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辣椒行业供给端分析 :全球种植面积逐年增长,我国辣椒产量我国产量断层式领先

        辣椒,茄科、辣椒属。是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绿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原产墨西哥,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辣椒可鲜食、加工成食品和调味品,还可作为医药、化工、军工等方面的原材料,用途广泛,开发潜力巨大,是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辣椒产业发展较快,其中中国发展最为迅速。

        一、全球辣椒供给现状

        得益于独特的口味和广泛的用途,辣椒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豆类、番茄的第3大蔬菜作物,在全球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全球辣椒种植面积方面总体呈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为199.1万公顷,2020年在全球疫情爆发的严峻情形下,辣椒种植面积依然在增长,达199.9万公顷,同比增加0.8万公顷。

2014-2020年全球辣椒种植面积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量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0年全球辣椒产量稳定增长。相比种植面积出现波动增减,全球辣椒产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全球辣椒产量为3928万吨,同比增长3.29%。

2014-2020年全球辣椒产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2019年全球辣椒产量排行榜来看,我国1990.7万吨的辣椒产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稳坐第一;排第二的是墨西哥,2019年墨西哥辣椒产量为323.8万吨;排在第三名的是欧盟28国,产量为281.5万吨。

2019年全球辣椒产量前十统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我国辣椒供给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持续增长,辣椒已成为我国许多省市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作物,我国的西北、西南、东北都是著名的辣椒种植范围。其中以湖南、四川和贵州最为出名,湖南人嗜食辣椒,无辣不欢,贵州、四川也是如此。中国八大名菜系中,川菜和湘菜占有两席,这川菜和湘菜的主要特点就是辣。这足以看出,辣椒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了。

我国辣椒主产区

产区

省份

辣椒品种

华南主产区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江西、湖北等

线椒、干椒、朝天椒、薄皮泡椒、羊角椒等

北方保护地主产区

山东、河北、辽宁等

牛角椒、高品质的大果型黄皮椒、厚皮甜椒等

西北主产区

甘肃、新疆、陕西等

加工干椒、大果型螺丝椒、厚皮甜椒等

东北主产区

东北三省、宁夏、内蒙古等

厚皮甜椒、粗黄绿皮尖椒、麻辣椒、沈椒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辣椒种植已逐步脱离季节与地域限制,形成了非常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基地。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为81.4万公顷,同比增长1.5万公顷。

2014-2020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我国辣椒产量也在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辣椒产量达到1960万吨,同比增长3.1%。

2014-2020年我国辣椒产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不仅是辣椒产量大国还是出口大国,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辣椒出口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1-2月我国辣椒出口数量为4.79万吨,同比增长5.57%。

2015-2021年1-2月我国辣椒出口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直以来,我国辣椒出口量都大于 进口量,处于贸易顺差地位。2018年以前,我国辣椒进口量远小于我国辣椒出口量,2018年以来,我国辣椒进口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辣椒进口量为2.71万吨,同比下降2.36%。

2015-2021年1-2月我国辣椒进口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LM)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辣椒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