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赛蜜又称AK糖,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它是一种有机合成盐,其口味与甘蔗相似,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安赛蜜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显示。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发展经历了六个代际,糖精及甜蜜素已经被使用超过70年,历史最为悠久,分别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甜味剂;阿斯巴甜是第三代甜味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分别是第四和第五代甜味剂,目前增速最快,逐步替代前三种甜味剂;纽甜是第六代甜味剂,甜度为8000倍于蔗糖。
年份 |
产品 |
特征 |
第一代1879年 |
糖精 |
历史最悠久的甜味剂,其安全性受质疑,西方国家已禁用,国内仅有4家生产商。 |
第二代1937年 |
甜蜜素 |
具有价格优势,有致癌风险,世界40多个国家已禁用,我国目前仍允许使用。 |
第三代1965年 |
阿斯巴甜 |
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甜味剂,被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 |
第四代1967年 |
安赛蜜 |
不能被代谢,不产生热量,是公认的性价比高,安全性好的甜味剂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使用。 |
第五代1976年 |
三氯蔗糖 |
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但是价格较高。 |
第六代1993年 |
纽甜 |
分别于2002、2010年通过美国、欧盟的生产批准,国内于2003年批准。 |
传统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在风味和安全性上有所欠缺,逐渐被安全性高的安赛蜜等新一代甜味剂取代。安赛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不参与机体代谢,不提供能量;甜度较高,价格便宜;无致龋齿性;对热和酸稳定性好,和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能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一般浓度下可增加甜度20%~40%。
分类 |
产品名称 |
甜度 |
热量(kcal/g) |
风味特征 |
安全性与稳定性 |
ADI:联合国建议日摄入量 |
甜价比(甜度/元) |
天然甜味剂 |
蔗糖 |
1 |
较高热量 |
口感清甜,为甜味剂参照指标 |
不适于肥胖人士和糖尿病患者 |
- |
0.19 |
葡萄糖 |
0.8 |
较高热量 |
清甜,微酸 |
食用产生大量热量,不适用糖尿病及肥胖人士 |
- |
0.17 |
|
甜菊糖 |
200 |
无热量 |
明显苦涩味,需复配使用 |
安全性尚未普遍承认 |
4 |
0.91 |
|
赤藓糖醇 |
0.65 |
低热量 |
甜味纯正、协调性好、入口有清凉感 |
- |
不设限制 |
0.03 |
|
木糖醇 |
1.2 |
低热量 |
甜味清凉 |
具有抗龋齿功效,主要用作无糖口香糖 |
- |
0.04 |
|
糖精 |
500 |
无热量 |
浓重苦味和金属味,需复配使用 |
过量服用会中毒,三级致癌物 |
2.5 |
12.5 |
|
人工甜味剂 |
甜蜜素 |
50 |
无热量 |
明显苦涩味,需复配使用 |
过量食入危害肝脏及神经系统,西方多国禁用,我国仍合法使用 |
7 |
3.33 |
阿斯巴甜 |
200 |
无热量 |
甜味纯正,近似蔗糖 |
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美国FDA拒绝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9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 |
40 |
2.5 |
|
安赛蜜 |
200 |
无热量 |
高浓度明显后苦味,需复配使用 |
公认性价比高、使用安全的甜味剂,全球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 |
15 |
3.33 |
|
三氯蔗糖 |
650 |
无热量 |
甜味纯正接近蔗糖 |
安全性好,稳定性与溶解性较高,对苦味、涩味有遮盖效果 |
15 |
3.25 |
|
纽甜 |
6000 |
无热量 |
甜味纯正,高浓度下后甜长 |
热稳定性差,过高甜度导致调配技术要求高 |
15 |
20 |
二、安赛蜜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1、全球安赛蜜市场规模
目前全球甜味配料市场仍由蔗糖主导,人工合成甜味剂和其他甜味剂只占10%,行业渗透率较低,性价比显著占据优势的安赛蜜等优质人工甜味剂未来有望带动各类甜味剂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加速蔗糖替代进程。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人工合成甜味剂产品年产量中,安赛蜜占比提升至11%,有安全隐患的糖精和甜蜜素产量仍占58%,预计未来将被逐步淘汰,安赛蜜市场增长可期。

2、我国安赛蜜市场规模
安赛蜜在中国人工合成甜味剂产量及销售额中占据了重要部分,从2015年至2019年,安赛蜜产量和产值持续增加,5年CAGR均为9.8%左右,2019年其产量超过1.6万吨,占我国人工合成甜味剂市场份额的8%。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