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促进国内香蕉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近年来部分地区正在尝试的香蕉“农超对接”模式对于减少香蕉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不过对于传统的农贸市场交易方式会产生严重冲击,建议地方政府在妥善处理好此种模式的消极影响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进行地区推广。
三、对策建议
(一)构建优势产业带,推行“分时段上市”策略。
我国香蕉在种植中应加大香蕉生产与管理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科技投入在香蕉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同时提高种质创新力度,在主产区内尝试推行当家品种的差异化。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在农业部出台的《香蕉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7-2015)》的指导下,加强香蕉种植区域间的技术、信息与经验交流,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根据我国香蕉生产优势区域分布和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香蕉优势产业带的形成,以香蕉为主,适度发展粉蕉、贡蕉、大蕉等品种,形成优质多元的品种结构;充分发挥香蕉可周年生产上市优势,遵循水果市场供求规律,尝试推行“分时段上市”策略,形成合理的熟期结构,②减弱因香蕉集中上市、产量过剩余给蕉农带来的收益损害。
(二)促进香蕉产业链延伸升级。
香蕉深加工一直是挖掘香蕉产品潜在价值、提高香蕉产业总体产值的最有力方式。当前我国香蕉的深加工领域一直处于初级阶段,推进我国香蕉深加工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效益。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对香蕉深加工技术的研发资金和政策力度的支持,注重研发技术的实际成功运用,杜绝“纸上谈兵”,在地方政府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加大对香蕉深加工企业的相关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力度,参考农业产业链延伸升级的理论模式,③真正让香蕉深加工技术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加大存储设施投入,促进第三方物流。
针对我国香蕉产业在存储环节所存在的冷藏设备短缺及保鲜技术水平较低,建议地方政府应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清投资建设香蕉存储设施带来的长久益处,加大对香蕉存储设施的财政补贴,同时也要倡导村民集资参与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护,从思想上将分散经营的蕉农团结起来,实现设备的效用和寿命最大化利用。
流通领域存在的高额运输成本,一方面是我国运输领域的体制原因,需要政府对此加以改革;另一方面我国香蕉在流通环节中,也应由传统的临时包车、小规模运输模式向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模式进行转变。在香蕉的物流中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具有减少香蕉物流的环节、缩短物流时间、减少物流损耗、促进供需平衡、防止市场失灵等优势。另外,近年来部分地区正在尝试的香蕉“农超对接”模式对于减少香蕉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不过对于传统的农贸市场交易方式会产生严重冲击,建议地方政府在妥善处理好此种模式的消极影响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进行地区推广。
(四)扩大产业组织化规模,明确组织职能。
当前我国香蕉在种植生产中“小农经营”依然占据较大比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较低,成为制约香蕉产业组织化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建议在广大蕉农中尝试香蕉种植土地的“作价入股”、“化零为整”、“倒租返包”等土地流转方式,①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化规模。另外,针对我国香蕉产业化组织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香蕉合作社存在的组织职能不明确问题,建议在制定组织职能定位的规章条款时,参照自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遵守法律为前提,以提高蕉农收益为核心,以追求科学管理为原则,以提升香蕉产业总产值为最终目标,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明确组织职能定位,最大发挥组织的优势。
另外,作为香蕉产业的重要管理者———政府,在改变我国香蕉产业规模偏小、组织职能不全、组织身心力不强等现状时,应发挥战略引导、平衡协调和保护服务职能,②扩大香蕉生产协会影响面,加强生产科技培训,提高蕉农专业知识水平,组建大区域信息交流平台,真正发挥香蕉经济合作社的积极作用,为提升香蕉产业更好、更快、更强发展提供实际政策和财力支持。
(五)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标准适用性。
我国香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因此作为香蕉品牌建设主体之一的政府,应按照择优扶强原则,选准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途的优势龙头企业放手扶持,针对龙头企业发展需要,向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拓宽融资渠道和服务空间,逐步建立健全适合龙头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香蕉品牌建设速度。针对我国香蕉产业存在的产品质量标准缺乏公认和通行的标准弊病,建议农业部和商务部联合制定国内统一的香蕉出口分等定级章程和标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联合本地香蕉协会或龙头企业,结合本地香蕉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特性,制定所辖区域内的香蕉质量标准和分级细则,并向上一级香蕉产业主管部门备案,期望最终达到香蕉的国内销售或对外出口都有“法”可依,在解决因质量标准不统一所带来的矛盾时,也提高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和产业总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