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潘耀国:中国肉类经济的影响力在稳步和迅速提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肉类进出口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肉类食品安全在菜篮子中的比重很大,这是个基础性重大问题,中国至少有七八亿人口天天吃肉,人们的口粮消费下降,肉类消费不足,肉类消费上升是趋势。城镇居民的肉类正在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肉类为主的畜产品,主要是满足国内13亿人口的市场需求,畜牧业在中国越来越重要。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就业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增加是畜牧业的比例,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富裕人群增加,肉类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肉类工业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肉类工业和畜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肉类产业链式的新经济体,肉类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工业以及肉类食品业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显著的产业,满足人们吃穿住行的实业是永恒产业,中国肉类经济的影响力在稳步和迅速提升。
 
  一、肉类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1.人们对肉类为主的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逐年增长,动物性食品需求稳步增长带来的新变化。其实,水产品是中国市场化最早、最先放开的,极大地解决了鱼类短缺的问题。新世纪以来,奶类增速最快,但三聚氰胺事件以及事件处理上的失控,几乎给刚刚发展起来的奶业以毁灭性的打击,2008年(57.1%)喝牛奶和酸奶的学生,比1998年(81.5%)下降了两成多,可见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的影响有多大。事件已过去三四年了,至今奶业的元气尚未恢复。这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最为主要的还是人们的乳制品消费不普遍,消费人群集中在牧民和城市部分居民,特别是儿童。农村居民的奶类消费还没有启动,城市老人奶类消费是比较普遍,但农村老人的消费更多的选择了蛋类。总体上看,肉类仍然是国人消费的主要动物性食品,肉类消费由原来的奢侈性消费和季节性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性消费,消费行为由偶尔选择性购买进化到习惯性购买。
 
  2.工业化的肉制品顺应了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高要求
 
  从屠宰、加工到包装和销售的全程冷链化肉制品,减少了环节污染,是安全、营养和高质量的肉食品,满足了人们对肉类消费质量提高的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西式肉制品的消费需求有了明显增长,中式肉制品增长也相当快,多品种、个性化、民族化、区域化、和品牌化的肉制品,满足着人们的特色需求。肉类消费结构变化也推动肉类产业结构升级。
 
  二、肉类经济的两大功能
 
  1.肉类经济首先体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
 
  中国人多地少,农民种粮收入有限,当然,种植大棚蔬菜和经济作物,同样的土地能成倍增加收入,但都有耕地面积的制约。发展畜牧业可以在很少的土地条件下大发展,中国的畜牧业有利用农业副产品和非耕地的特征,尤其是畜牧业是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主产区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专业养殖户的全部、至少是绝大部分来自畜牧业。也就是说从事养猪的人少了,但留下来继续从事养殖业的收入增加了。
 
  2.肉类经济的发展尤其能带动地区经济
 
  常常是一个肉类工业企业的厂区周围就渐渐兴起一座城镇,因为首先聚集了人口,同时逐渐出现配套产业,如果肉类企业在县城或市郊,就繁荣市区经济,同时带动周边各县的畜牧业。当然也有像唐人神集团,先发展饲料工业,靠饲料发展积累资金进而发展肉类工业的产业互动发展模式。更多的是一个肉类企业成功之后,发展为大的龙头,各级招商引资,以优惠的政策吸引肉类龙头来建新厂、建分厂,河南众品就把中原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华北。双汇、雨润在快速扩张的过去和今天更是大获成功。
 
  三、肉类的两大安全问题
 
  肉类总平衡是脆弱的,在中国肉类安全首先是数量安全和供求问题。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积极发展禽肉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的导向是非常明确和正确的。但牛羊肉就是快不起来,牛的繁殖就是只有那样的慢速度和长周期,最主要的还是比较效益低,养牛户越来越少,养母牛的更少,牛源危机持续多年,当然部分地区和企业也摸索到自己的发展路子,但整体上预判发展速度不会快。禽肉尤其是肉鸡没有达到应有的持续发展的劲头,单一出口肉鸡企业曾经的辉煌今日难以持续,国人的肉鸡消费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吃肉很少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或者说舍不得猪肉的香味,当国人的肉类消费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中国的鸡肉消费会有一个大的提升。世界看好中国的肉类市场,中国是肉类生产第一大国,猪肉占了世界的一半,还进口猪肉、鸡肉,且有增加的趋势。世界各大出口国和肉类公司没有不盯着中国的。
 
  猪肉稳定是中国畜牧业的头等大事,为什么要稳定,不只是因为比例大,而是生猪生产总是在周期性的波动,牛肉生产上不去,人们的鸡肉消费没有成为普遍习惯之前,猪肉就不可能调整下来。肉多了伤农,肉缺了就是动荡,猪肉的绝对量仍将继续增长,即使比例降低也还会出现反弹,本世纪初猪肉的比例65%,2007年下降到62%,去年又回到64%,消费者的选择最终决定肉类的生产结构。
 
