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因素导致国内乳企业绩下滑,企业应加快产业战略布局

  导读:多因素导致国内乳企业绩下滑,企业应加快产业战略布局。近日,各大乳企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大部分乳企出现业绩下滑。业内专家表示,今年国内大部分乳企都在过苦日子,经营普遍处在一种艰难的阶段,可能到今年年底都是这样的状况。目前,乳制品行业进入发展低谷期,乳企产品结构有待调整,进一步夯实消费基础是关键。

参考《中国奶业行业全景调查及未来五年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近日,各大乳企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大部分乳企出现业绩下滑。业内专家表示,今年国内大部分乳企都在过苦日子,经营普遍处在一种艰难的阶段,可能到今年年底都是这样的状况。目前,乳制品行业进入发展低谷期,乳企产品结构有待调整,进一步夯实消费基础是关键。

  超半数乳企业绩欠佳 营收下滑最高195.51%

  在已经公布2015年上半年财报的14家乳企中,逾半数乳企的营收及净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数据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最多的贝因美净利润亏损1.03亿元。继去年业绩出现下滑,贝因美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同比下滑高达195.51%。

  三元乳业的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22.3亿元,同比下降0.85%,净利润为4957.75万元,同比下降72.31%。合生元上半年业绩出现明显下滑,虽然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7.72亿元,但同比下降10.3%,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下滑34.4%。澳优乳业营收同比减少2.6%,净利润约为0.41亿元,同比下滑24.3%。

  在业内普遍业绩下滑的氛围中,国内乳企三巨头伊利、蒙牛、光明尽管仍然稳坐上市乳企前三位,上半年营收分别为301.51亿元、255.64亿元、100.61亿元,但营收差距已从去年同期的28.2亿元和118.99亿元,扩大至45.87亿元和155.03亿元。

  对于大部分乳企上半年财报不乐观,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今年国内大部分乳企都在过苦日子,经营普遍处在一种艰难的阶段,可能到今年年底都是这样的状况。“往年乳品的销售会出现一段时间衰减、一段时间高涨的情况,但今年基本没有出现过消费的高潮,即使是促销,也一直处于不太景气的状况。”

  多因素导致增速放缓

  乳企产品结构亟待调整“乳企的苦日子主要跟经济大环境有关。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比较萧条,市场拉动缺乏后劲。”王丁棉表示,今年婴幼儿奶粉竞争尤为激烈,进口奶粉保持长时间的低价格,国内的奶粉价格也在调低。

  电商平台价格战也是因素之一。例如君乐宝、雅士利、新希望推出的百元奶粉,给其他乳企的销售造成较大影响。而随着海外乳品代购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在国内的购买量减少,造成整个市场总体的消费量原本应该有正面的增长,现在反而不大。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指出,上半年国内各大乳企销售业绩普遍放缓的原因还在于一是受到食品安全及2013年“奶荒”的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植物蛋白饮料等替代乳品,一、二线普通白奶消费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其次,国内原料库存高企,加之企业产能过剩,不得不降价促销;此外,进口成品乳制品增加,也挤占了国内消费。

  宋亮认为,根据中国乳品消费发展规律来看,受宏观经济造成消费低迷,收入水平提升乏力以及微观食品安全造成消费信心不足以及国际产品大举冲击国内市场等众多因素影响,近几年中国乳品消费总体放缓是必然的。而受产能过剩、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以及政策影响,今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全面降价促销阶段,造成企业营收及利润大幅下降。“企业方面,蒙牛、伊利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归因于产品结构调整,加大了酸奶、功能性饮料投入。”宋亮分析称。

  当前,不少乳企纷纷推出有机奶,视其为挽救业绩的重要一步。对此,王丁棉表示,这些乳企无非是想变个名堂、变个花样,走所谓的高端路线,把价格一下子提起来,希望借此弥补其他业绩的损失,但有机奶并不能将乳企带出业绩下滑的泥沼。

  宋亮表示,如今乳企推广有机奶粉,是一种为保持高端销售利润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有机奶粉与普通奶粉的差别并不在于营养,而在原材料是无污染、无添加的,但做到绝对有机很不现实,只能说是一种“有机概念”。

