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我国从2000年开始大量进口大豆,至2013年进口大豆达6338万吨,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全部用作加工原料,没有用于商业化种植。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是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地,这些国家绝大部分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大豆。2013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93%、巴西为92%、阿根廷为100%。
我国从2000年开始大量进口大豆,至2013年进口大豆达6338万吨,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全部用作加工原料,没有用于商业化种植。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是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地,这些国家绝大部分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大豆。2013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93%、巴西为92%、阿根廷为100%。
进口转基因大豆是我国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成功举措。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品质好、出油率高,据专家测算,转基因大豆加工成豆油的总成本比非转基因国产大豆每吨要低300元。我们国家每年的大豆播种面积在1.2亿亩左右,而我们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比国外一些国家还有差距,多、乱、杂和混收、混种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涨,关键是国内产量难以满足需求。近几年,我国每年都进口5千多万吨以上的大豆,这些大豆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需要4亿多亩耕地,这个面积接近目前玉米或者水稻的播种面积。就是说,我们自己生产这5千万或6千万吨大豆,就要牺牲掉同等面积的高产作物。
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制定了首批标识目录,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定性标识,其它转基因农产品可自愿标识。自首批标识目录发布至今,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作物。如转基因木瓜未列入我国首批标识目录,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农民小规模分散种植的木瓜仍占较高比例,农民直接到农贸市场销售,这样很难做到对所有木瓜进行标识,标识的成本很高。当前,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所有的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
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我国制订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规范和技术指南》。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供体与受体生物的食用安全情况、基因操作、引入或修饰性状和特性的叙述、实际插入或删除序列的资料、目的基因与载体构建的图谱及其安全性、载体中插入区域各片段的资料、转基因方法、插入序列表达的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营养学评价:包括主要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等;第四部分是过敏性评价,主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过敏原评价决策树依次评价,禁止转入已知过敏原。另外,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外来化合物蓄积情况、非预期作用等方面还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