  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农业的适当补贴是必须的。种粮补贴,养猪补贴都是很好的。种粮补贴是普惠的,养猪补贴或奖励就是倾斜政策,万头猪场奖励100万非常好,但我们一半的生猪还是散户提供的,也就是说现行政策对绝大多数养猪人是不公平的。这些措施对大规模猪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多数养猪人来说就不是促进、而是促退,原本散户就在大量退出养殖业,规模猪场还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时候,善待散户应当列为完善政策的选择之一,也是保障供给、降低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举措。
 
  肉类的质量安全成为当今热点话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原本比市场风险更大的疫病,已经把养殖者折腾地很苦了,许多养殖户常说,只要不闹病养猪就不赔,赚多赚少看价格。个别人还人为制造肉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害苦了养猪人和肉类企业,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消费信心,肉类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起来。
 
    四、肉类企业带动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
 
  肉类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都有发展产业链的冲动,这是非常好的势头,首先能保障原料肉的安全,这是创品牌和生产高档肉必须的,尽管自养的比例不可能很高,但逐渐提高自养比例是国际一流企业成长过程中健康发展的经验。肉类企业进入上游的养殖和饲料领域,还是有利于原料肉的安全。同时,由于肉类大企业所具有的经济实力,从种猪、饲料、养殖各环节做起,为周边养殖户和猪场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为促进全社会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力量。
 
  五、肉类首先是食品但也渐具新的经济属性
 
  近年来,好几种农产品被爆炒,说明金融资本盯上了农产品,农产品价格波动,给游资炒作留下了空间。充分利用直接融资可以推动产业发展,但为了产业更健康的发展,也必须制约或遏制游资的投机行为。具体到肉类产业,生猪期货也只是热议数年,肉类还不是金融产品。但肉类也进入资本整合产业的阶段,肉类企业上市数量逐年增加,整个行业的直接融资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投资人不是不重视企业,而是更看重企业的业绩能为资金带来多少收益,换句话说,投资者只重视资金的回报,或者说就是投机收益。实业加投资公司是成功的发展模式,这在多个领域都有先例。确实有几种力量上阵博弈,减持、增持,轻仓、重仓,甚至是逃离的频繁交易,都说明金融资本不只是一般的关注,而是已经进入并非常看好中国的肉类工业。
 
  三年前肉类领跑CPI,后来的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致使散户股民的惨重损失,投资者的逃离现象,告诉我们,肉类产业事关农民的生计和居民的食物安全,担负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中国的肉类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我们的责任重大,做强企业、做好行业,让我们的产业为全中国人民,多多提供安全、营养、健康、香喷喷的美味肉食品。
作者:潘耀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饮料包装行业:下游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饮料包装行业:下游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作为包装产业中的细分市场,近年随着饮料消费量的逐年增长,我国饮料包装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饮料包装市场规模达到了3000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饮料包装市场规模将在3300亿元左右。

2024年06月24日
政策出台助力我国茶油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乱象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政策出台助力我国茶油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乱象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有着2300年历史的东方植物油,营养价值丰富。在我国,茶油不仅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更是人们健康生活理念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茶油市场日益受到关注。有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茶油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450亿元。

2024年06月21日
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大豆油是第一大品种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大豆油是第一大品种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从国内产量供给来看,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整体下降。202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881.9万吨,同比下降1.8%。到2023年由于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产量有所回升。经统计,2023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约5160万吨,同比增长5.7%。

2024年06月18日
内忧外患局势下 我国方便面市场承压 高端化、多样化成行业发展趋势

内忧外患局势下 我国方便面市场承压 高端化、多样化成行业发展趋势

不过,被冠上“垃圾食品”的方便面,在外卖服务的兴起及很多头部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开启大幅补贴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方便面的兴趣有所消退,行业产量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方便面产量下降到502.7万吨。

2024年06月18日
我国酵母行业:供需稳步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以安琪酵母“一家独大”

我国酵母行业:供需稳步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以安琪酵母“一家独大”

酵母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在技术、资金、环保、客户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进入壁垒,使得其市场高度集中,2021年CR3达到87%。同时,酵母行业的高壁垒属性也使得其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不容易出现新的竞争对手。目前,我国酵母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安琪酵母“一家独大”态势,产能和产量稳居国内及亚洲市场首位,2021年市场份额超过60%

2024年06月17日
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产品逐渐走向多样化

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产品逐渐走向多样化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方便速食市场规模达2001亿元。预计随着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赛道,方便速食行业品类日益扩充,消费者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方便速食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4年有望达到2448亿元。

2024年06月15日
我国菠萝罐头行业供需现状分析: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现象且缺口仍不断扩大

我国菠萝罐头行业供需现状分析: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现象且缺口仍不断扩大

菠萝罐头是我国罐头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菠萝罐头也颇受群众青睐,消费市场的逐步崛起,需求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菠萝罐需求量达到10.13万吨。

2024年06月15日
我国食盐业历经多次改革 供需端持续优化升级 行业资源整合趋势逐步显露

我国食盐业历经多次改革 供需端持续优化升级 行业资源整合趋势逐步显露

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食盐产量由1185.4万吨增长至1230.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93%;2023年我国食盐产量约为1241.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0.9%。

2024年06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