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全球功能性糖醇行业供应需求分析:上游原料供应稳定 下游需求稳步扩张

       功能性糖醇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上游是玉米种植业及化工业,主要由淀粉、玉米芯、木糖、半纤维素等原料的供应商组成;中游是功能性糖醇生产商;下游则是由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等行业客户、贸易客户及终端消费者组成。

       一、功能性糖醇行业上游供应分析


       功能性糖醇产品以淀粉、玉米芯、半纤维素为原料。其中,淀粉主要由玉米制成,玉米芯系玉米种植业的副产品、半纤维素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淀粉、玉米芯的价格受玉米主要产地的播种面积、受灾程度、当年产量及国际市场行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功能性糖醇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机会预测》显示。目前,我国淀粉供应充足,系充分竞争市场;玉米芯供应量稳定,价格主要受原材料运输半径范围内的需求变化所影响。近年来,淀粉、玉米芯等原材料的价格有所波动,对功能性糖醇企业的利润水平有一定影响。此外,作为功能性糖醇生产原料的半纤维素多为其他企业在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供给相对稳定,对本行业的影响较小。

       二、功能性糖醇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功能性糖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游包括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等行业制造商、贸易客户及终端消费者。目前,美国、欧洲及亚太市场是全球主要的功能性糖醇消费市场。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平稳增长、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以及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等因素,以及功能性糖醇作为国际公认的安全的食糖替代品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功能性糖醇产品的市场需求广阔。

下游食品、饮料、医药、日化行业也对上游功能性糖醇行业的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功能性糖醇生产企业不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从而刺激和推动上游功能性糖醇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口香糖行业需求

       口香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胶体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入口中嚼咬的糖。伴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的推崇,口香糖也在不断发展和调整,从而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由于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在口腔中不易被产生龋齿的微生物利用,并能有效改善口腔PH值,防止牙齿被酸蚀,起到防龋齿的作用,因此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功能性糖醇在口香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最受欢迎的休闲食品之一,口香糖市场规模多年来保持持续增长。根据国外市场调研公司HexaResearch1的数据,2017年全球口香糖市场规模为290.00亿美元,受益于人们对于口腔健康日益重视及释放压力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全球口香糖市场仍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486.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70%。

2017-2025年全球口香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在区域市场方面,根据国际知名市场调研公司EuromonitorInternational2的数据,2017年,亚太地区口香糖市场规模位居第一,在全球市场占比达到25.30%,紧随其后的是拉美、西欧和北美地区,各地区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分别为19.32%、17.94%和17.94%。

2017年口香糖各区域销售金额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目前,欧美等发达市场口香糖的销售金额基本保持平稳,新兴市场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口香糖市场。不过,我国人均口香糖消费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市场潜力巨大。未来,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日常快消品的口香糖产品消费量预计也将持续增加,从而带动功能性糖醇等上游产品需求。

       (2)糖果巧克力行业需求

       糖果巧克力是重要的休闲食品之一,主要包括水果硬糖、牛轧糖、奶糖及酥糖、巧克力等。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健康的更强烈追求,低热量糖果、低热量巧克力逐渐成为当今糖果巧克力市场上的消费热点和开发重点。功能性糖醇作为食糖的安全替代品,可有效降低产品所含热量,且不易引起龋齿。因此,功能性糖醇在糖果巧克力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糖果巧克力消费量持续增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17年,全球糖果巧克力行业(不含口香糖)市场规模达到1,709.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2,357.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0%,保持持续平稳增长。

2017-2025年全球糖果巧克力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在我国,糖果巧克力行业作为传统的休闲食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12年至2017年,我国糖果巧克力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941.95亿元增长至1,394.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6%,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者购买力的增长,预计我国糖果巧克力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也为功能性糖醇产品提供了广阔的下游市场需求。

2012年至2017年中国糖果巧克力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3)焙烤食品行业需求


       焙烤食品是以面粉和酵母为基本原料,添加盐、糖、油脂、乳品、鸡蛋、水和添加剂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手段焙烤而成的方便食品,主要包括糕点、面包、饼干等,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功能性糖醇添加在焙烤食品中,不仅能改善产品口味,而且能在体重控制、肠道健康、口腔健康、食品品质改良等方面起到作用,因而在焙烤食品行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焙烤食品行业对功能性糖醇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焙烤食品既可以作为主食,又可以作为休闲和节日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行业,也是近年来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前景广阔。在欧美国家,焙烤食品一直是当地居民的早餐及主食,欧美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焙烤食品市场。

       中国等亚太国家由于焙烤食品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加上传统饮食结构的差异,人均消费远低于西方国家,未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近些年,我国消费者对焙烤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12年至2017年,我国焙烤食品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5,234.87亿元增长至7,431.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26%,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2年至2017年中国焙烤食品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未来,我国焙烤食品的市场容量预计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焙烤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焙烤食品从一、二线城市居民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渗透,预计我国的焙烤食品市场将持续增长,这也为功能性糖醇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4)保健食品行业需求

