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我国伊利乳业上半年财报分析: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0.87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38.07亿元

      7月25日,全球最大的专注于农业与食品相关产业的商业机构之一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2016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这被视为目前全球乳业的权威排行榜单,而伊利股份以第八名的成绩名列在榜,创造了迄今为止亚洲乳企的最好成绩。

  8月26日,刚刚跃居全球乳业8强的伊利股份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 2016年上半年,伊利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0.8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8.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1%,居行业第一。

  市场调研机构AC尼尔森数据显示,报告期,在国内乳制品整体市场,伊利零售额市占份额为20.1%,稳居市场第一。其中,常温液态奶零售额市占份额为30.9%,位居细分市场第一。

财经专家沈萌指出,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持续承压,需求增长放缓,受此影响,全球快消品巨头在中国业绩纷纷受挫,国内多家快消品企业亦连续几个季度出现下滑迹象,在此背景下,伊利仍能实现市占份额和竞争地位的逆势增长,是目前整个乳业业绩稳定性最强的企业之一。

明星产品增长强劲 创新驱动业绩

  今年上半年,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品质化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与此相关的“高科技、高附加值”创新产品销售态势良好,收入占比提升较为明显。从伊利细分产品来看,上市仅2年的常温酸奶安慕希延续此前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31.4%,今年非常有望成为常温酸奶第一品牌。而金典、畅轻等明星产品依托长年的良好口碑,同样增长强劲,销售规模继续扩大。

  此外,今年刚上市的甄稀冷冻酸奶冰淇淋、酸奶新品红枣口味的lifeup、乳饮料爆趣珠、QQ星儿童酸奶等创新产品,也均取得不俗的市场反响。

  不难看出,创新产品俨然已成为推动伊利业绩持续增长的最强劲引擎。而这也标志着伊利紧紧围绕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创新网络。

  据了解,在全球织网战略下,近年来伊利先后在荷兰成立了中国乳业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与南半球著名的农业和食品专业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在美国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美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通过建立国际性研发中心,加强国际合作,伊利汇聚全球优质研发资源的全球创新网络,使其创新研发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全方位构建消费者生态圈 形成品质体验闭环

  事实上,业绩上增长的同时,近年来着力围绕“品质思维”狠下功夫的伊利,还正在赢得更多消费人群的青睐。据凯度消费者指数今年发布的全球品牌足迹报告显示,伊利成为了中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食品饮料品牌,消费者全年购买伊利品牌产品超过11亿人次。

  伊利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品质体验功不可没。一如伊利集团提出的,面对全球商业领域的四大发展趋势,即全球市场一体化、稳增长常态化、消费需求高端化和消费者诉求个性化,唯有始终坚持品质思维的企业,才能稳健长久地发展,唯有用品质思维塑造的企业品牌,才能枝叶常青,持续赢得消费者的心、赢得市场。

  值得强调的是,伊利的品质思维,并不仅仅拘泥在产品品质,而是涵盖服务、极致、创新、共赢四大维度,最终形成品质体验的闭环。具体上,就是服务以消费者为核心、始终服务于消费者的需求;极致即在企业各项业务中追求完美、持之以恒的工匠思维;创新即勇攀高峰、不断挑战自我;共赢即均衡发展、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品质上征服消费者,业绩自然也就得到了保障。

  渠道精耕推动市场扩容 综合市占率稳居第一并持续提升

  当然,业绩增长不但需要创新产品多,产品品质好,广泛的市场覆盖能让消费者更便捷的买到产品同样重要。为此,伊利近年在强化创新和品质的同时,还积极精耕渠道,并通过深入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从而使其规模效应进一步得到凸显。

  据乳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了解,目前伊利已在全国十多个销售大区设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不仅可以供给本区域内的市场需求,还可以供应周边地区,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大大提升了物流响应速度,并降低了物流成本。此外,随着渠道精耕的深入实施,伊利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农村市场的下沉,也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提速降本”的规模效应,根据凯度指数显示,截至2015年末,伊利直控村级网点已达11万家,在全行业持续领跑。

  同时,经过多年的国际化布局,目前伊利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业已日趋完善,其南北半球生产基地的淡旺季互补、产供销协同运营能力大幅增强,也有效提升了其综合竞争力。

  而正是得益于上述几方面的共同促进,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伊利,今年上半年的综合市场份额不仅稳居行业第一,且持续得以提升。

  沈萌表示,下半年,最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即将实施,二孩政策也逐渐在更多地区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配合市场增量的提升,伊利作为行业龙头,凭借领先的品牌、渠道和市场份额等优势,显然将优先受益,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值得期待。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