  加快产业战略布局

  进一步夯实消费基础“当前是国内乳业全面转型,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乳业差距,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国民乳品消费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主要阶段。”在宋亮看来,未来几年,婴幼儿奶粉面临去产能化与价格下行相互交织,行业长期进入微利时代,主营奶粉企业必须加快产品、渠道的创新发展。而随着中国“高油高肉”消费理念开始向健康营养调整,酸奶及相关乳品类快速发展时机已到,应加快产业战略布局,提升酸奶生产工艺和包装水平。据了解,目前美国奶酪、牛奶消费也呈下降趋势,但酸奶消费却快速增长,这是对国内乳企的重要启示。

  据宋亮分析,随着未来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到2020年,以三、四线以下地区为主力的消费得以释放,中国将迎来第二个乳品消费黄金增长阶段。当前政府、企业亟须在消费者信心恢复、乳品产品普及、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等方面下大工夫,进一步夯实消费基础,长期必将获得产业发展红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中式糕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健康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我国中式糕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健康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特色食品,中式糕点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在特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消费需求更是高涨,传统中式糕点行业逐渐崛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中式糕点行业市场规模达436.6亿元。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饮用纯净水行业新一轮营销战开启 短期内市场价格或将承压 一超多强格局稳固

我国饮用纯净水行业新一轮营销战开启 短期内市场价格或将承压 一超多强格局稳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水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用纯净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饮用纯净水市场规模约为1206亿元,同比增长4.7%。预计2028年我国饮用纯净水市场规模将达到1798亿元。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菊花茶市场小而美 行业正处快速成长阶段 华润饮料优势明显

我国菊花茶市场小而美 行业正处快速成长阶段 华润饮料优势明显

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消退叠加库存消化,产量有所下滑。但由于2024年9月以来,部分产地新货已经应市。因此近期产区正常来货,市场库存较为稳定,为菊花茶提供了稳定供应。根据中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菊花产量为17872吨,较2022年同比下降了6.76%;而用量则为16306吨。可见目前,我国菊花生产供给基本能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瓶装水行业:千亿市场下大战持续升温 布局优质水源地已成水饮企业共识

我国瓶装水行业:千亿市场下大战持续升温 布局优质水源地已成水饮企业共识

瓶装水是我国软饮行业第一大子赛道。按零售额计,2023年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达到9092亿元。其中,瓶装水是最大的品类,市场规模 2266 亿,占比23.6%,对应 19-23 年 CAGR 为 3.6%(高于软饮料行业整体的 2.9%)。根据预测分析,我国未来瓶装水市场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放缓,预计到2027年,我国瓶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食用猪油行业重新迎来回暖 相关企业主要聚集于四川、河南等生猪养殖大省

中国食用猪油行业重新迎来回暖 相关企业主要聚集于四川、河南等生猪养殖大省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猪油重新被重视,不再一味追求植物油饮食习惯,人们重新审视动物油的价值,使得食用猪油行业重新迎来回暖,2024年食用猪油市场规模约为194.24亿元,维持平稳的规模。

2025年03月27日
从《“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中分析我国代餐行业市场机遇

从《“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中分析我国代餐行业市场机遇

肥胖隐藏着大量的健康和经济问题,每年导致的直接医疗支出规模超千亿,是社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国家也开始关注肥胖问题的核心原因。在此背景下,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而预防肥胖问题增加,是节省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体重管理上每投入1元

2025年03月27日
先“苦”后“香”? 我国咖啡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市场教育加速

先“苦”后“香”? 我国咖啡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市场教育加速

近年来,虽然我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是价格战却逐渐常态化,尤其是原材料咖啡豆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推动着行业竞争升维。不过,咖啡市场的价格战虽然导致行业利润降低,但是也加速市场教育。随着越来越多跨界品牌入局咖啡赛道,我国咖啡行业虽然会有点“苦”,但从行业内外的实际行动来看,未来市场或将变“香”。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仍存显著提升潜力 但代工模式下食安问题频现 亟待规范发展

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仍存显著提升潜力 但代工模式下食安问题频现 亟待规范发展

近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们对婴幼儿辅食的品质和营养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消费者使用婴幼儿辅食来源调查中,有超7成消费者选择购买婴幼儿辅食。具体来看,2024年,有32.55%消费者会选择购买辅食,24.76%消费者会选择自制辅食, 42.69%消费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