       保健食品是指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受益的一种功能性食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者自我健康意识的快速提高及各国政府对健康产业的推动,全球保健食品市场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具备味甜、热值低、稳定性高等特点的糖醇产品,是保健食品理想的矫味剂和赋形剂,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木糖醇具有保护牙齿健康、促进骨骼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等积极作用。与木糖醇一样,山梨糖醇也具有防龋齿的功效,此外山梨糖醇是合成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麦芽糖醇具有预防龋齿、热量低和维持血糖稳定、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等生理功效。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市场需求的增长。伴随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稳步发展。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12年至2017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800亿元增长至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30%,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2年至2017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空间巨大,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我国消费者用于保健食品方面的平均花费只占其总支出的0.1%,与主要欧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功能性糖醇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

       (5)医药工业需求

       当前功能性糖醇由于味甜、热值低,对酸、热有较高的稳定性等优点,在医药方面主要作为矫味剂和片剂的赋形剂、优质的输液载体及制药原料使用。例如,木糖醇可作为输液载体与抗菌药、心脑血管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众多注射液配伍,制成输液;晶体山梨糖醇可直接压片,制备各种片剂,生产复合维生素制剂、利胆药和缓泻药等。

       此外,多种功能性糖醇被列入药物名单,如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木糖醇具有不需胰岛素的促进而通过细胞膜、减慢血浆中产生脂肪酸的速度、改善肝功能等多种功效;山梨糖醇可用于预防心绞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等;麦芽糖醇能促进钙的吸收,可作为药用饮料,可供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病以及骨质疏松症等患者饮用。随着功能性糖醇新的应用研发的不断出现,预计功能性糖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发展。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保持健康发展,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提高,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至2017年我国医药工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17年市场规模为27,116.57亿元,与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2013-2017年我国医药工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医药工业整体跃升的关键时期。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要求,到2020年,我国医药工业要实现规模效益稳定增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全面提高,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工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行业规模方面,主要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于10%,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显著提高。

       (6)日化用品行业需求

       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功能性糖醇产品由于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湿性,可以添加在化妆品、清洁用品中起到吸湿、保湿、加香的功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因此,功能性糖醇被广泛应用在牙膏、化妆品、漱口剂、洗涤剂、清洗剂等日化用品生产中。

       日化用品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日化用品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2年至2016年,我国日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由3,431.13亿元增长至4,675.82亿元,增幅为36.28%,年复合增长率为8.05%,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6年中国日化行业各细分领域销售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从日化用品的细分领域来看,2016年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化妆品、香料香精和口腔清洁用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分别为1,603.40亿元、1,560.09亿元、655.19亿元和195.72亿元,占日化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的比例分别为34.29%、33.37%、14.01%和4.19%。

2016年中国日化行业各细分领域销售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未来,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产品品质,对于洗涤产品、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等日化用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带动日化用品消费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带动功能性糖醇等上游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为我国功能性糖醇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水产加工业需求

       山梨糖醇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能防止类胡萝卜素、食用脂肪及蛋白质的变性,对鱼肉酱等可以起到长期保存的作用。因此山梨糖醇也被作为冷冻保护剂使用,在水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鱼糕、鱼卷、鱼丸、鱼香肠、鱼火腿等冷冻鱼糜产品需要在-20°C的低温下长期储存,加入山梨糖醇可以防止鱼肉蛋白在冷藏过程发生变性,因而对山梨糖醇的需求量较大。

       近年来,全球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and Aquaculture》(2018)和Statista1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水产品总产量达1.79亿吨,较前一年增长2.29%。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其国民对水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也重视定期消费水产品,以期对健康带来好处。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全球水产品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增长至2.01亿吨。

2012年至2018年全球水产品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及出口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至2017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由5,481.80万吨增长至6,445.30万吨,增幅为17.58%,年复合增长率为3.29%,增长稳定。未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我国水产品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这也为山梨糖醇等功能性糖醇产品带来大量下游市场需求。

       (8)其他行业需求

       近年来,随着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功能性糖醇的功能不断被人们认识,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除了在传统的食品、医药、日化、水产加工等领域,功能性糖醇也开始在化工、蓄电池等领域得到应用。

       比如,木糖醇可以替代甘油用于防滴膜、蓄电池极板的制造;山梨糖醇可用于制作泡沫聚酯,还能替代石油用于制造玉米化工醇;麦芽糖醇可在化学工业中作为合成化学品的原料,用于制造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接触剂等,还可作为保湿剂用于卷烟,以提高烟草的持水能力。

       目前,我国功能性糖醇产品在化工等新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糖醇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展,新的市场机遇将不断出现,为我国功能性糖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xl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