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酒精市场需求分析与展望

核心提示:2006年酒精市场需求延续着增长的态势,据统计,06年总需求量达575万吨。虽然白酒、化工、燃料、出口等方面的需求数量,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从需求结构发生的变化来看,燃料和出口对酒精需求的比重明显上升。

2006年酒精市场需求延续着增长的态势,据统计,06年总需求量达575万吨。虽然白酒、化工、燃料、出口等方面的需求数量,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从需求结构发生的变化来看,燃料和出口对酒精需求的比重明显上升。

  2006年中国白酒产量约为855万吨,其中60%以上,即513万吨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这即经济、又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白酒产业随着中国粮食生产的逐渐增加及国家放松对酿酒用粮的限制,得到迅速了发展。白酒产量从1980年的215万吨,迅速增长到1996年的801万吨。之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居民消费心理的变化,白酒产量在1996年达到801万吨的高峰后,便踏上了漫漫下调之路。2005年白酒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达到349万吨,比2004年增长15.03%;截止2006年12月底,中国共有1.8万家白酒生产企业,而白酒品牌更高达数万个。白酒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中低档白酒品牌,竞争进入白热化。2006年,全行业共生产白酒39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71.39亿元,同比增长31.08%,实现利润总额100.20亿元,同比增长36.90%。全行业继续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近年来,白酒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一直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率,整个行业的景气程度持续看好。

  2006年中国白酒业再度迎来“止跌返涨”的历史性拐点,06年白酒行业酒精消耗量达180万吨。白酒产量增长的原因在于:

  统一税率,税收减负

  2006年3月21日,财政部宣布,从4月1日起中国的消费税政策将进行一次重要的调整,其中取消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保留每斤白酒0.5元的定额税率从量征收政策。消费税的调整无疑为中高档白酒厂商注入了上涨动力。

  粮价上涨,酒价上扬

  由于原料成本上涨,粮食收购价格已上涨20%-30%,白酒价格将上涨3成左右。06年“五一”过后,五粮液对部分中、低价位产品出厂价格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5%-60%,又一次吸引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份国内酒精出口总量为71.6万吨,为05年全年酒精出口量的5.6倍。酒精出口量大幅增长极大缓解了因国内酒精产能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销量来看,2006年国内酒精出口量达到80多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4%,较05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图7.29)。

  巴西的无水酒精出口FOB价格始终在每立方米550美元左右,最高曾达570美元/立方米。由于前期国家对酒精出口退税政策的扶持,使得中国酒精在每吨低于巴西酒精30—50美元/立方米的情况下,仍然有利可图,因而中国的酒精在世界酒精的出口市场中十分具有竞争力。进入2006年后,中国酒精出口量比2005年同期翻番的往上增加。

  但是2006年9月15日之后,国家财政部下发了“取消酒精出口退税”的通知,企业的出口活动按该通知实施后由暴利变成亏损,国内酒精的出口形势也由此而发生了逆转。按目前国内外酒精市场行情,酒精出口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阻止;而酒精出口的受阻必然增大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使本就处于超饱和状态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引起市场行情的滑落。

  2006年,燃料乙醇需求状况良好,自从9个省市顺利推广运行燃料乙醇后,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态势,消耗量达145万吨。

  由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对中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做出三个阶段的统筹安排:“十一五”实现技术产业化,“十二五”实现产业规模化,2015年以后大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生物燃料消费量将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左右,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燃料产业。同时,2006年《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政策》已通过专家论证。随着中国汽油消费量的不断上升,在今后的几年中,燃料乙醇的需求将非常旺盛。

  由于进入2006年后,世界石油价格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在60美元/桶以上,比上年同期高出十几美元/桶。因此使得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这极大地刺激了用酒精来替代石油去生产化工产品。所以在2006年用酒精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往年。像用酒精合成法生产的冰醋酸的数量,在2006年就比2005年增长了1倍左右。

  但是2006年,醋酸和醋酸乙酯等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处于振荡起伏状态,且下游市场需求较为平淡,并随着甲醇法生产醋酸工艺的成熟及规模的扩大,乙醇法生产醋酸受到了严峻挑战。再加上2006年醋酸和醋酸乙酯化工产品利润空间较小,企业经营比较艰难,开工程度受到一定影响。虽然化工行业对酒精市场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但是2006年化工及医药行业对酒精消耗量仍然达到170万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