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国内食用油产能过剩难抵进口产品冲击,截止目前,国内大豆加工压榨能力已经达到1.26亿吨。2011年国内精致食用植物油产量为食用油4332万吨,其中以益海嘉里、嘉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油脂压榨产能为每天9.37万吨,占国内市场分的47.2%。其中益海嘉里压榨总产能日压榨5.23万吨,排名第一。
1食用油供需已基本平衡,国内产能大量过剩
我国近年来植物油食用消费每年以近50万吨的速度递增。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精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已达251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为250万吨,合计为2765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已达20.5公斤,已经达到世界人均水平。我国食用油市场已基本完成快速增长阶段。
2国内产能大量过剩
截止目前,国内大豆加工压榨能力已经达到1.26亿吨。2011年国内精致食用植物油产量为食用油4332万吨,其中以益海嘉里、嘉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油脂压榨产能为每天9.37万吨,占国内市场分的47.2%。其中益海嘉里压榨总产能日压榨5.23万吨,排名第一。以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其油脂压榨总产能为每天8.5万吨,占42.9%份额;中粮集团产能3.05万吨/日;2012年,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已接近1.25亿吨。但是实际每年我国产量只有4000万-5000万吨,产能大量过剩,大豆油加工业利润率保持在5%甚至更低的水平。
3中国食用油依赖进口
据中国报告网数据显示,我国食用油主要依赖大豆油和棕榈油进口。2011年,我国食用油进口量647万吨。国内生产的食用油主要包括大豆油(780万吨)、菜籽油(550万吨)和花生油(250万吨)。而国产大豆油的原料以进口大豆为主。2011年进口数量已经突破了5240万吨,国产大豆只有1400万吨左右,仅占消费量的25%。本年度中国大豆产量只有1350万吨,而进口大豆将达到52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4国内植物油加工呈现集团化趋势
由于国内油脂压榨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行情的剧烈变化,使国内油脂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并能够承受较高的风险。因此,国内油脂加工能力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目前我国前10位压榨集团的油脂产能约占全国70%的压榨工厂。食用油传统市场包括以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等为主体的色拉油和调和油,已经被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等企业所垄断,这三个领先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已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
此外,我国进口的大豆则主要依靠把控着大豆种植、港口、航运等上游产业链的几大跨国粮商(AMD\邦吉\嘉吉\路易达夫)。四大粮商和原产地的合作非常稳固。此外,他们在整个供应结合紧密,国内几大中央直属粮食企业无法参与竞争。
5不同地区存在消费品种差异
我国各地居民的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差距较小,但是不同植物油种类的消费量差别较大。但在大城市来说,消费多品种食用油,获得均衡营养正成为一种趋势。
6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布局
压榨能力分地区来看,到2012年,山东地区产能最大,达到9.41万吨/日,其次是江苏、黑龙江、广东等地。从各集团机构来看,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九三集团、中纺粮油仍是市场的主力。目前,压榨格局将演变成外资、国企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局面。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