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调和油销售下滑 食用油巨头纷纷涉足纯种油领域

    报告网摘要: “卖油郎”不易做黑芝麻仍斥资2.7亿元进驻芝麻油领域

     “卖油郎”不易做黑芝麻仍斥资2.7亿元进驻芝麻油领域

    大打价格战、消费仍疲软,业界纷纷认为“卖油郎”不易做,为何仍有新军不断入场、追捧这门“微利生意”?

    日前南方黑芝麻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发布非公开股票发行的预案,并拟以2.7亿元收购鹿邑县金日食用油有限公司45.7%的股权。同时,公告显示这也是黑芝麻首次进军食用油领域。

    据了解,黑芝麻2014年营收同比放缓,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掌握芝麻原料资源顺便卖芝麻油或当它是“副产品”在经营,应该对业绩影响不大。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粮油市场平淡依旧,调和油市场占比下滑严重,纯种油稳中有升,小品种日式高端酱油则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市场新宠。

    动态:食用油巨头纷纷涉足芝麻油领域

    黑芝麻在其公告中称,收购金日食用油主要是看中其芝麻油的生产经营业务,从而丰富自身产品线,增加公司利润增长点。在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成为金日食用油的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此次的募集资金还将用到黑芝麻布局互联网以及主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据了解,黑芝麻2013年营收同比增长41.94%,而在2014年的营收同比增长14.76%,增长势头减缓,同时黑芝麻也在近两年开展多元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前包括金龙鱼、鲁花等食用油巨头纷纷涉足芝麻油领域。而黑芝麻虽然并购了食用油公司,省去研发这一步骤,但金日食用油仅是一家区域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很难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对于黑芝麻的业绩贡献并不会有突出表现。

    “黑芝麻坐拥芝麻原料资源优势,收购后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顺便拓展产品线,开卖芝麻油还是很好理解的。”对此,某一线粮油品牌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介绍,芝麻油在不少超商都被归类为“调味品”,这意味着其与调和油、纯种油不同,不属于厨房“必需品”,一般而言销量并不算大,如果做菜习惯不改变,其短期内销量难以扩容。“所以对黑芝麻而言,应该只是将其当成副产品在经营,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不见得抱有很高预期。”其表示,尽管如此,在芝麻油领域也还是有不少领导品牌林立,所以其竞争压力不小。

    市场:调和油销售下滑纯种油稳中有升

    去年食用油市场价格战不断,某一线粮油品牌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市面价格没有明显波动,粮油销售稳定。”但落到各品类则有人笑有人哭。

    记者了解得知,今年延续去年局面,调和油销售继续下跌,纯种油包括花生油、玉米油等则销量稳中有升。“调和油下滑非常严重,尤其在一线城市,不少家庭已完成了食用油消费升级。”其表示。

    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食用油价格一路走低,她尝试了纯种油后就不再买调和油。“可以预见,纯种油销售占比仍会不断走高,调和油即使公开了配方比,但其调和比例仍难以让消费者觉得透明放心。”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此外,小品种日式酱油则在粮油大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少中高端品牌在一线城市销售增势强劲。“调味品已成为有的粮油巨头的第二大产业支柱了,而且消费者越吃越精,更愿意花钱买口感好的中高端调味品。”该观察人士表示,包括鲁花集团、加加食品等都在布局这一领域,有的已尝到甜头。“年轻消费族群很容易接受这类新品的品牌和口感,市场前期培育效果比预想还要好。”鲁花方面透露。

    背景

    记者了解得知,芝麻油属于小品种植物油,年销量稳定在25万吨左右,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目前市场集中度不算高,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市场处于区域性品牌割据态势,行业整合空间仍较大。

    走访

    记者走访广州不少连锁超市发现,日本原装进口日式酱油皆销量不错。“虽然比日本本土价格翻番不止,但省去代购麻烦,价格还是可以承受的。”消费者贾小姐表示。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