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白酒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核心提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1996年我国白酒总产量为801.3万千升,到2004年只有303万千升,近几年白酒行业略有回暖,2007年总产量为493万千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1996年我国白酒总产量为801.3万千升,到2004年只有303万千升,近几年白酒行业略有回暖,2007年总产量为493万千升。

目前全国白酒行业整体形势较好,但近万家有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中仍有相当部分亏损或者潜亏,而十七大名酒厂家中已有三分之一因运转困难而被兼并。尤其在上海,白酒行情更是 “一路向北”,包括当年声名赫赫的七宝、熊猫等在内的数百个本地白酒品牌中,如今只有神仙酒一家硕果仅存。

消费需求更理性更健康

酒这一行里有句话,叫做:“啤酒做激情,红酒做浪漫,黄酒做营养,白酒做文化。 ”于是有人调侃:在这个时代,激情、浪漫、营养都有人追捧,偏偏文化没人买单,做文化的白酒受到冷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正是白酒市场不景气的基本原因。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了,在消费中更关注健康、品质,而白酒作为一种酒精度相对很高的酒类,多喝伤身,渐渐地就淡出了这类消费者的视线。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年酒类行业的格局变化中得到验证:啤酒取代白酒成为最主要的含酒精饮料,红酒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黄酒也正在上海市场迅速崛起。

有业内专家认为: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白酒消费的主市场,而东南部地区将更偏重白酒消费的商务、政务功能;提倡“喝少点,喝好点”的中高档白酒成为未来的白酒消费主流。

市场竞争多元化更激烈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啤酒、红酒、洋酒等酒类的外来品牌进入上海市场,白酒的市场份额不断地受到挤压。有统计表明,在全国,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60%下降到 2001年的14%,近几年略有好转;未来几年,预计啤酒、葡萄酒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酒的需求总量将以年均3%-5%的速度下降,其中中低档白酒下降速度将超过5%。

在国内白酒生产企业陷入困境的同时,大量国外资本涌入国内白酒业,比如2006年的白酒并购第一案,全球最大的洋酒集团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16.64%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同年12月,法国轩尼诗收购剑南春旗下四川文君酒厂有限公司55%的股份。在给中国白酒行业带来新的营销理念和策略的同时,外资品牌的涌入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此外,这几年还有大量 “外行”资本进入白酒行业,比如来自房地产、医药甚至高科技行业的风投,有些短期内炒作成功了,更多的则以失败告终。但即使是个别短期内成功了的,也有可能大量透支白酒现有品牌的无形资产。前些年层出不穷的白酒质量问题,就是白酒行业不能承受之“痛”。

行业内部格局混乱无序

市场蛋糕越来越小,白酒行业内部却仍然面临着缺乏有序竞争、应变能力低下的困境。近万家白酒企业中,真正有实力的少之又少。就连素有中国酒业大王之称的五粮液,其年产量尚不足国内年总产量的百分之五。有专家评论,目前整个白酒业内部格局比较混乱、竞争无序。内忧外患下,大多数白酒企业赢利无方、成长乏力。

有专家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白酒企业一直是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有“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的说法。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地区不断新建、扩建白酒生产项目,是造成酒厂数量多而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有的地方为保证地产酒的销量而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或者对外来产品实行变相收费;也有的地方为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采用返还消费税的办法。此类违背公平竞争规则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市场的流通,也导致许多白酒行业中小企业偏安一隅、竞争能力低下。

有业内专家透露,用酒精勾兑已经成为白酒小企业生产二锅头之类白酒的“惯例”,“一瓶二锅头才多少钱?你要是用正规的发酵、酿造工艺来做(二锅头),你早就关门大吉了。 ”专家建议,白酒“便宜无好货”,如果经济能力有限,就尽量多换品牌换口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食品问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