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啤酒市场缘何会出现负增长“新常态”

        导读:中国啤酒市场缘何会出现负增长“新常态”。外媒称,在中国,每年盛夏总能见到中年男子露着肚皮,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场景。然而,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啤酒市场于201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仍呈下滑趋势。啤酒行业呈现出的消费“新常态”,象征着中国企业一直以来的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急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参考《中国啤酒行业研究及未来五年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外媒称,在中国,每年盛夏总能见到中年男子露着肚皮,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场景。然而,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啤酒市场于201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仍呈下滑趋势。啤酒行业呈现出的消费“新常态”,象征着中国企业一直以来的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急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可选择的酒类增多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9月21日报道,“90后”的公司职员李女士说:“国内的啤酒都一个味儿,不好喝。还是鸡尾酒和葡萄酒有档次”,李女士一直以来都以啤酒代替中国白酒,但现在有适合女性的低度鸡尾酒等酒可供选择,就很少喝啤酒了。

        李女士不再喝啤酒还有其它原因。她偶尔会想起童年时,经济还在高速增长期,父辈们总是开怀畅饮。然而,现在经济增长已现颓势,对于与李女士同年代的“90”后来说,曾经热火朝天的景象和当下这个沉闷压抑的时代实在是格格不入。

        报道称,中国啤酒市场十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市场规模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2倍,日本的8倍以上。但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啤酒市场产量约4939万千升,同比下降约1.8%,自统计局1998年开始统计该项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据调查公司统计,2015年1~6月的产量同比减少6.2%,下滑趋势不变。

        中国酒业协会称中国啤酒行业进入“新常态”,分析指出经济萎靡、政府出台的消费限令和天气因素是啤酒市场萎缩的重要原因。尽管这些因素确实对啤酒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但酒业协会并没有提到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产业内部原因。

        报道称,过去中国啤酒市场混乱,啤酒厂商多达800多家。近年来大型啤酒企业大量兼并、收购同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集中生产主力品牌来提高效率,使得一瓶500毫升的啤酒仅以2元低价出售,扩大了市场占有率。2014年,市场占有率前四名依次是华润雪花啤酒、青岛啤酒、比利时的百威英博啤酒、燕京啤酒,共占市场份额的60%,中国的啤酒市场进入寡头时代。

        工厂低效成难题

        报道称,在市场不断扩大的时候,以量取胜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卓有成效。但一旦市场趋于饱和,产销量均会开始下跌。首先,啤酒厂效率低下。经过大量收购后,华润和青岛在各地各拥有约70家工厂。业界相关人士透露,收购的工厂往往规模小,而且多数工厂只能生产酒瓶。但是罐装啤酒和生啤需求走高,设施不齐全的工厂运转率下降。由于中国企业很难裁员,因此无法根据设备运转率进行人员调动,盈利受到很大影响。

        集中生产主力品牌也有白费力气的倾向。与日本不同,中国多数啤酒是在原液中兑水后制成商品,酒精度数仅为3.5%左右(日本通常是5~6%)。低度啤酒刚好搭配中国偏油的饭菜,而且便于人们敞开肚子喝酒。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哪种牌子味道都差不多,我也不想喝太多”。搞营业的李先生笑着说:“前不久喝酒还是一项必备技能呢”。过去,为了签订合同,通常是宴请客户畅饮啤酒和白酒,大家一起喝到酩酊大醉。中国企业在面试时甚至会询问酒量如何,也有不少应聘者在面试时自称海量作为自己的得分点,可见酒和工作不可分割。

        报道称,尽管中国现在宴会仍会举行,但受消费限令的影响,款待客户的宴会急速减少。李先生的客户某企业高管也说:“喝酒有害肝脏,最近都不太想喝了”。究竟是考虑到身体健康还是害怕处罚暂且不论,宴会上不怎么喝酒了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上海某男性职员称,在沿海大都市已经不存在强行劝酒的现象了。

        喝腻了国产啤酒的人将目光转向了进口啤酒。上海市的超市内摆放着大量产自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的进口啤酒。酿造方法、酒精度数、啤酒风味大不相同的黑啤等进口啤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称,2015年上半年的进口啤酒量达22万千升,同比增长了64%。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