牛奶与酸奶一直是明治的核心板块,去年在明治销售额600多亿元中占到约30%的份额。但在此前,明治在中国没有牛奶与酸奶业务,除了奶粉以外,知名度较高的是巧克力、冰淇淋等零食板块。因此,对于此次上市的新品,明治方面指出,虽然市面上有一些类似产品,但对明治未来的业务很有信心,并且定下了2020年在中国市场7亿元的销售目标。
此次明治推出液态奶产品,一定程度上会对光明的鲜奶和低温奶造成冲击。近两年光明也不断遭受安全问题侵扰,消费信誉下滑,加上新进入对手增加,企业在华东地区传统优势受到极大挑战。
这两年,作为国产品牌主阵地的液态奶在华东、华南地区市场份额开始流失,同时,随着国内对高品质乳品需求增加,外资企业伺机而动,加大进入相关市场力度。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4月份,日本明治投资建厂,标志着外资正式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而近几年,德国的欧德堡、德亚,新西兰安佳、田园,法国金章、兰特等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在一二线城市部分超市以及网络店铺开始销售。
与婴幼儿奶粉相比,外资品牌进入中国液态奶市场有两个最主要的障碍:一是成熟的销售渠道。目前,外资新进入产品多以淘宝等网络、专营进口食品超市及专业食品店为主,让外资在华液态奶销售渠道障碍进一步弱化;二是本土化的奶源。近两年,一方面企业自建牧场步伐加快,特别是恒天然、朝日集团等均在华投资奶源,并打算继续扩大投资规模,而雀巢等更是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增强对奶源控制。此外,专业化的牧场企业或者家庭牧场发展很快。这都让外资在华有机会获得稳定优质的奶源。
与乳业发达国家比,国内企业在加工、包装等技术上还存在巨大差距。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